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计算-表征认知理论的认知语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在其认知语境中产生的。本文以认知科学的中心假说--心智的计算-表征理解(CRUM)作为“文本”,对其进行语境分析,提出“认知语境”的概念,揭示了CRUM的认知语境结构及其工作机制,并对CRUM的认知语境作了进一步扩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2.
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是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却一直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责难和攻击.本文运用科学哲学中关于理论评价的增殖力标准,论证了认知计算主义是一个很有力量和前途的研究纲领,同时指出计算与其物理实现可分离的预设是它的软肋,最后分析了为消除这一软肋认知计算主义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一般物理事物,心理状态通常被认为表征某物或某事态.对于心理现象的表征特征,塞拉斯认为,我们可以依据言语行为的语义学概念来解释.然而,在解释非语言动物的表征现象时,塞拉斯的观点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将提出一种行动的表征概念——身体行动是一种基本的表征类型.确切地说,身体行动具有命题式表征内容,并能够...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语义观认为科学理论就是模型的集合,传统理论如何联系现实的问题也因此发展为模型如何联系世界的新问题.科学哲学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卡伦德与科恩认为这样的讨论是不必要的,不一定存在区别于艺术表征、语言表征的科学表征问题,只需要在一般表征问题域内讨论表征问题就已经足够了.在此基础上,科学表征问题,尤其是科学...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观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其中有些补充和修正了传统的认知观念,而另一些则对传统的认知观念及其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具身认知观是否与传统的认知观相容,这取决于新概念和方法与旧概念和方法的区别程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具身性能在新方案中获得成功。本文区分了具身认知观的两种不同进路:一种是温和的具身认知观,它与传统的表征计算基本假设相容;另一种是激进的具身认知观,它挑战表征计算的基本假设,认为心智的表征计算观是错误的。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进路,提出了我们的评价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黄侃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38-43,127
延展心智论题认为,心智与外部世界相互“耦合”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心智从大脑跨越到了外部世界.因此,外部世界成为心智的一部分.延展心智论题希望通过这个假设,把自己与“消极的外在主义”和“颅内主义”相区别开,它力图改造认知仅仅发生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观点.颅内主义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激进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以大脑神经系统为基础的正统认知主义明确了认知是什么以及认知是如何发生的.本文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提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刻画了其主要论证策略和框架,解读了延展心智论题的论证策略,并分析了颅内主义反驳延展心智论题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Jackson对知识论证的表征主义回应策略,认为表征主义能满足回应知识论证所要求的约束问题.但是由于Jackson没有阐明如何对表征特征(感觉)进行物理主义说明,导致其表征主义论证对学习命题的否定,其对玛丽走出房间之后状态的正面说明缺乏牢靠的论证基础,故尔达不到辩护物理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团队是知识创造和创新的主体,其认知特征和管理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团队认知与管理的基础在于团队知识的表征方式。在认知科学的视角下,团队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这两种主要的团队知识表征方式有其特定的概念内涵,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在研究团队行为时需要越过具体的行为本身,探究团队知识表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研究人类文化与思维关系的交叉学科,认知人类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进路.认知人类学最初与语言学相结合,研究土著民族的语言与感知,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文化范式对思维形式的决定性影响.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认知人类学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交织在一起,趋向于关注人类心智及认知过程的分析,这种多学科的融合必将促进人类认知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意识高阶理论都受到误表征问题的困扰。意识高阶理论诉诸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的质的特征,误表征问题则表明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对意识高阶理论的分析表明,误表征问题根源于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现象劳动分工,这使该理论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果坚持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不能解决误表征问题;如果放弃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将不再是意识高阶理论。因此,意识高阶理论中的现象劳动分工使其在原则上无法摆脱误表征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无表征智能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布鲁克斯认为,传统人工智能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框架,这种框架在表征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完全不必如此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即感觉,然后行动。我们在建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放弃表征范式所要求的那些复杂的计划、映射和认知等表征内容,而采取基于行为的包容结构。在包容理论指导下,布鲁克斯制造了"艾伦"、"赫伯特"、"成吉斯"、"考格"等机器人。布鲁克斯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Woosuk Park’s paper “Misrepresentation in Context” is a useful plea for a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 with promising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aesthetic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such a unified account is provided by Charles S. Peirce’s semiotics. This theory puts Park’s criticism of Nelson Goodman and Jerry Fodor in context. Some of Park’s pertinent remarks on the problem of misrepresentation can be illuminated by the account of truthlikeness and idealization developed by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3.
代术语学的创始人欧根·维斯特(Eugen Wüster)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的德文版第三版(1991年在波恩出版)中,讨论了术语学中概念系统的图形表示方法.笔者根据该书中"3.4"节的内容,写成了这篇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兴起,促使了网络知识生产方式的诞生。网络知识生产方式从多个维度表征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样态:网络知识生产表征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理性崇拜的弱化和对感性和自我感觉的注重;表征了当代人们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个性压制的抗拒和自我表达的兴起;表征了传统知识精英和权威的去魅和民众知识权力的增魅;表征了知识分子由传统的"立法者"向"阐释者"的角色嬗变。网络知识生产方式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由现代社会趋向后现代社会运动的必然因应和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5.
可操控性理论和机制论是社会科学哲学中关于因果关系问题讨论的两个主要理论,而这两个理论之间的争论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是通过模型来表征的。因此,近年来兴起的语义模型研究及其所遭遇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对推进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因果关系问题研究是有启发性的,同时可操控性理论对机制论的批判也对克服语义模型研究所遇到的困难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高阶表征理论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需要被另一个高阶心理表征。简单性论证和现象学论证是它的两个主要论证,它们的策略是先把意识看作高阶心理对低阶心理的觉知,然后用表征来定义觉知,最后把意识状态解释为高阶心理以低阶心理为表征对象的再表征。简单性论证的问题是没有进一步澄清表征的过程,现象学论证则没有充分说明自我表征命题如何从经验判断过渡到必然性判断。高阶表征对意识解释的实质是把意识状态看作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表征关系,但对其中的表征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缺乏详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奥雷斯姆关于质的强度的图示法是自然数学化的关键一步,奥雷斯姆本人也因此被看作解析几何的先驱。本文简要介绍了奥雷斯姆为数学做出的这项重要贡献,讨论了质的强度的图示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是工具论的观念,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技术的批判中,“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分注意到,所以有必要对此范式进行整理并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术语符号的正确规范的使用,既有益于今后科技学术水平交流和沟通,也能促进文化和科技的相互融合及传播作用。就科技术语符号使用过程中表示的方式及在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