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电子转移理论分析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机化学中,常采用电子的得失或氧化数的升降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上这些定义虽然正确,但却不容易应用[1],在教材上很少用电子得失的概念进行简述,而通常用传统的定义:即有机物获得氧或失去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得到红或失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然而由于学生对第一种定义接触较早,掌握较为熟练,在初步学习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定义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难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用大家熟悉的分析方法简述有机物中原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的定义。在此需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 人们定义元素的氧化数,是为了表示某一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特征的一种方便的概念。氧化数既代表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特征氧化态、又是化学上常用的方便概念,其方便之处是体现了氧化数既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既可为“0”值,也可为分数。因此用氧化数,而不用电子得失去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下简称氧还反应)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同时也便于教师教学。氧化数的概念经历过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定义不严  相似文献   

3.
我系每年教育实习,学生在课堂试教过程中,几乎有1/2以上的实习生要遇到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从几年来学生实习课堂试教效果来看,一般都不十分理想.也就是说,实习生讲课后,中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该知识内容本身的难度较大.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初三到  相似文献   

4.
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高中化学中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学化学教学必须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而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使分散在初三、高一、高二各年级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化学反应。正确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正确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并准确而迅速地给予配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引起了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在简要阐述氧化还原的概念后,重点讨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的定义 20世纪以前,氧化还原的概念总是限制于与氧有关的反应范围内。随着1897年电子的发现和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化学反应才逐渐地得到新的解释,把氧化还原反应看成是有电子得失的反应,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得到电子的过程,得到电子的物质叫氧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很重要的章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氧化——还原反应,谈如下几点看法。一、总结规律讲清概念抓住核心做好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各类化学反应,诸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等,如以是否发生化合价改变为准绳进行归类,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判定某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视其化学反应前后组成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假若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分布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中,即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是竞赛和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在各年级化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度、广度、梯度,前呼后应,最后归纳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化学分支体系。本文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分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些规律及应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在无机化学还是在有机化学中都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定义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用电子得失定义,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第二种用氧化数定义.反应后反应物组成元素的氧化数升高称为氧化,氧化数降低称为还原。  相似文献   

9.
用纯化的氧化还原酶催化还原污染环境的硝基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归纳了几种可以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酶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还原硝基化合物的过程机理;对氧化还原酶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是一对矛盾。下面试用学习《矛盾论》的体会,对氧化还原理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氧化还原反应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对共他事物的认识一样,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最初,人们把物质与氧化合的反应叫做氧化;把氧化物失去氧而恢复原状的反应叫做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感到难以掌握,而歧化反应方程式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中最炼殊的一种类型.本文在遵循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简便、快速配平歧化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既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高考中主要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判断题、化学反应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题、物质的检验题和物质的推断题等题型来考查元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手性膦(L)配位的钯化合物PdCl2L2,L=2-MBPA(1);L=3-MBPA(2),在DMF中的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表明,二个化合物的氧还性质相近,与膦在D-醣上的碳取代位置无关.化合物的氧还反应有一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比较化合物(2)在乙氰和DMF中的CV图,显示两个氧化峰系由溶剂配位后的还原产物[PdL2(Solvent)2]1-氧化而得  相似文献   

14.
测试分析锌离子电池中阴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以MnO2为研究对象, 用循环伏安法、 恒流充放电法及非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MnO2中的氧在水溶盐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电解液中, 氧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30 mol/kg的ZnCl2电解液中, 氧在高电位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素梅  杨智寿 《科技信息》2007,(17):212-214
有问题.才会有质疑,有质疑才会去探究,所以说“问题、质疑、探究”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在中学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重要且难掌握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我们将这一部分知识分三个阶段进行讨论、探究。第一步从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从表面上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对其有所了解。但也说明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第二步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提问、质疑、探究,认识其特征和本质,从而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第三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上三步的完成,才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全面且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上,以巴西CVRD铁矿石为载氧体,徐州煤为燃料,进行了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还原/氧化循环反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还原/氧化循环次数增加,载氧体反应能力有所增加,载氧体及碳的转化率基本保持稳定;提高反应压力,CO2的捕获效率增加,载氧体还原程度加深,载氧体以及燃料的转化率增加.对载氧体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载氧体颗粒比表面积及孔容积逐渐增加.高压下载氧体颗粒的平均孔径减少,且没有明显发现Fe基载氧体与煤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导致载氧体不可逆失活.SEM分析表明,随着循环反应进行,载氧体表面变为疏松多孔状结构,没有发现载氧体颗粒的团聚、烧结现象.试验结果表明该铁矿石载氧体可以应用于煤加压化学链燃烧.  相似文献   

17.
化合价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如何准确地介绍化合价概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经典化合价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它的定义是:“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跟一定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这种性质叫做化合价。”经典化合价的定义是指“元素原子相互化合的数量关系。”对一些简单化合物分子  相似文献   

18.
测试分析锌离子电池中阴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以MnO2为研究对象, 用循环伏安法、 恒流充放电法及非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MnO2中的氧在水溶盐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电解液中, 氧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30 mol/kg的ZnCl2电解液中, 氧在高电位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9.
置换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主要反应,也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转换反应分为金属转换钨的反应,金属置换非金属的反应,非金属置换金属的反应,非金属转换非金属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于中心离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