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条斑紫菜叶状体为材料,对精子囊细胞分化过程中光合活性、色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与营养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细胞在色素含量以及光合活性方面均明显高于精子囊细胞,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生理生化差异.在脱水及复水过程中,营养细胞和精子囊细胞表现出相似的光响应特征.两种组织在生理生化特征上的差异和相似点表明紫菜精子囊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始终保留部分营养细胞的功能,反映了紫菜精子囊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功能分化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2.
非细胞体系核重建是人们在体外通过非细胞体系析建立模拟细胞核重建过程的一项新兴的细胞生物学技术,探究非细胞体系核重建技术的建立过程、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胚肝基质细胞是研究胚肝造血调控的重要工具,本实验对小鼠胚肝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细胞类型组成及其组成比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观察.实验显示小鼠原代培养初期基质细胞是由平滑肌样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成纤维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构成的,经过多次传代后,巨噬细胞等类型的细胞逐渐丢失,平滑肌样上皮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成为主体,表明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肝基质细胞在4代以内都能较真实的反映体内造血微环境的构成,适用于胚肝造血研究.此为进一步研究胚肝基质细胞在胚胎期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华北半叶紫菜丝状体细胞的凋亡过程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这一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丝状体细胞的凋亡过程是由分枝的端部细胞发生老化开始的,老化细胞的细胞内壁增厚;细胞核内染色质凝缩,核膜溶解;色素体片层结构变形、溶解;红藻淀粉电子密度显著下降,逐渐解体;胞浆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囊泡、髓样结构和结构特殊的小体;随着细胞的趋于凋亡,核、色素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相继溶解消失,细胞结构崩溃,细胞内壁明显增厚。细胞中的囊泡和髓样结构参与了细胞内壁的形成。本研究首次报道紫菜中存在细胞凋亡,并对丝状体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物学意义及髓样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一个多步骤的降解过程.当细胞自噬发生时,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先把待降解的细胞内容物包裹起来,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将内容物降解.细胞自噬起初仅被认为是对营养缺乏的适应性机制,是一个非选择性降解过程.近些年来不断深入的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同时还参与了抵抗炎症、肿瘤、神经退行性变及心脏病等重要生理过程.随着细胞自噬受体蛋白p62的发现,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细胞自噬还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降解过程.本文综述了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及其对一些蛋白聚合体的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6.
杨胜 《科技信息》2007,(26):38-43
细胞死亡有坏死、凋亡等多种方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很大的区别。细胞凋亡是指一种受基因调节的细胞自主控制的自杀过程,它是一个井然有序的过程,大量的分子和途径参与了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7.
体外纯化培养的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经冷冻复苏方法处理后,诱导转化为放射状胶质细胞的类似细胞(RGLCs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转化率与其冷冻过程的温度、时间有关.冷冻保护液中的DMSO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转化过程无关.这些结果显示冷冻复苏方法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化是由物理刺激诱导的.  相似文献   

8.
细胞迁移是一个高度有序且多信号通路协调控制的过程,在个体发育、器官形成、伤口愈合及肿瘤恶性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参与调控与细胞生长和代谢密切相关的多种生命过程,其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在调控细胞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它们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程序性死亡(pmgrammed cell death,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植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死亡对植物有性生殖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本文介绍了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大小孢子的退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花粉管的生长、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胚乳以及糊粉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UV诱导酵母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技术(LTRS),实时研究酵母细胞凋亡过程中拉曼光谱强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单个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致死剂量UV照射酵母细胞后,细胞发生凋亡。对于群体细胞,归属于核酸的1085cm-1,1300cm-1,蛋白质的850cm-1,1440cm-1,1604cm-1,1650cm-1和脂类的1085cm-1,1300cm-1,1440cm-1拉曼峰强度都随凋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映酵母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随时间变化逐步减少;1604cm-1下降幅度最大,到凋亡后期下降60%,反映细胞凋亡过程中能量代谢受阻,呼吸产能活力下降,推测与麦角固醇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单个细胞凋亡过程动态的光谱变化显示,归属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强度也呈下降趋势,但是在90~120min和125~167min时间段里,850cm-1,1085cm-1,1300cm-1,1440cm-1和1665cm-1拉曼峰强度出现恢复性的上升和下降过程,说明群体细胞平均后的光谱数据信息,掩盖了个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些信息的变化,群体细胞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个体细胞真实的生理状态。【结论】LTRS基于单个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能更直接、真实地反映UV胁迫下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变化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查阅文献,综合论点.结果:细胞凋亡过程涉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结论: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细胞凋亡的生化过程及其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和基因调控机理的发现,为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生物学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血管新生是指微血管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血管分支的过程,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协调作用的复杂过程.揭示血管新生过程的机制,有助于了解血管发育的过程,为探索解决疾病过程中的血管新生的异常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在血管出芽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分化为尖端细胞和茎细胞两种不同的表型,其中尖端细胞主要发挥导航作用,引导微血管出芽的方向.尖端细胞在细胞外环境的各种因子的作用下,通过VEGF和Notch信号通路维持其作为尖端细胞的表型.尖端细胞的代谢途径与非尖端细胞明显不同,尖端细胞能够特异性增强糖酵解途径以适应血管新生时所处的低氧环境,非尖端细胞能够特异性利用脂肪酸代谢产物维持其增殖能力,推动尖端细胞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几种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 ,用光学显微技术、DNA凝胶电泳和Northernblot方法 ,研究了去除生长因子 (FGF和血清 )和蛇毒诱导的两个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系统中 p53、c H ras、c myc和bcl 2基因的表达 .发现去除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 ,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c H ras和c myc基因表达无变化 ;蛇毒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 ,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c H ras和c myc基因表达无变化 .在正常生长和凋亡细胞中均未检测到bcl 2基因的明显表达 .实验结果表明 :p53基因参与上述两种细胞凋亡诱导系统的分子调控 ;c H ras基因只参与去除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而不参与蛇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这两种细胞凋亡诱导系统均与c myc基因表达无关 ;未见bcl 2基因明显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过程 .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殖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殖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典型特点在于它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PCD。介绍了植物生殖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大小孢子的退化、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心皮通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及糊粉层的消失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同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PCD的作用及其  相似文献   

15.
用整体染色透明法观察油杉花粉粒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花粉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以更清楚地显示油杉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过程及其成熟花粉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单核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的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整体染色透明法制片过程简单快速,效果较佳,适用于裸子植物花粉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观察技术;主要关键技术在于染色、脱水和透明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滇紫草细胞发酵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色素形成、碳源、氮源、重要无机离子和pH值的动态变化,为设计适合于紫草细胞发酵培养的反应器和进行紫草细胞发酵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肾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显微系统研究了不同降温速率时细胞的脱水传质过程,观察了冻结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肾细胞冻结过程中的放热量,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出细胞冻结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由低温显微镜直接观察和DSC方法获得了相似的细胞体积和体积变化趋势.最后,针对不同的降温速率,根据细胞水分渗透模型计算出细胞膜水分的渗透系数和表观渗透活化能.这些参数的获得为优化细胞的保存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动态球转球接种Vero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生长特性,提出了细胞球转球的机理,通过与消化接种的比较,证明在动态球转球接种的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增殖倍数均较低,因而认为以动态方式实现细胞球转球接种不适合于细胞的大规模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 ,Kerr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多细胞生物维持自身稳定 ,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消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 ,以维持生理平衡 ,是一种主动的、有程序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的研究表明 ,它与胚胎发育、器官的发育与退化、免疫、造血、细胞群体稳定等生理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并在AIDS、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 ,细胞凋亡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当今生…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的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P.p astoris)细胞活性的方法,并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得到应用。使用碘化丙锭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发现甲醇诱导时酵母细胞活性开始下降,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由于细胞胁迫和甲醇的影响,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活细胞率最大下降了14%。与此同时,细胞生长减缓,目的蛋白发生降解,表明细胞活性与发酵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和目的蛋白生成等参数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流式细胞仪可作为检测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细胞活性参数的一个便捷精确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