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技术.并在农业、花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林木与其他草本植物相比,进展较为缓慢,但近几年来,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国内外林木的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现状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2.
<正>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开发技术。它包括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融合、胚胎移植、细胞核、细胞器移植、染色体和DNA转移等技术。与基因工程手段相比,细胞工程相对简便,省去了基因切割、重组DNA等繁杂操作,具有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细胞磁融合的方法。将人红细胞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1500转/分,5分钟)2—3次,再用蛋白酶(2—3mg/ml)处理30分钟之后,置细胞悬液于磁场(磁场强度1—5×10~3奥斯特)中30—45分钟,制片、镜检,发现磁场可促进人红细胞融合。本实验还发现细胞融合率与被融合细胞所处磁场强度及其在磁场中的时间长度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蛋白酶预先处理对于细胞融合的意义,细胞融合与磁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近代的育种技术,为了在广泛的植物界寻找对农作物有用的基因,正朝着系统发生学上属于远缘的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基因结合或组换的方向发展,细胞融合法也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虽然尚未见到育成有实用价值的品种,但这个方法起码可以使不能杂交的植物间的核和细胞质共存,进一行改良可成为育种新技术的一部分。自从60年代中期,对植物组织及其培养细胞用细胞分解酶处理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被开发以后,植物细胞融合才实现。到70年代,作为融合法,诸如硝酸钠法(POWER等,1970)、高PH高Ca~(++)法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人工林最适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林分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的树冠面积,作为单株林木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空间,来确定合理的林分密度.并依据林木胸径和树冠面积的密切关系,最终由林分平均胸径来确定林分的最适密度和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清丰县在林下搭建小拱棚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已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显。在该栽培模式中每亩林地有效利用面积为240平方米,投料7200千克,投资2880元,产菇2000千克,经济效益达到5000多元。林下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资源,叉促进林木生长,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地矛盾,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途径。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 传统培育抗病品种的方法,大多采用植物种内的品种间杂交,对其后代加以选择;或通过远缘杂交如种间或属间杂交引入异种异属或野生种的抗性基因。这些方法存在着可供应用的抗源材料少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疯狂分离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组织培养、重组DNA、细胞融合等的利用则可以打破植物种的界限,把抗病性和品质等许多有用性状  相似文献   

8.
林木病理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林木病理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与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识别和鉴定林木病害的能力.针对贵州大学林学专业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手段单一及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改革后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提高了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软X射线检验林木种子活力 ,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林木种子的活力 ,从而快速得到林木种子的播种品质 ,为林木种子检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含ipt基因根癌农杆菌转化大豆萌动种胚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实验以 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CaMV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物株苗期根的过氧化笺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灌丛是庐山植被分布最广泛为类型。通过对灌丛的区系成分、种类组成、生活型、叶的特征以及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的分析,说明它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的特征;群落和主要种类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灌丛和阔叶林、针叶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可促使它们向上发展,恢复成林。  相似文献   

12.
1992年5月时帽儿山相邻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调查,共获土壤动物17658只,隶属于5门10纲17目,共50个类群.本研究以人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森的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土壤动物在针叶纯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不同林型下,在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状况及活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在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种类、数量、种类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均大于针叶纯林.可见,针阔混交林较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活动及森林的物质循环与转化.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盐生和非盐生植物自身的结构就有很大的差异,盐生植物的离子运输系统较非盐生植物更积极主动的利用外界的盐分,有的盐生植物甚至生有盐腺可将多余的盐分泌出体外,另有许多耐盐的植株可分泌渗调质,由于这些物质大多数与水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从而使得植株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基因工程研究中,把合成这些渗调质的基因导入植物中将使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计算机克隆的ZNF32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人类胚胎心脏文库中克隆了ZNF322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6p22.1,编码由40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9个连续排列的C2H2型锌指蛋白质.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成人所有被检测组织中表达。亚细胞定位研究证明ZNF322蛋白分布在胞核和胞质中.报告基因分析显示ZNF322是一种潜在的转录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15.
mrj是黑腹果蝇中一个蛋白编码基因.根据已报道的mrj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果蝇mrj基因抗原亲水区,通过PCR扩增出其部分编码区序列,将其连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质粒(pET-28a-mrj)转入Rosetta菌后通过IPTG(Isopropy1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出带His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后用镍柱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51衍生株和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se)1134衍生株的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以及灭活原生质体的科间融合的研究,揭示了细菌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可能性,同时进行了不同融合方法的分析对比,为今后工业微生物的远缘育种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Rb和P53均为抑癌基因,Rb全长大约200kb,定位于人13号染色体的13p14.1,它所编码的105kD磷酸蛋白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调控细胞增值。而P53全长16-20kb,定位于人17号染色体的17p13.1,它所编码的53KD磷酸蛋白可通过调控CIPI基因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在很多肿瘤中已发现Rb和P53基因的突变与缺失,揭示了这两种基因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庐山落叶阔叶林的区系组成,群落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庐山落叶阔叶林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反映了该林型的温带性质。与暖温带典型的落叶阔叶林比较,热带成分在庐山落叶阔叶林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显示这种植被型与它所处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条件之间的联系。对组成群落优势种群年龄结构的统计表明,该区落叶阔叶林正处于结构稳定的发展状态,是庐山海拔1000m以上的地带性植被。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基因及其识别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评价与识别研究是管理学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回顾企业DNA研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企业文化基因概念,对企业文化基因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