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全省不同地区发生机率可十年七、八遇。当干热风袭来时,小麦在高温(30℃以上)、低湿(30%以下)和三级风以上的综合影响下,蒸腾量加剧,植株细胞失水、呼吸停滞,导致青枯逼熟,小麦籽粒秕瘦,千粒重减低,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可达三成以上。故有农谚说:“麦怕四月(农  相似文献   

2.
青枯、干热风危害、倒伏是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的三大灾害,及时预防这三大灾害的发生,是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枯、干热风危害、倒伏是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的三大灾害,及时预防这三大灾害的发生,是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长后期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当五月下旬,当干热风袭来时,正值小麦灌浆时期,在高温低湿和较大风力的综合影响下。麦株蒸腾量加剧,细胞失水、呼吸停滞,迫使小麦青枯急熟,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三成以上,干热风在北、中部偏东地区十年可七、八遇,部分地区年年有,只是轻重不同,在发生严重年份,估计全省要减收小麦十亿斤左右。农谚:“麦怕四月风(农历)风来一场空”。说明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是很大的。我省重干热风区在安阳、新乡、开封、商丘、周口地区,次重区在淮北平原和予西丘陵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石榴冻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宗圈  陈英照 《河南科技》1990,(2):25-25,20
<正> 由于寒流侵袭,河南省部分地区石榴每隔几年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使石榴生产遭到很大的损失。1988年2月中旬以后,封丘、开封、荥阳的石榴出现了明显的冻害症状,我们在3~5月共四次到石榴主产区调查冻害程度,收集了各主产区有关的气象资料以及历史上冻害发生的情况,1988年春又进行田间验证试验。根据调查和试验结果,对这次冻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小麦产量自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一个大幅度增长的时期,年递增率达10.8%。但1984年以后,连续四年平均年递减1.8%。虽然近几年确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但不是根本原因。从我省自然条件分析,光、温、水条件都比较好,基本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相比之下,自然条件不比河南好的法国,自1985年以来,7000万亩小麦单产一直稳定在350公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麦所常规室小麦产量试验7年的数据,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性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降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比较突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试验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克字号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即西部应在保持新克旱九号小麦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株粒数;东部则应在保持克丰三号小麦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正> 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一方面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创造不利于病原菌活动繁殖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常受气候条件,菌原活动、品种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因而决定着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程度。本文通过播期、浇水次数和施肥量等不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了解这些技术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以此为小  相似文献   

10.
<正> 该项试验研究设在新乡市农科所,土壤类型为褐土类、潮褐土亚类,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0.631%,全氮0.055%,速效磷4.0ppm,速效钾315.0ppm,硫酸钙17.9%,有效锌0.166ppm,土壤PH值9.10。试验地在亩施纯氮10公斤、P_2O_57.5公斤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亩施硫酸锌:①0公斤;②2公斤;③4公斤;④8公斤;⑤16公斤五个处理。试验重复四次,随机排列,播种玉米时各处理均按每亩追施纯氮10公厅,供试品种小麦为百泉3039,玉米为予玉五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锌肥对小麦的影响—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试验,在缺锌的土壤上施用不同量的锌肥,株高增加0.6-3.7厘米,平均增高1.9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2007年该病在许昌市的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病株率高,侵茎率高,造成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为此,笔者对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技》2007,(6):4
一、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地下害虫偏重发生;苗期蚜虫中度发生,穗期蚜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麦蜘蛛中度发生,西部、北部丘陵山区麦田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15.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2007年该病在许昌市的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病株率高,侵茎率高,造成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为此,笔者对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著(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全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而且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30%左右来自于小麦产业。在世界和中国小麦连年减产,小麦市场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河南小麦生产如何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小麦经济”,使全省小麦生产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世界小麦产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世界小麦连续五年减产,供给趋紧;传统出口大国小麦减产严重;国际…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生产是我省农业一大优势,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由于小麦播种面积大、品种多、气候适宜,因而其病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尤以小麦白粉、条叶锈和赤霉等病为普遍而严重,白粉和锈病常年发病面积分别达1000万亩和1000~2000万亩之多。小麦赤霉病这几年也在扩大蔓延,1985年是此病最为严重的一年,以至波及了4000万亩麦田。仅此几种病的发生,每年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