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双组分长丝织物的弹性性能,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织物弹性的影响,在33种织物试样基础上,测试分析了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的折皱弹性及定负荷下弹性回复率.结果发现,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折皱回复性能,且折皱弹性与织物组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0;随着PTT/PET双组分长丝捻度增加,织物经向折皱回复角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纬向折皱回复角因织物组织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在定负荷25 N的5次循环拉伸回复条件下,所有测试织物弹性回复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染整加工过程中各主要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碱浓度等)对含氨纶弹力织物的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染整加工与其弹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含氨纶弹力织物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弹性损伤较为严重;双氧水漂白后织物的强力和弹性损伤较次氯酸钠漂白小;丝光烧碱浓度以不大于240 g/L为宜,此时,织物弹性损伤较小,织物的弹性回复率保持在85%左右.热定型可使含氨纶弹力织物获得较好的定形效果,但当定形温度上升到180℃时,对织物弹性回复率和强力损伤很大,且随定型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织物有明显的泛黄现象,热定型以温度不大于180℃,时间30~90 s为宜.  相似文献   

3.
棉氨针织内衣面料性能及内衣结构对穿着舒适性有重要影响。通过织物性能测试发现,织物中氨纶的加入导致织物透气性及保暖性下降,但弹性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对高弹性紧身针织内衣结构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面料弹性及放松量是影响紧身内衣运动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和织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全毛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及整理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适当调整面料设计规格并在后整理工序中采用化学弹性整理,赋予织物经向或纬向弹力,改善了精纺面料的风格及服用性能.同时采用Siro-FAST仪测试了这种弹性面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弹性整理的面料,其面料的弹性指标可以达到天然弹性织物的技术性能指标.FAST仪测试表明:弹性面料具有较好的成形性,不会造成服装加工中线缝起皱和熨烫困难;但面料在弹性方向上的延伸性指标过高、湿膨胀率大,以及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偏小,给剪裁和缝纫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5.
以超细羊毛织物为对象,应用FAST测试仪测试了织物风格.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织物与传统的毛织物相比,其风格特征更加轻薄柔软、滑糯并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织物的拉伸性质、剪切性质及弯曲性质等物理特性,根据织物拉伸形变过程中受力与形变程度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改进的质点-弹簧织物模型,使弹性系数分段线性化,有效解决织物仿真中超弹性的问题,提高了织物仿真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7.
用硫酸对涤棉织物进行酸减量纺丝绸整理 .探讨了酸浓度、酸处理时间等对织物减量率的影响 ,测试了批量生产后织物的弹性、强力、悬垂性等性能指标 .经测试处理后织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可以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纤维阶段测试织物弹性的可行性,选用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规格相近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长丝,通过试制针织物和机织物证明3种长丝弹性存在明显差异.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纤维的9种干热处理条件,长丝经干热处理后测试其弹性.数据分析证明,在100℃干热环境下施加0.02cN/tex的预加张力处理8min以后,所测试的长丝弹性伸长率与织物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完全可以表示纤维对织物弹性伸长率的贡献,该试样预处理条件比其他3个相对有效的处理条件更容易控制,可用于该类长丝的弹性测试.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纤维弹性的影响,确定了能够产生最大弹性的PTT/PET纤维热处理条件:干热处理温度为100~120℃,预加张力为0.01cN/tex,处理时间为5~8min.  相似文献   

9.
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分析了该织物结构和原料选用对间隔织物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织物抗压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对其结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优良的抗压弹性、透气性、导湿性和吸音性.对经编间隔织物的新品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Modal棉混纺织物的特点,对混纺织物易护理处理条件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整理剂浓度、柔软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强力损失、弹性回复性能和织物悬垂性能的影响。对实验数据作具体的分析与讨论,确定了最佳工艺并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及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纱线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选择PTT纱线及PTT/PET双组分纱与无缝内衣领域常用的锦纶和两种锦纶/氨纶包芯纱共6种纱线,对比其在沸水处理前后的强力-伸长特征以及定伸长弹性特征,并对比这6种纱线组合编织成的11种无缝内衣织物的弹性回复率.采用显著性检验的数学方法证明含有PTT的双组分纱线的弹性回复率与锦纶/氨纶包芯纱相似,PTT纱线作为无缝内衣织物的底纱较适宜,用其编织的无缝内衣产品的保形性及耐疲劳性优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苎麻竹纤维的特点,用苎麻纱线与竹纤维纱线交织生产苎麻竹纤维织物,并对织物进行丝光、烧毛、低温等离子、生物酶抛光和防皱整理,研制的织物具有透气、挺刮、不贴身、抑菌、抗菌、易吸湿散湿、具有凉爽感和弹性感的特点,又增加了织物的悬垂感等布面光洁清晰,手感柔软,色泽鲜艳亮丽,具有丝绸般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针刺复合织物结构,分析其在拉伸过程中的内部应力场,说明拉伸应力应变预测计算的困难。织物拉伸变形时,随着应变逐渐增大,织物应力应变本构关系逐渐失去线弹性特点,而表现为纺织材料固有的粘弹性质,使织物拉伸变形具有物理非线性特点。讨论了具有这种特点的织物拉伸应力应变分析计算的有限元方法,并对该有限元方法的算法作出说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细度的超细羊毛(羊毛平均直径为14.5μm~18.5μm)精纺毛织物为对象,应用织物风格仪(KES-FB-AUTO-A),测试了织物力学风格.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织物(1#试样),拉伸功回复率(RT)较高,弹性较好;弯曲刚度(B)及弯曲滞后矩(2HB)较小,其织物较柔软;织物压缩平均厚度值(T0) 和稳定厚度(Tm)较小,其织物较轻薄;摩擦系数的平均差不匀率(MMD)大,织物滑爽;表面粗糙度(SMD)较小,其织物较细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竹浆纤维织物的压缩性、刚柔性、光泽性、起毛起球性、耐皱性和透气性等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织物的外观特征、服用性能和风格特性,阐明了竹浆纤维织物不仅具有表面光洁明亮,不易起毛起球的良好的外观特性,还具有透气性好,织物丰厚柔软的优良性能和风格特性.其缺点是折皱回复弹性较差,不耐折皱,影响了织物的形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穿刺力法并结合压缩弹性法测定织物结构中纱线及织物整体的蓬松、活络程度,从中提取了五个指标表达这方面的结构特征。用非平权模糊贴近度和结构特征比较图评价化纤仿毛织物的蓬松,活络程度时与实际吻合较好,证明以此补充或局部代替主观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为对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织物表观形态结构,测试了织物风格(KES-FB型)、织物的服用性能(如织物动态悬垂性、织物的光泽、织物折皱弹性和织物透气性),并对织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由于赛络菲尔纱线较紧密,织物交织点处有较大空隙,织物手感细腻、光滑.同时,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平均摩擦系数(MIU)、弯曲刚度(B)、剪切变形角度5°剪切滞后量(2HG5)较小,摩擦系数的平均差不匀率(MMD)和表面粗糙度(SMD)较大,所以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手感滑爽.织物样品聚类情况由主成份(F1和F2)做出分布图,并对22种织物样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医用护理垫海绵基材存在透气性差、回弹性不好等问题,选取厚度不同的3种经编间隔织物,分别测试其透气、透湿、吸水、缓压和回弹性能,并和海绵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比同等厚度的海绵材料具有更优的透气和透湿性能;产生相同的形变,经编间隔织物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且其弹性回复率下降指数远远低于海绵,经8次往复压缩之后弹性回复率仍能保持在88%以上,与海绵基材相比更耐久.因此,经编间隔织物较传统海绵更适合作为医用护理垫的主功能区基材.  相似文献   

19.
选用还原体系整理剂、N-羟甲基酰胺、聚氨酯预聚体对羊毛针织物进行耐久压烫整理,通过观测整理品的弹性回复角、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及外观等,得出聚氨酯整理剂不仅能使织物获得耐久的整理效果,而且很好地保持了羊毛织物原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插值细分造型的织物模拟算法.通过对织物物理和几何属性分析,构造出一个带约束的几何模型,在改进的四点插值细分造型基础上,通过动态细分网格并结合曲面优化调整以达到高效模拟柔性织物自然行为的目的.克服了以往仿真方法中求解物理模型复杂、模拟过程难以控制的缺陷,简化了计算模型,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以织物模拟为例说明该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