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重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有60%的人类病原体来自动物,80%的动物病原体为多宿主型,75%的新发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80%用于生物恐怖的病原体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250多种,中国约有90多种。人兽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严重时还造成社会经济动荡。如果动物传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不能确保人类的安全。寄生虫是危害人畜健康的3大主要病原生物(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之一。在众多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中,67%的病原是寄生虫。寄生虫病的流行不但危害人畜健康、制约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虽然建国以来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我国仍是各种寄生虫病流行和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经食物和媒介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局部地区还不断地蔓延。本文就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流行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并提出了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48-4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的SARS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暴露了我国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客观上要求尽快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具有积极预防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和辅助决策支持能力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3.
日本明治时代的传染病预防法与废弃物的规则的细致与完善,值得现代人重新审视与借鉴。历史上,日本也多次爆发传染病,直至明治时代初期,当传染病疯狂流行时,还会死亡数万人。明治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以及比较健全的相关的条例,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日本明治时期的"传染病预防法"与废弃物规则启示我们:法律秩序是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形式,健全、精细的相关法律以及条例,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现行的一部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法律。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35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2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等),丙类11种(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等)。随着实施过程中国内疫病情况的改变,于其后又将原属丙类的肺结核与新生儿破伤风二病提为乙类。另外,2003年4月由于SARS肆虐,又在本法管理的病种中增添了原本没有的SARS,并规定其控制措施按本法第二十四条(一)款执行(即强制管理)。因此目前本法管理的传染病实为36种。在管理原则上实施区别情况分类管理,即对两个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及SARS病人实施“强制管理”,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实施“严格管理”,对所有丙类传染病只实施“监测管理”。本法共分7章41条,是在前两个法律基础上充实和完善起来的,第一个是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此办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两类仅18种。第二个是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该条例将管理的病种由甲、乙两类18种增加为甲、乙两类25种。这两个行政法规在我国实施前后共30余年,对我国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消灭天花、控制鼠疫和其他一些危害严重传染病的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制定本《防治法》奠定了基础。本《防治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于1985年着手修订,历经4载,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迄今又过了14个春秋。另一方面,根据本《防治法》的规定,随后又制定了本防治法的《实施办法》,共7章76条,进一步阐明了《防治法》中相关要求的具体实施细节,于1991年12月6日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我国政府于1957年12月23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经过近30年的实践,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补充与修订后,制定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此法于1986年12月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并自1987年5月1日起施行。本法共6章28条,对立法宗旨、主管机关、检疫、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法律责任等分别作出了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在我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本检疫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国际“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前者包括鼠疫、霍乱和黄热病,后者包括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感冒、疟疾、脊髓灰质炎及天花。除这些病种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务院还可确定和公布其他传染病为检疫传染病,卫生部还可确定和公布其他传染病为监测传染病,例如已增加了登革热、艾滋病、肺结核等等。为了更加完整地实施本法,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又于1989年3月6日发布了本检疫法的《实施细则》,计12章114条,大大增强了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对违反本法的单位或个人,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罚款。对因违反本法规定而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引起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8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附注:刑法第178条的条文为:“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2003年5月7日我国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的一个针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这里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因此制定本条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能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这些事件的发生或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种种危害。条例分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共6章54条。条例明确提出在处理此类应急事件中应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即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与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为了全面落实实施本条例过程中的组织保证,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条例还规定,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举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及有关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余种动物曾感染发生该病,给畜牧业尤其是集约化养猪业和毛皮动物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猫的伪狂犬病以来,已有20多个省市报道发现该病,诸多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正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对种猪场和集约化养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业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鉴于,伪狂犬病引起的损失十分巨大,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在欧美、日本和前苏联等许多国家已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猪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9,(21):16-16
问:糖尿病有这么多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减轻这种危害呢? 答:我们就需要大力的宣传,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糖尿病是可以预防、是可以治疗的。它治疗的目的不是让一个病人从此就没有糖尿病了,而是尽可能延缓或者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这就需要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伦理视角分析了人与海洋动物的关系,并对海洋动物当前的生存状况、海洋动物伦理成立的可能性及其规范、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导公众培养海洋动物伦理意识,表明了当今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海洋动物带来的种种威胁,而海洋动物生存及权利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还应该诉诸伦理信念.  相似文献   

8.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对于公众自身、科学及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而这种信任应当保持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信任缺失或盲目信任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应该是一种理性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33-33,36
本项目是对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史与防治史进行研究。在中、西医学及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的多学科视野下,采用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地方文献,全面采集、研究岭南(含广东、海南、广西北海和港澳地区)1911年以前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发生、发展、扩散的原因和途径,并从瘟疫流行背景中发掘、考察、评价社会防疫措施和中医瘟疫防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人类生存空间造成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威胁.因此,在中小城镇建立各种污水处理工程并研究其优化处理工艺是完全必要的.它不但可以改善中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而且对中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及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爆发不但威胁着人类健康,而且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发展快速、灵敏、方便、准确的确认病原体的检测技术,控制传染病传播和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基于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在传染病检测中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高效、设备便携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以电化学、光学、压电式生物传感器为代表简述了其在传染病检测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生物传感器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林思达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59-63,39
浙江省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结合浙江经济、社会需求、资源特点和优势,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中,形成了培育型、传帮带型、海归型、实践型、产业型和国内引进型等具有浙江特色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继续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提高基础研究队伍整体素质和在学术界的影响,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并且全球变暖没有减缓趋势。导致全球变暖有诸如全球正处于温暖期、地球自身的状态变化等自然因素,但是,主要是人为因素诸如焚烧化石矿物、植被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加剧全球变暖;需要从技术合作、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调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人才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首先构建了新世纪教育蓝图,期望未来人才可以围绕competency、competence发展,继而各国纷纷响应。然而二词在各国的使用、理解、翻译异彩纷呈,为了教育研究,达成国际理解,促进各国教育交流、合作,对二者有待深描和汉译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调查全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主要任务的资源考察,成为新中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先期任务。中国科学院以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和多学科的优势,在资源考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大跃进”期间西北地区实施的资源考察为例,分析了新任务提出的社会、学术和政治背景;总结了特殊社会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回顾了资源考察带动下新学科的形成过程。试图通过这个案例研究,探讨“大跃进”中科学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医患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诊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发展.而医生对诊疗方案的选择不仅有严格的专业标准上的适应症,还要受一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诸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医方的医疗水平,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的经济状况,医患双方的文化背景,医生的伦理道德,医患关系等都是影响诊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人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知识的和谐.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当代经济学知识进行扫描,找到其不和谐之处并尝试以人的辩证的利益假设作为和谐经济知识建构的基础,提出了经济生活的利益相容论、经济成长的知识自由论、经济主体的理性利益论和经济运行的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Why and how did animal cognition abilities arise?” It is argued that investigations of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cognition abilities are very important from an epistemological point of view. A new direction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human logic origin – is proposed. The approaches to the origination of such a theory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ntelligent invention''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the cybernetic schemes of evolutionary progress and purposeful adaptive behavior) as well as potential interdisciplinary links of the theory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科学家在美国的核武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作为代表参加政治谈判。美国的核科学家们通过这一过程被纳入到政治范畴。在政治斗争中,他们也会利用自身的专门知识占据优势地位。这些科学家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反过来,政治决策活动也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家的职业发展。冷战后,美国科学家参与到核电发展之中,经济因素与核安全文化因素直接影响核电公司的运行与技术操作,进而影响到核电科学家的职业行为。科学家表现出追求功利以及社会责任与道德认识多元化等倾向。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多元性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