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6月17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在广州亮相。这是我国首次获得可燃冰的实物样品,中国同时也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艾华 《科技潮》2007,(8):24-25
6月6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晓洲 《今日科技》2007,(6):49-51
“历时9年,累计投入5亿元,中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这一消息,在中国能源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怎样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苦苦思索的问题。目前全球蕴藏的煤和油气等资源仅够人类今后数十年之用,一旦其消耗殆尽,我们能用什么来作为替代能源?“可燃冰”能否解决千年能源忧,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樊栓狮 《科技潮》2007,(8):22-24
日前,媒体竞相报道了“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消息,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今天,俗称天然气水合物的可燃冰何时能成为现有能源的替代品,自然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发现     
《科技潮》2013,(4):8-8
日本首次成功从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天然气日本政府2013年3月12日宣布成功从蕴藏于爱知和三重县海域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中取得了天然气。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含有大量天然气成分的"可燃冰"取得天然气。自水深约1000米的海底掘进330米后即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6.
<正>此次我国连续稳定试开采可燃冰成功,表明我国在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中国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据测算,总量达几百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量与海域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在世界各国无不努力寻找新能源的今天,这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冰块,能否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神话?从实验成功到大规模商业开采需要多少时间?我国可燃冰研究利用与国际水平相比如何?笔者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品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这种看起来像冰霜的物质叫“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  相似文献   

9.
<正>据新华社电,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发了贺电,贺电指出:"……这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宣布,"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海北部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战略选区之一,目前已多次在该海域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同微生物的偶联关系,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有关的微生物类型及其标志化合物,结合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或潜在赋存区的微生物相关研究工作进展,提出未来使用微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指标和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     
《科技潮》2006,(7)
中国东沙群岛发现可燃冰发育区中国科学家最近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新发现了潜在的可燃冰发育区,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可燃冰开采的首选区。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中国从1999年起才开始对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近年已在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发现可燃冰存在的证据。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透露,该所的一些科技人员最近在对南海北部陆坡作…  相似文献   

12.
卢大业 《科技信息》2012,(7):320-320
“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和甲烷组成,即水和天然气的混合物。它的形成,据地质学家分析认为是由海洋板块的活动而形成。地球海底这种天然气水合物的“可燃冰”,其蕴含量约为51018立方米,相当于日前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00倍。是迄今为止海底最有价值.最具前景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二所研究员金翔龙宣称:由他挂帅的“东海海底天燃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分析研究”课题组,发现东海有“可燃冰” 存在的迹象。这一结论是通过分析东海存在形成 “可燃冰” 的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中有“可燃冰” 的标志而得出的。课题组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低温和高压的必备条件,在东海有关海域的相平衡图上,找出了“可燃冰” 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并根据地温梯度,结合东海地质条件,划出了“可燃冰” 存在的分布区域。以此,计算出“可燃冰” 稳定带的厚度,对它的资源量作了初步的评估,据悉,东海“…  相似文献   

14.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矿物能源。然而,据专家估计,再有40余年,人类就要面临这些矿物能源枯竭的局面。于是,一种储量丰富被称为"可燃冰"的绿色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开始纳入多国科学家的视线。专家们认为,在地球上矿物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可燃冰将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5.
 自2008 年中国首次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木里煤田三露天井田已成为研究热点地区之一, 但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保存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尚浅, 阻碍了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对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实际资料的统计, 分析了井田构造格局, 提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过程, 综述了构造对其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聚集成藏后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而抬升进入温压稳定带后形成水合物藏;2)研究区的构造分区分带性控制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 构造运动决定了中侏罗煤系的沉降-生烃史和温压稳定带的形成, 构造形态则可以为烃类气体的聚集提供通道、盖层及储存空间, 而后期构造作用又会对前期形成的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6.
可燃冰又称“固体瓦斯”、“固体天然气”,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充填在水的晶体笼架中形成的冰状固体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低碳烃。“可燃冰”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完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有害气体,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是近二十年来在地球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一种非常规新型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被认为是未来能替代常规能源的最具前景的主要非常规能源之一。国内外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获得原始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较困难,目前对于天然气水合物进行的研究均采用在实验室内制备的方法。针对在多孔介质内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即在合成天然气水合物时,由于体积膨胀导致多孔介质堵塞,因而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合成效率低下的难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在动态环境下合成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新方法,即天然气在流动循环的过程中与去离子水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在多孔介质中合成较高饱和度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在多孔介质中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比传统合成方法要高20%~30%。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发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准确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与蕴藏量,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的建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已呈现多学科、多方法的发展趋势,而国内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刚刚起步。总结了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并介绍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气体水合物的研究现状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水合物(GasHydrates)被科学家喻为“易燃冰”或“可燃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 :(1)这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未来能源 ;(2)蕴藏量极大 ,是现有地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总碳量的2倍 ,前景诱人 ;(3)我国广大海域有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 ;(4)作为替代能源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鉴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气体水合物作为未来接替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家安全等层面上的重大战略影响 ,气体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声纵波特性和温压影响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低温实验室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声纵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测量,以及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纯甲烷水合物样品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在0—15℃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冰、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及它们与砂的混合物样品的声纵波速度和声波穿透后的幅度.当冰、THF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的密度分别为898,895和475kg/m3时,纵波速度分别为3574,3428和2439m/s,衰减依次增大.天然气水合物与砂的混合物的纵波速度明显低于冰与砂和THF水合物与砂的混合物样品的速度,它们的声衰减都比较小.实验室合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密度比较低,当密度为475kg/m3时,纵波速度为2439m/s;经过压实密度增加,纵波速度随之增加,而衰减逐步减小,当密度为890kg/m3时,速度为3259m/s.在温压影响实验中的两个样品均在同样的初始条件下生成,但水的转化率不一样.在9.6~38MPa的压力范围内,随着活塞压力和孔隙压力的增加,甲烷水合物样品纵波速度也随着增加,从3049m/s增加到3337m/s.不同温度下甲烷水合物样品纵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速度从3800m/s降到3546m/s,且在冰点附近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