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猪瘟预防控制措施和免疫按种的作用。介绍了猪瘟常用疫苗种类和免疫接种方法,根据超前免疫、首免、加强免疫不同对象,确定疫苗剂量、掌握疫苗稀释方法和注意事项,针对症状,进行紧急核种和治疗性接种,并对使用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用IBD疫苗进行鸡胚免疫的可行性,探讨了胚期接种IBD疫苗对雏鸡ND4倍剂量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将IBD中等毒力疫苗接种18日龄鸡胚,出壳后采用4倍剂量ND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抗体水平、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和免疫保护力等的检测,结果表明:胚期接种IBD中等毒力疫苗对雏鸡4倍剂量免疫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肿瘤免疫理论,人们设计了各种肿瘤疫苗,包括肿瘤细胞疫苗,肿瘤核酸疫苗和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用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随着肿瘤免疫理论的发展,应用肿瘤疫苗对癌症患者进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本文对近年来肿瘤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鸡群免疫过程中,针对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疫苗质量的好坏,能否正确选择疫苗,严格规范操作以及被免疫鸡群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养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产第一代β—hCG避免疫苗免疫恒河猴的抗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国产第一代hCG避免疫苗(以β-hCG-TT为免疫原制备的氢氧化铝吸附制剂)免疫成年雌性恒河猴,评价疫苗在实验猴体内诱发抗hCG抗体的能力和免疫安全性。结果显示疫苗能在实验猴诱发抗hCG抗体,但抗体滴度较度(峰没度为1:4000),持续时间较短,加入Freund’s佐剂免疫能显著增强动物的抗体反应(峰滴度可达1:64000),免疫猴对强化免疫有较好的记忆反应。免疫前后各免疫猴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  相似文献   

6.
基因疫苗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代表了新的、具有潜力的疫苗发展途径和研究方向,它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疫苗是直接将抗原的编码基因注入动物体内,并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以诱导动物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基因疫苗研究有可能为当今人类无法控制的一些严重传染疾病,提供新的免疫防治途径和手段.本文回顾了基因疫苗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与传统疫苗相比较,对基因疫苗的作用原理、构造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用国产第一代hCG避孕疫苗(以β-hCG-TT为免疫原制备的氢氧化铝吸附制剂)免疫成年雌性恒河猴,评价疫苗在实验猴体内诱发抗hCG抗体的能力和免疫安全性.结果显示疫苗能在实验猴诱发抗hCG抗体,但抗体滴度较低(峰滴度为14000),持续时间较短,加入Freund’s佐剂免疫能显著增强动物的抗体反应(峰滴度可达164000),免疫猴对强化免疫有较好的记忆反应.免疫前后各免疫猴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均未见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等肝脏功能指标也未见异常.免疫猴心、肝、肾、脾、胰腺、腺垂体、卵巢、子宫等器官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黏膜免疫系统是动物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猪群接种免疫疫苗后,疫苗经黏膜免疫系统可产生黏膜抗体并激活全身性免疫应答,干扰素参与早期黏膜免疫,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不同种类的猪干扰素和免疫系统的相关性角度出发,阐述猪干扰素对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重点综述了干扰素与黏膜免疫系统、猪干扰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干扰素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猪干扰素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免疫避孕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来阻抑非计划妊娠,它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重视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的一类新的生育调节方法。我国在80年代初期已开始避孕疫苗抗原制备的探索性试验。1986年,国家对hCG避孕疫苗立项科技攻关。经过全国多中心协作研究,“八五”期间制备我国第1代hCG避孕疫苗。本文就我国第1代hCG避孕疫苗第1期临床前预初试验的理论根据、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探讨。1研究背景近20年来,很多卓有远见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科研领导部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领导了免疫避孕和避孕疫苗的开发研制工作。应用近代发…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研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疫苗,是将编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使外源基因通过机体内源性表达系统并提呈给免疫系统,诱发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目前,核酸疫苗已在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免疫、抗肿瘤免疫、预防变态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畜禽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猪瘟、猪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核酸疫苗的免疫机理核…  相似文献   

11.
推进疫苗在全球的普遍推广和公平分配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议题。本研究在量化层面研究了影响44个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资助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覆盖率和覆盖率不公平程度的国家级因素。研究发现,疫苗覆盖率和覆盖率不公平性呈负相关,且该参数最大程度地解释了各国之间的差异;政治稳定、性别平等和较小的土地面积是更高和更公平的疫苗接种覆盖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国家和国际合作伙伴提供实践性强的前瞻性战略,有的放矢地改善疫苗覆盖率的不平等,提高全球免疫健康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鱼类特异性免疫受控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防治在鱼病防治过程的免疫效果受多因素控制。本从疫苗、免疫途径、鱼体、环境等4个方面介绍了免疫受控的研究进展。疫苗种类、灭活方法、佐剂类型、疫苗剂量、免疫途径、温度、污染、鱼体健康状况等是影响鱼体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装配角度、装配方向、装配稳定性和重定位次数4个指标构建装配顺序优化模型,并用疫苗自动获取的免疫遗传算法(IGABVAU)求解.提出4种免疫疫苗用于提升算法运行效率,其中KP和NL型疫苗由人工指定,BP和NT型疫苗在算法运行中自动获取.船舶工段装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免疫疫苗的质量会影响疫苗自动获取的免疫遗传算法收敛速度,人工指定的KP和NL型疫苗可以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自动获取的BP和NT型疫苗可以为装配顺序的进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发病率上,46年累计发生10261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32.57/10万;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98.98%,特别是1983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其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为8.42/10万。在流行周期上,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周期不明显,流行高峰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季节集中4-5月份(见表11)。在发病年龄上,与以前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的趋势较大改变,年龄分布明显向大年组后移并出现成人麻疹、通过分析,证明了应用麻疹疫苗后,提高了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儿童,降低麻疹发病率,乃至消灭麻疹。接种麻疹疫苗,能…  相似文献   

15.
为通过免疫防治途径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多种中华鳖疾病,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疫苗,通过灌胃方式免疫中华鳖(体质量150~200 g),每只灌胃0.05 g或0.1g,微球含灭活菌约为6.75×1010/g.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缓释微球疫苗体外释放可持续近40 d,血清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率、白细胞吞噬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12,71.25%,1.51和77.25%.结果表明: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微球缓释疫苗可以达到注射灭活菌液疫苗的水平,且持续性略优于注射免疫.通过灌胃方式(0.1 g/只)、注射方式分别对中华鳖进行免疫,研究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注射免疫组和微球疫苗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为85%.免疫应答实验和攻毒实验结果分别证明了中华鳖口服缓释微球疫苗免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DNA疫苗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疫苗。它有许多传统疫苗所没有的特点,但是其免疫原性较弱限制了应用。本文探讨了传统与新型分子免疫佐剂在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面发生的作用,其中主要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CpG序列三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机制及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病原苗,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活菌疫苗中的分泌蛋白起主要的免疫保护作用,它们激活宿主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影响宿主免疫保护与病菌耐受性之间的不稳定平衡,决定宿主是否得病.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筛选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及新型疫苗构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艾 《汉中科技》2013,(4):37-38
文章就生猪免疫过程中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诸如疫苗、免疫剂量、母源抗体、免疫程序、免疫操作、饲养环境的、应激、猪体健康、免疫抑制性疫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要求在生产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影响免疫质量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来提高免疫效果,这样才能避免疫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鲤鱼竖鳞病疫苗的安全性、免疫保护力和免疫效价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进行了口服免疫养殖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口服无毒性,注射途径的免疫保护率为88.9%,免疫效价为2500;口服途径的免疫保护率为80%,免疫效价为2000;而对照组的免疫效价为15。养殖应用实验证明,口服疫苗可使鲤鱼竖鳞病的自然发病率降低50%。  相似文献   

20.
免疫佐剂在疫苗免疫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在研究和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推动了免疫佐剂的研究,使生物科学家开始对佐剂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新型佐剂和新型疫苗正成为当今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本文总述了矿物质佐剂、油佐剂等传统佐剂和分子佐剂等新型佐剂的优缺点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增加对免疫佐剂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