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面向未来,如何正确处理好人生与事业、人生与境遇、人生与成才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坐标,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理论,掌握方向,正确处理好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把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始终坚持祖国高于一切。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在大音乐家肖邦身边,一直伴随着他的是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因为在他看来泥土代表着祖国,祖国比金子还要宝贵。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最受人称道的爱国诗人,他…  相似文献   

2.
知识结构、人生体验以及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同,使司马迁和屈原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迥然而异。面对同样的人生困境.两人以不同的选择殊途同归地证明了个人价值的存在和个体生命的意义。司马迁和屈原作为“士”阶层的一员,都践行着士人的人生信条,并在相互的时话中完成对生命的不同诠释。司马迁对屈原的接受体现着对士文化精神的继承,而他对屈原的超越则体现着生命观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由于宗教和现实的原因,他作品中的人物全生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之中,被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包围着."生本不乐"是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巨大反差以及现实爱情与理想爱情的巨大反差造成的,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透视,是他对人生的终极体验.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从小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怀抱里,目之所接青山绿水,耳之所闻鸟语花香,这种与自然相亲的经历潜入他幼小的心灵,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与审美观,使他在处世待人时始终追求“要有自由能流露自然本色,无须乎做伪”的人生境界。追求这种人生境界的林语堂在处理与胡适、鲁迅、赛珍珠等朋友关系时既不苛求别人,也不委屈自己——“其即其离,皆出自然”。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楚文化色彩。像屈原一样,他始终对湘西故土怀有深深的眷恋,用充满想象、灵动的笔触描绘湘西绮丽多姿的风土民情;他的作品凸显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散发着一份淡淡的孤独和悲哀;他汲取楚文化的浪漫,抒写对乡村人生的浪漫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作品的人生主题主要包括三个相互交叉渗透的方面,即对生命本质、生命目的和意义及人生归宿的追问与阐释.他接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对生命本质悲剧性的理解,认为"生本不乐",又并不因此否定生活中残缺与美、苦与乐并存的另一面;他把"安乐"视为人生的目的,又赋予"安乐"独特的内涵,把"爱人如己"和"爱己如人"看成通向幸福的舟车;同时他还上下求索,为人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彼岸"到"世外桃源"一直寻到自身,这一切造就了许地山作品无人替代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道教名士和国家重臣,丘处机很好地完成了修身与治国的双重理想。他植根于平民,深黯民间疾苦;他投身悟道,掌教全真;他万里赴诏,一言止杀。他悲天悯人的思想提高了道教的境界,弘道救民的行为践行了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的一生对于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回忆过去,梁桂明经历了曲折、坎坷、奋进、辉煌的螺旋人生。他创造的锥齿轮理论把他带到了锥齿轮科学的颠峰。他具有一种特有的品格,就像他所研制的新型“非零变位”螺旋锥齿轮,体现着打破常规,探索求知,螺旋上进、高效、高速运转的齿轮精神。 梁桂明教授1924年出生于一个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庭。求学时代是多事之秋,小学才念三年级,日机轰炸广州,他母子两人逃到广西。1940年到1946年在桂林逸仙中学和汉民中学分别读完初中和高中。在抗战8年的烽火中,他是桂林大轰炸、桂林大撤退和贵州榕江大水…  相似文献   

9.
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歌——《自鹿原》中女性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倍受凌辱和压迫,被当作“货物”与“工具”,反叛和皈依都难逃悲惨的结局。她们的人生是凄惨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整个白鹿原在男权主义的阴影笼罩下,上演着一幕幕女性悲歌。  相似文献   

10.
司空图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晚唐,创作了不少散文和诗歌。他的一生在出仕和归隐之间摇摆,其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晚唐文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