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7,(6):1000-1004
选取影响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出河南省2007—2015年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演化趋势,揭示出河南省近年来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及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与经济总体上相互耦合比较紧密,但各阶段又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且公路交通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河南省应该充分挖掘其公路交通的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机械学中齿轮传动原理构建起了齿轮模型.借用该齿轮模型,通过确定有关待定参数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找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态总体理想,还有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孙建卫  黄贤金 《江西科学》2007,25(6):672-676,692
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构成要素及运行环境按照一定的方式实现状态之间的不断转移,表征出一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分析区域支撑能力与区域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演进模型.并通过耦合度的大小,划分了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5年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与压力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和区域压力的演进速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中区域支撑能力的演进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而区域压力子系统的演进速度则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在选取的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度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由1990年的22.37°增长到了2005年的76.05°,根据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的划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状态经历了由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过度到区域不可持续发展阶段,如不加以控制可能进入极限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与经济的良好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2005年—2014年陕西省域时间序列数据,引入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Arcgis10.2从空间上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陕西省整体房地产业及区域经济在研究时段内两者间存在较高的耦合度,且随着时间推移耦合协调度在逐渐改善;部分来看下属10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耦合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生态化建设中,绿色金融的作用非常明显。文章选取江西省2011—2018年数据为样本,构建了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且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西的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耦合度来看,江西的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保持了较高的耦合关系,处在高水平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江西的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到中度协调再发展到高度协调,特别是2017年江西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效果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兵团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7年度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兵团所辖区域的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其发展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兵团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物流业影响因素为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产值和民用汽车年末保有量,兵团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但其协调度波动较大,兵团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中度失调,耦合曲线呈二次曲线。  相似文献   

7.
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09-2017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角度分别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城市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空间层面上,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高级协调阶段,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山东省17市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运用AHP和耦合方法对其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度逐年上升,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态势,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外围区域,并且市域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1~2012年面板数据,三系统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与经济增长三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三系统的耦合度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态势,但耦合水平并不高;三系统的耦合水平与金融主体—金融环境、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类二元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非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区域三系统耦合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以浙江省为例,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测度物流发展水平和若干影响因素之间的灰关联度,分析得到:港口物流对物流产业发展影响最大,对地区生产总值、信息化程度、产业结构等均有一定影响。根据所得结论,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对加快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港、青岛港、潍坊港、东营港、日照港等8个山东典型港口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山东半岛、渤海湾及鲁南地区发展的特殊性,结合山东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大环境及各港口经济发展现状,综合剖析区域港口之间的差别及组建港口联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2011年至2017年山东各港口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港口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具体因素对区域港口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港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且港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要强于经济的反向影响。具体来看,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基础设施等异质经济因素对山东区域港口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婧  刘丙泉 《河南科学》2014,(6):1115-1118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对山东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相差不大,并且产业内部也呈现不合理态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2002—2012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与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相差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绩效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空间范围内技术—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市为对象,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1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发明专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北京进入高级协调区间(0.8≤D<1),广东、上海和江苏位于中级协调区间(0.6≤D<0.8),浙江和山东位于初级协调区间(0.4≤D<0.6).其余24个省区市均落入失调区间,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总体格局形成仍然任重道远.研究发现绿色、协调、知识产权维持等序参量对系统的整体贡献偏低,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投资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介绍区域物流的定义及区域物流能力在区域经济活动诸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对江苏省物流能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1984年到2001年,江苏省交通行业投资I随时间t以二次多项式I=0.5656t^2-1.4176t 3.2985形式增长;物流能力W与交通行业投资I呈对数关系:W=233.84lnI-65.148.随着I的增长和时间t的变化,物流能力投资弹性E均呈现下降趋势,预计到2004年物流能力投资弹性将下降到E=0.19.这表明,物流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依赖于交通行业投资的增长,建设现代物流系统是提高江苏省综合物流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角度构建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2年17地市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指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竞争力发展明显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教育水平这三个方面上的差距尤为明显.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突出不同区域的错位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重视西部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是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是产生区域物流需求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因此寻求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来预测区域物流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能够促使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不仅揭示了区域物流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同时也为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3~2012年可比价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回归分析以及Nich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山东省总体、各市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为山东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得出结论:(1)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长速度较快;(2)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区域物流的发展.本文将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对1978~2010年福建省的经济指标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探讨福建GDP、物流产值、货物周转量、物流里程的协整关系,从而得出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本文发现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