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在建设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的历程中检察机关充分高效地行使其检察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和检察权的内容来看,将我国的检察权界定为复合性的专门法律监督权最符合其实然意义上的理论定位、最能因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检察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创造和谐的社会法治环境、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推进司法文明等一系列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方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行政法作为我国的重要法律部门之一,以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必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一支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建设队伍,国家公务员作为其中的管理队伍尤其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域下法治建设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明确在法治建设需加强的重点方面,以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龚兵 《科技信息》2007,1(21):28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出现新趋势新特点,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9.
黄志国 《科技信息》2009,(34):I0066-I0066,I006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制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是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保障。只有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率先垂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共同愿望。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构建和谐校园做起。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杰 《科技信息》2007,(12):25-26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充满了对道德方面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高等教育能够促进科技、文化和人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市政建设是城市乃至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市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市政,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着眼于民主法治、着眼于诚信建设、着眼于社会效益、着眼于深化改革、着眼于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无可避免地反映已经发生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底蕴和精华,对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本文以现代法治视角,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传统儒家和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不相适宜,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为指导,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转换和科学构建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7.
张皓 《科技信息》2007,3(15):254-255
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发展也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因此,探讨在民主法治维度下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法治理念要求限制权力以保障权利,实现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需要一定的主体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律师担负着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权、促进法治实现的使命,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律师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行使法律监督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赋予律师独立的法律监督权,并通过完善律师的权利和构建律师法律监督的机制来促进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新花 《科技信息》2008,(3):312-3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主要是提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名公路建设者,我认为公路建设、管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和谐公路的创建,使公路的建设、管理与自然、人、社会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人本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意同时保证公平和效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意利益均衡。和谐社会的真正和谐离不开法治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法治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法律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