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对于现代社会的馈赠。传统知识的评估和保护,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研究及评估。结果表明,现有代表性的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共调查编目220条,种类齐全、内涵丰富,其中传统医药知识最为丰富;通过评估,62.7%的传统知识历史悠久,与少数民族协同发展、活态传承,仅有7.3%的传统知识呈狭域分布,16.4%的传统知识相关遗传资源因受到严重威胁而呈濒危状态,还有39.1%的传统知识目前无任何保护和传承措施;通过构建传统知识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出黔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综合评价值介于0.34~0.91之间,66.3%的传统知识属于Ⅰ、Ⅱ等级,急需或需要保护。本研究将传统知识的理论分析和现象描述转变为量化评估,以期对传统知识在生态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应用方面起到实际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黎族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习惯法等方面,分别说明传统知识的内涵及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蕴藏着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传统知识,这些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所总结和创造出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学术界对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绩斐然、成果丰厚。本文就这一历史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医药知识、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利用、传统知识的保护研究”等四个方面对之展开述评,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应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并从农作物遗传资源保育、野生植物传统利用以及饮食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探讨了东乡族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1)东乡族一共选育了59个农家品种,分属7科13属14种;(2)东乡族常用野生植物有54种,分属30科53属,利用类型以药用(29种)为主,食用(19种)、饲用(16种)次之;(3)东乡族的饮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还探讨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对于东乡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威胁,并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传统知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于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内外研究的情况,并分析了自然圣境的民族生态学意义,提出自然圣境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虽然在不同民族之中,自然圣境有特殊的名称,但是总体而言,自然圣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信仰基础上的民间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文建立了自然圣境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和生态服务功能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文提出自然圣境保护示范工作应是社区主导型保护地,依据三个原则从调查中选点开展保护示范:1)有相关传统文化基础;2)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3)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保护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知识议题已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和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的重要热点议题,在国内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划分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的五个范畴,首次阐明传统知识的具体概念;进而介绍和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论坛在传统知识议题方面的谈判进展;并针对中国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传统知识保护的战略、阶段目标和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演进使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彰显,也使作为遗传资源重要构成的传统知识El益受到关注。传统知识是指土著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得到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问题的智力成果的总和。“传统知识的可知识产权性”表面上反映的是传统知识可否纳入现行知识产权体系加以保护的问题,实质上彰显的是社会对“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战略”中“可持续性”之深层内涵的需求。传统知识可知识产权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内涵可分为“产业发展、人权保障、文化多样性”三个层面,这是当今社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可持续功能”、“知识产权战略的可持续力”的深层评估与考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及公平公正分享利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名古屋议定书》对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作了进一步的规范.瑶医药是我国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履行《名古屋议定书》将对瑶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传承、少数民族地方社区的利益、企业的责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名古屋议定书》的焦点内容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瑶医药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对瑶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对自然生态的维护、草原生态的保护、生态安全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价,旨在为学术界今后研究传统生态知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神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合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充分了解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和当地的藏族文化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的数百年的保护下,植被比较原始,状况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其中,建群种为冷杉,其重要值为40.71%.神山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林木产品,发挥了相应的生态功能.藏族神山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积极探寻神山文化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机制,使民族传统知识和现代自然资源保护有机结合,使得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民族生态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国民族生态学研究在民族生态学概念与理论探讨、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我国民族生态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正负影响和改进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个拥有神秘风光和优秀民族化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那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橡胶种植发展很快,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替代传统的刀耕火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退化和传统安宁生活的剧变.本讨论保存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生态知识和橡胶种植方式,认为在橡胶种植中应用传统生态知识,特别是世居民族的土地利用经验,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瑶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当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瑶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知识.本文以瑶族为例,从传统知识的组成要素如生产方式、宗教、习惯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研究,探讨其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  相似文献   

15.
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民族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二、学科(领域)生物科学三、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保护研究所.四、项目负责人薛达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及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薛达元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生物多样性学科首席专家;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IUCN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执行理事长.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利用野生植物的相关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蒙古族传统利用野生植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整理、编目和研究.结果显示:(1)蒙古族传统利用的野生植物主要有156种,隶属46科99属,其中百合科、禾本科、蔷薇科、杨柳科、菊科、豆科植物较多;(2)蒙古族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主要体现在传统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的利用方式为饲用、食用、工艺用、文化用和兽药用五大类.分析认为蒙古族对其野生植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情况严重,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也面临丧失的威胁.针对此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提出了合理开发蒙古族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和加强民族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长泰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传统林业替代模式,具有生产性、区域性、协调性、复合性和尺度性等五大特性.本文对福建长泰国家生态示范区森林资源与林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进行了浅析,着重探讨一个包括观念、林地景观生态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保护、生物防火林带、生产性复合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复区等内容、具区域特色和一定借鉴意义的生态林业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使用的初中《生物》教材,虽增添了不少实验观察教学内容,但仍过分偏重于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相关的知识与今后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我认为,教材内容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学生的认识、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即使生物教学适应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培  陈姗姗  白峰 《河南科学》2023,(4):486-494
在厘清生物多样性功能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有效的空间参考.以宝鸡市秦岭范围为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直接与间接结合的方法识别生态源地,以目标物种分布验证源地的目标符合性;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阻力面,并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而构建研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细化识别的生态源地3 065.4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1%,空间上与物种分布有较好契合性,地类景观以林地和湿地为主.物种运动的低、中、高阻力区分别占25.62%、31.44%、42.94%.识别出50条生态廊道,11个生态节点,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的特征.基于源、廊、节点与研究区自然本底构建出“一核两带三区多廊道多节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对研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为宝鸡市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准落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黎族和苗族传统知识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黎族和苗族在其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利用资源的方式,这些特有的方式是否利于本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是值得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3个黎族村和一个苗族村本土知识的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