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  相似文献   

2.
在抗战中期,国民党的政策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以联共抗日为主;正面战场的作用日趋下降,和敌后战场的地位逐渐相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大敌当前,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行国共和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战场。由于这两个战场的领导者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党派,因而两个战场实行了两条不同的路线,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局面。即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游击战,虽然二者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一致抗日的基点上却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试述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共两党都积极支持周边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与反日斗争,周边国家友好人士也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构成东方民族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中始终活跃着来自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志士。他们主要分属三股互不相辖的政治势力:其一是在中国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活动的以金日成、崔石泉、李红光等为代表的朝籍抗日革命力量;其二是在中共领导的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新四军、  相似文献   

5.
试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戴腾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  相似文献   

6.
黄道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早期杰出领导人之一.在他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期间,为中共在江西抗击日寇做了大量工作,如:领导抗日救国运动,输送青年革命干部;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方人士抗日;恢复发展中共组织,策划敌后游击抗日.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战火很快燃烧到皖中。鉴于皖中重要的战略地位,敌我双方在皖中地区展开角逐。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皖中广大民众被动员起来,投身到抗日热潮中。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在敌后开展游击战,袭扰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很快打开了皖中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而且也在敌后战场上发动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消耗了部分敌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认识的偏颇,战术运用的僵化,又不善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抗战,固守片面抗战路线,加之与中共敌后武装频繁摩擦,实力受损,又遭日军离间、利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依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不仅在反法酉斯战争的低潮期抵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给盟国以喘息之机,为盟军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在反攻阶段到来之后,也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援助了盟军的反攻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国外某些学者怀着珍域之见,无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的巨大作用,说什么中国正面战场既不能坚持防御,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中共领导的军队也不积极同日军作战;1944年盟军在所有战场的军事…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11.
国共抗日游击战争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下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盟军在亚太战场上自1943年起已转入对日战略反攻,作为亚太战区之一的重要战区的中国战场也随之进入了战略反攻,它是独具中国抗战特色的配合作战式的战略反攻,其标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1944年春季发动的局部性战略反攻。由此发展到包括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反攻,最后到对日决胜的全面大反攻。  相似文献   

13.
从地南反侵略战争开始以来,除开越南人民军在英勇的作战中获得辉煌的战果外,配合着人民军作战的敌后人民武装力量(包括人民军地方部队、民兵和游击队),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胶着了敌人许多机动部队,建设和培养了武装与半武装的战斗力量;巩固和扩展各个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保卫生产和人民的人力物力;打乱了法、美帝国主义的'以战养战'、'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罪恶阴谋.在敌后战场上的人民人装力量,自一九四五年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等地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东江和海南岛人民英勇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分别创建了东江根据地和琼崖根据地,统称为华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广州等地的沦陷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对广东、对华南以至整个中国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就把目标钉上了广州。当中日双方正在进行淞沪会战的时候,8月24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部即宣布封锁上…  相似文献   

15.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得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云逸在抗战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奉命参加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为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领导新四军英勇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卓著的战绩,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和南路抗日游击纵队。后来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在祖国的南疆树起了一面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帜,抗击着华南地区百分之六十的日军,“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配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对日作战,抢救了大批爱国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道同志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期间,派遣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到江西正面战场各部队中从事军事指挥、作战参谋和政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了官兵们的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并与他们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打了不少的硬仗,比如在德安万家岭大捷、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中,共产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留下三万余名红军,掩护红军主力集中和突围转移。留下来的红军接防后,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实行大兵团作战,死守瑞金、会昌、于都、宁都“三角区”,结果不仅没有守住,而且伤亡极大.“长岭会议”决定突破敌军包围,改变斗争方式.此后,在赣粤边、赣闽边和闽西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项英和陈毅、邓子恢和谢育才分别与江西、福建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池江、赣州、南昌和漳平、龙岩谈判,达成将中央苏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一部的协议,并开赴皖南前线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