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大型金-铜矿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及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金-铜矿山矿山的自然植被、矿区内外的土壤和水系进行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的开采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的重金属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程度要大于土壤污染程度,该矿区水体造成的是重污染,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I为12.084~83.848,不同重金属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分别为:As>Cu>Zn>Cr,分别为国家Ⅲ类地表水标准的45.06、30.95、7.16和3.88倍.该矿区的土壤已造成轻等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PI为1.038~1.856,平均为1.4515,其Cu和As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11.406倍和2.774倍.矿区的植物也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其Cu和As的含量分别是背景植物的5.21倍和3.90倍.  相似文献   

2.
对某金-铜矿山矿山的自然植被、矿区内外的土壤和水系进行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的开采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的重金属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程度要大于土壤污染程度,该矿区水体造成的是重污染,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I为12.084~83.848,不同重金属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分别为:As〉Cu〉Zn〉Cr,分别为国家Ⅲ类地表水标准的45.06、30.95、7.16和3.88倍.该矿区的土壤已造成轻等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PI为1.038~1.856,平均为1.4515,其Cu和As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11.406倍和2.774倍.矿区的植物也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其Cu和As的含量分别是背景植物的5.21倍和3.90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采煤沉陷衍生的水环境问题,选取淮南潘集区典型的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采样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分析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并采用W值水质评价法评价地表水水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监测时段内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体中pH、F-、CODMn 、NH3-N、TP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TN含量递减,CODCr先减小后增大;研究区域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质受降水等条件影响;淮南潘一、潘三矿采煤沉陷区积水区地表水水体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该研究为淮南采煤沉陷积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污染物超标排放,致使其中下游水质污染严重.为了了解郑州-开封区段沿黄水质情况,在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对该区段地表水与地下井水进行采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TN)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近郑州区段的水体TN含量整体较好于开封区段,临近开封区的井水氮污染程度较地表水轻;两种水体TN月平均浓度均呈现出"春季高、夏季低"的特点;13个监测点TN含量多月平均值均超过Ⅴ类标准,井水表现出"东部高、西部低",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分布特点,地表水则呈现出"东西两侧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井水采样深度在30~950 m,TN浓度在5.57~8.90 mg/L;TN含量在30~35、40~50和80~200 m处随井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地表水与地下井水TN含量在3.01~10.49 mg/L,均超过Ⅴ类水标准,属劣Ⅴ类水体,氮污染问题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元宝山矿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评价。【方法】对矿区水体、土壤、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结果】元宝山矿区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为铁、铝、锌、镍、钴、镉、锰,污染源为矿坑排水,超过Ⅳ类标准的倍数分别为5.5倍、22.5倍、4.7倍、10.8倍、11.9倍、9.9倍、6.1倍。元宝山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为砷、镉、铜、镍、铅、锌,含量超标数倍至数百倍不等。【结论】元宝山矿区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与污染源距离相关,大多数重金属浓度随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在距污染源5~8 km处减少最多。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ex Schum.et Laut.可作为污染区的先锋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洱海水质情况.方法:采集洱海17个点的水样进行氨氮含量和化学耗氧量检测,分别采用纳氏比色法、高锰酸钾草酸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洱海水中氨氮含量和化学耗氧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7±0.12)和(5.25±0.57)mg/L.水样氨氮含量均未超过Ⅲ类水标准,且南、北部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北部>南部;化学耗氧量均未超过Ⅰ类水标准,南、北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洱海北部污染较南部严重,主要为农业生产和人畜粪便污染所致.建议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人畜粪便的无害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氮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和分析了北京市六个城市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氮营养盐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并对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各指标作了相关分析,拟为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北京城市湖泊氮污染程度较严重,调查期间半数湖泊的水体总氮(TN)含量超过地表水(湖、库)Ⅴ类标准值.在太湖流域的有机氮(ON%)污染评价标准下,...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堆积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开采历史达百年煤炭城市-淮南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选择7条土壤采样线,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并用沉积物标样(LKSD-1)控制分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堆边土壤中重金属发生累积性污染;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煤矸石堆积和风化时间长短呈递减趋势,且Cu、Co、Zn、Ni、Pb相对较易迁移,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均未超过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的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铅锌矿区周边土壤中Pb、Cd、As等重金属分别进行了总量及其形态研究.重点考察重金属固化剂六硫代胍基甲酸(SG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DD)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稳定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土壤样品受Pb、Cd、As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样品S1中As、Pb含量分别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17倍、3.29倍,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8.7倍.SGA对弱酸态As、Cd和Pb的综合稳定化性能优良,对3种重金属的稳定化率最高达到92.73%、82.35%和81.48%;SDD对可氧化态Cd稳定化性能优于SGA,最高稳定化率为88.89%.SGA作为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捕集剂,可以应用于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铬渣堆放场中金属铬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研究某铁合金厂区铬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铬污染情况及其金属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区内铬渣堆放场和厂外农业用地土壤总铬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96%和173%,分别是对照区的17倍和9倍.厂区铬渣堆放场水溶性六价铬平均含量是对照区的67倍.随着铬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中,对照区微生物总的数量分别是厂外污染区、厂内污染区的16倍和3倍,厂外污染区微牛物总的数量是厂内污染区的5倍.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94%,82%和79%.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3大类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微生物相比,对重金属Cr的敏感程度由大至小依次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沈抚灌区停灌10多年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在沈阳沈抚灌区上游10个行政村布设了50个取样点,分析测定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镉和3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铬超出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但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说明沈抚灌区灌溉没有给采样区域土壤带来重金属镉和铬污染,但已有重金属富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说明土壤扰动性较大.按照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镉具有污染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重金属铬一般无污染风险,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集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埋深土壤重金属元素(As、Cu、Ni、Pb、Cr、Cd、Zn和Hg)分布特征,利用质量平衡理论进行化学风化规律研究,探究塌陷驱动下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化学风化过程.结果 表明: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Pb、Cd和As的含量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86、59.77、3.82;元素Cu、Ni、Zn、Cr和Hg未超标.重金属元素Cd和As可能在塌陷驱动下,受地表径流和雨水淋滤下渗影响,使得其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表层土壤元素Cu、Pb、Cr、Hg迁入富集,元素Ni、As、Zn和Cd迁出淋滤;犁底层元素Cu、Ni、Zn和Pb迁出淋滤,Hg迁入富集,其余元素规律变化不明显.累积元素存在潜在风险,需要监控;淋滤元素存在直接风险,需要高度管控.实验结论为全面评估煤矿开采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防治流域水土流失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典型地区汞污染效应及其粮食诱导大鼠c-jun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典型汞污染地区汞的生态影响、汞污染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和危害评价以及汞神经毒性分子机制,对我国贵州万山汞矿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行了调查,并应用万山和清镇两地实验田生产粮食对大鼠进行暴露,结果发现,该矿区水土环境介质样品及农作物、植物和动物体中的汞含量,多数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及对照地区,有的超出幅度很大;实地粮食能够显著诱导大鼠脑即早基因c-jun mRNA表达;即早基因c-jun参与了汞污染粮食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山区具有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水源涵养地,旅游度假胜地,绿色食品产地和矿产建材基地。针对山区存在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缺乏,旱灾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区域布局,以及加快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林果业,开发和建设生态经济沟;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适度采矿业,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重建。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东川区汤丹和落雪两镇蔬菜中铜、镉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昆明市东川区汤丹、落雪两镇蔬菜中铜、镉含量及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当地种植的部分蔬菜,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铜、镉含量.结果:昆明市东川区汤丹、落雪两镇蔬菜中铜、镉含量超标的分别647.62%、100%,21种蔬菜中铜、镉的平均含量是12.203mg/kg、0.135mg/kg.结论:两镇蔬菜中铜、镉污染较严重,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氯盐渍土的溶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青海地区铁路沿线砂性氯盐渍土为依托,以初始含水率、氯盐含量、压实度及起始溶陷压力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正交试验。探究了以上四个影响因素对溶陷的影响程度;并通过三维曲面散点图对其进行拟合,定量分析了这四种影响因素对氯盐渍土的影响关系;论证了青海地区锡铁山到北霍布迅地区铁路沿线地表土在铁路路基中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含盐量对溶陷影响最大,初始含水率次之,起始浸水压力和压实度影响最小;得到了地表土溶陷系数随初始含水率、含盐量、压实度、浸水荷载和溶陷系数的Rational Talor关系式。当列车时速不超过250 km·h~(-1)时,地表土可用作铁路路基填料;当车速超过300 km·h~(-1)时,不可用作高速铁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污染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级标准,Cd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4.6倍.4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Zn.各样点Cu,Pb,Zn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而Cd具有很强-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可能会影响近岸水体和海洋生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郭钊  李萍  徐浩 《广西科学》2022,29(5):881-891
为阐明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来源,根据2013-2016年广西北部湾4个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调查数据,分别应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养殖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4个海水养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为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北海廉州湾海水增养殖区>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防城港珍珠湾珍珠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的潜在风险程度最高。从地积累指数和级别评价结果可知,广西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u>Hg>As>Pb>Cd,其中Cu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如渔船活动、养殖活动)影响。养殖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其他3个养殖区的养殖生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广西北部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Hg和Cu污染,未来仍需警惕。  相似文献   

19.
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本文通过数据仿真和建模,分析舟山群岛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发展的策略,为发挥海岛海洋的资源优势、挖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海洋经济新区的先行先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