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灵琦 《华东科技》2022,(10):50-52
<正>亚洲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碳排放已超过世界总排放量的一半,对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和公正转型意义重大。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后疫情时代,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这对于世界各国都提出了新需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资源要素成本上升与环境管治趋严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需借助绿色创新重新建立竞争优势。传统产业绿色创新受环境管治压力和绿色技术竞争推力以及市场拉力的共同作用,是一项集主体多样化和资源分散化的系统工程,其创新网络由产业链网络、监管与支撑网络、知识网络子系统构成。我国空调产业通过绿色创新实现的转型升级,为其它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成功样本。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随着中国各类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基地。2013年,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然而,中国的传统产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同时,整体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缺乏技术含金量、无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国传统产业在利润水平薄弱的生产环节有强大的优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络面临挑战,为在挑战中争取主动,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全球意识,做出理性决策,规范网络秩序,发挥网络效能;需要建立积极的服务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创造绿色的网络世界;需要正视网络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影响,需要发挥网络优势,提倡网络学习和开展网络科技活动,努力做好绿色网络进校园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太原市开展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科技需求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针对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的总体现状及科技需求,从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2009,(8):1-3
为破解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按照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要求.太原市以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途径,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战略突破口,注重绿色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地方立法,为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保障.太原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制定绿色标准体系的城市、拥有绿色地方标准最多的城市和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动绿色转型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有记录以来最热"这一刺眼标签的背后,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以及与其相关的自然灾害、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等方面的潜力也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绿色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国际绿色合作已然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当前,国际绿色合作的发展主要显现出三方面的新动向。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危"中寻"机"  相似文献   

8.
一、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的突破,世界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发达国家纷纷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出台"绿色新政",增加研发投入,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农业是一个重要碳源和巨大碳库,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可以调整以高碳、高投入、高污染的石油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且可对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起到重要缓冲作用,这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广东来说,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通性,优先保护连接廊道中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夹点"区域尤为重要.以郑汴都市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提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中的"中心"和"连接",然后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创建潜在的绿色基础设施连接廊道,构建连通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最后基于电路理论识别潜在连接廊道的"夹点"区域,制定优先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郑汴都市区47.26%的用地可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但景观连接度较低,破碎化非常严重,研究区65.98%的连接廊道由农田构成,区域连接廊道的组成类型单一,以耕地为主,提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较低.MSPA方法侧重结构性连接,而电路理论则通过功能性连接进行补充分析,两者结合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从而使得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更加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夏秋之季,全球多地油气煤炭价格飙升,电力供应紧张。在经历了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国际油价一路走低甚至出现负值销售的低谷后,这一轮"能源荒"让很多人深感错愕甚至发出"能源危机席卷全球"的惊呼。但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国际能源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结构性的能源短缺,此番乱象更多是由于临时性因素积聚、叠加所致,而一些国家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政策性失误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杭州科技》2010,(6):43-44
<正>科技打造"智慧绿色"南京南京市"十二五"工作指导思想是: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突出"富裕、和谐、智慧、绿色"的发展导向,推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城市升级、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加快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航运物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实现“双碳”目标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梳理了国外典型国家和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基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完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以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绿色经济,2010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国立法机关将加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由此可见绿色经济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西安"十二五"规划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绿色体育作为生态建设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在西安世园会倡导的"绿色引领时尚"的宣传理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提出应从以下几点来确保西安在"十二五"实现生态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全球广大冬季明显的地区来说,采暖系统的绿色高效是实现"绿色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清洁电能为基础的采暖技术创新正成为国际主流。那么,琳琅满目的取供暖电器,谁又能真正领军"取暖革命"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利益协调与激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生产环境恶化和农业自身污染严重双重压力,导致农产品质量存在巨大安全风险。然而,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一是乡村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取向与农业环境脆弱性的悖论;二是农业粗放式经营的经济理性与生态危机非理性的矛盾;三是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这些矛盾与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缺乏有效的制度激励。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要求实施绿色农业环境补偿制度,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全球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医疗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与人工智能产业的结合让医疗机器人产业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今年以来,多家相关企业分别获得过亿元融资。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近期上海市闵行区也正着力构建一张网络,建设多个平台,集聚一批机构,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上海交大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支持华东师大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共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1月14~15日,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新能源革命与中国绿色转型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能源产业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新能源革命与能源转型发展"、"能源环境治理与地方经验探讨"、"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展望"、"新能源革命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及"资源安全保障与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等5个专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  相似文献   

20.
绿色印刷已成为全球印刷行业发展趋势,传统印刷企业亟待绿色转型,技术密集型的"绿色"企业将赢得未来发展机遇。该文分析了绿色印刷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以及重要研发企业在日本、美国、中国和欧洲绿色印刷市场的技术竞争态势与专利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