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境内西江流域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西江流域灾害性洪水给广西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针对多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水年内分布特性、洪水组成、干支流洪水遭遇等方面对广西境内西江流域洪水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成果表明,柳江洪水发生时间与干流基本相应,桂江洪水发生时间较早,郁江洪水发生时间晚于干流;柳江对形成干流洪水的贡献很大,郁江和桂江对干流大洪水的形成作用有限;柳江与红水河洪水遭遇可能性很大,年最大洪峰流量、7 d洪量、15 d洪量遭遇的概率分别为34.1%、47.7%和52.3%,且遭遇洪水的量级也较大,3 d洪量为50~100亿m3,7 d洪量为100~200亿m3。郁江与干流洪水遭遇概率较低,桂江洪水基本不与干流遭遇且遭遇洪水的量级很小,年最大洪峰流量、7 d洪量、15 d洪量遭遇的概率仅为4.5%、9.1%和15.9%。  相似文献   

2.
嫩江属我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松花江一级支流。本文主要介绍该流域概况,1794~2000年间的历史洪水发生次数。并从洪水的频率、典型年洪水成因分析,研究其嫩江历史洪水的形成演绎特征。  相似文献   

3.
梧州市的洪水主要来自当江,其次是桂江,洪灾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生频率高。梧州水文站的洪水多数呈多峰形式,致使市区反复受淹,受淹时间长,因此洪灾危害面广,损失严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在野外考察、地形图判读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形成梧州市上述洪灾特点的主要原因应从梧州市的地理位置,梧州市区的地势、防洪工程,西江流域的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上旬,川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分析了这次暴雨洪灾的成因、特点,运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3年8月山西中南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特大暴雨及相应特大洪水,沁河安泽县城遭受洪水袭击.本文通过暴雨洪水分析,对安泽县城洪灾成因及城市防洪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尼雅河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初,昆仑山北坡诸河相继发生了罕见的特大灾害性洪水,尤其是位于和田地区的尼雅河出现了1969~2005年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49m^3/s,是该河历年第二大洪峰流量的3倍多。经调查、计算与分析,“99.8”洪水属特殊洪水类型,洪水暴涨暴落现象十分突出,同时,分析了此次特大灾害性洪水的发生过程特性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吴彦昭 《甘肃科技》2016,(13):51-53
在水文工作中,洪水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和近期发生的大洪水进行调查和估算,目的是弥补实测水文资料的不足,将可以为地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提供详实数据。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洪水发生时间、洪水痕迹、洪水成因、洪水来源、当时河道和断面情况,施测洪痕高程、洪水水面比降、河段纵断面及河道简易地形等。西和县漾水河无洪水实测资料,对该河道进行历史洪水调查,为该河道防洪和水利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2017年7月12日,受东南暖湿气流抬升及山地阻挡影响,甘肃省中北部干旱区白银市平川区黄家屲山、南掌山、青山屲梁一带发生强对流天气,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平川区红会四矿及生活区发生洪水灾害,冲毁房屋、道路、农田等基础设施,并造成人畜伤亡,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根据收集和调查的暴雨洪水资料及附近雨量站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了本次暴雨洪水量级,探讨了暴雨洪水成因和变化特性,为今后干旱区山洪预警和防灾减灾所要采取的有效处置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洪水是北京地区常见的、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本文试图从太阳黑子、年降水量、暴雨与洪水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对洪水成因给出一些量值指标,为减少洪水灾害及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中旬昆仑山北坡普降大雨,位于新疆洛浦县境内的阿其克河在21日凌晨暴发大洪水,造成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实地调查及计算,本次最大洪峰流量为54.5m^3/s。本次洪水属季节融雪与暴雨混合性洪水类型,洪水暴涨暴落现象十分突出,分析此次灾害性洪水的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对于减免由此而造成的灾害性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蒙江“2002.7”暴雨洪水,给沿江两岸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该文通过对“2002.7”暴雨洪水的成因、雨洪特点、暴雨洪水过程、洪水组成、洪水等级等分析,概括暴雨洪水的特点,进一步探索蒙江洪水特性及洪灾的成因,提出该流域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河流地貌学的观点,分析了秦淮河流域洪水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治理洪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设计洪水确定方法往往导致一些水库在汛期弃水而汛后又无水可蓄,造成洪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更好地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基于暴雨洪水的物理成因和统计规律分析,提出采用年内洪水统计特性变化规律来确定设计洪水和各分期汛限水位的新方法,结合实例说明该方法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不仅可给出设计洪水和分期汛限水位值,而且当发生一次大洪水后,能在调度决策进程中为决策者提供未来发生洪水的概率分布.但是,该方法的适用性尚需大量资料验证,还不能作为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范围”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近年来发生了数次特大洪灾,危害甚巨,我们虽已战胜了这一场灾害,然而,我们对洪水成因的思考却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让长江不再发生类似灾害,从生态学角度寻找洪灾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2004年大同市御河干渠两场洪水为研究对象,对其流量、含沙量、养分(包括有机质,氮,磷,钾)做了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洪水中下层泥沙中的养分含量远大于上清液中的养分含量;洪水中整体养分含量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养分含量和含沙量呈近似线性关系。通过对洪水中下层泥沙做颗粒级配分析,推断出这种结果主要是由洪水养分成因及洪水中下层泥沙粒径特性决定的。这一研究成果对引洪补源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充分利用新疆乌苏市四棵树河流域40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区域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及洪水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充分利用新疆乌苏市四棵树河流域40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区域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及洪水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淮流域光热充足、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但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事实上, 这次特大洪水已在预测之中, 因为在它发生之前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洪水前兆。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 对这次特大洪水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1995年9月, 浙江省教委批准了笔者申请的项目: ”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 发表了多篇论文[1, 2], 并随后得到证实。为此, 拟对江淮流域洪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20世纪, 长江流域排在前3位的特大洪水分别发生在1931、1954和1998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溪河洪水灾害的成因、特点的分析,掌握其成灾条件和分布规律,根据灾害分布区社会经济条件和降雨特性进行防治分区,界定溪河洪水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并初步探讨了广东省溪河洪水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江流域犁市站历史上的53场洪水为例,选取17个时段洪量作为序参量,建立洪水过程协同性评价模型,分析洪水过程的协同性是否发生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武江流域过去发生过较大的洪水,但是从洪水的协同性角度来看,4场大洪水(1968、1994、2002、2006年)形成过程未发生变异,总体上武江流域各场洪水的消退与涨水子系统的相干性不强,表现为洪水形成过程的协同性较差,与此同时在1963年和1991年洪水形成过程的协同性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