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仁青 《少儿科技》2014,(1):10-11
<正>北极是个"聚宝盆"北极地区(以下简称北极)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泰加林带。这片终年严寒的地带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单调、沉寂,实际上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魅力。在皑皑的冰原上,北极熊、北极狐、北极驯鹿、北极麝牛  相似文献   

2.
 基于相关战略规划和研究计划等资料,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及北欧5国的北极相关研究布局,总结了各国北极战略的特点: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观测和研究实力,在未来北极的研究与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俄罗斯积极围绕领土和资源开展研究部署;加拿大重点关注极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北欧5国寻求稳定和拓展各自北极利益。通过综合研判,提出了中国未来参与北极研究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PMEL基因在北极蓝狐和北极白狐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而确定其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以北极蓝狐和北极白狐为试验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构建了前黑素小体蛋白基因(PMEL)在北极蓝狐和北极白狐的组织表达谱,并比较分析了该基因在以上2种不同毛色北极狐皮肤中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PMEL基因在北极蓝狐和北极白狐的不同组织(皮肤、心、肝、脾、肺、肾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在皮肤中的表达量均为最高,且北极蓝狐mRNA表达显著高于北极白狐(P<0.05),提示PMEL基因的表达与北极狐深色毛色的形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极风光     
在我们这次访问北极之前,我对这个地区的概念和知识是贫乏得可怕的。地球的最北端,一片茫无人迹、酷寒死寂的冰雪国度——这就是我大体上对北极的看法。其实北极地区风光面貌、自然条件也是相当复杂的。由于人们对北极地区的长年累月的研究,有关北极地区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这里且不谈人们为征服北极所付出的代价所获得的成绩和苏联人民开发北极的英勇事迹,只就在旅途中的所闻所见,谈谈北极地区的自然风物和一些必要的概念吧!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凯 《世界知识》2023,(7):46-47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航道利用、战略部署等愈益引发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兼具北极大国与全球霸权国家的美国,越来越将北极地区视为重要的战略疆域。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力量投入。美国通过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外交能力、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构建北极同盟体系等措施,力图重振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正>扩大俄罗斯北极军事力量部署,以军事存在捍卫俄罗斯的北极主权;以军事力量保护俄罗斯的北极经济利益,为北极地区的多国竞争做好军事准备。2013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俄国防部会议,要求俄军在2014年完成北极部队的所有组建工作。普京将北极称作"充满前景的地区",强调俄罗斯"应掌握所有手段来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10月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1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1999年7月1日由上海正式启航,至9月9日在上海新华码头靠岸,历时整整71天。我们3进冰区,2进北极圈,在冰站和利用小艇分别进行了大气、海洋、生物以及海冰等多学科的联合观测,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北极不落的太阳,也体会到了遇见海象、海豹的兴奋和遭遇北极熊的惊险;我们在隆隆的雪龙船破冰声中前进,也为浓雾中飞行的直升机的安全捏一把汗;我们欣赏了北极海冰的千姿百态,也体验到了冰站的寒冷与艰辛……  相似文献   

9.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北极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充满神往,渴望在那里建立科学考察站,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以揭开北极地区的许多科学之谜。2001~2003年,“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朗伊尔宾建立了“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开始进行“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奇特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了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在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而且,北极地区的一些科学问题具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由于北…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16日,由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开始向北极进发。20多天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空高高飘扬。做为本次科学探险考察队的队长,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有志于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的中国科学家终于在北极地区有了我们自己的科学考察站。”自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开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北极对抗有所加剧、军事和安全议题热度上升的大背景下,安全和权益正在成为各国北极政策新的关注焦点。北极地区作为战略竞争空间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但北极总体趋势仍相对稳定,安全态势处于可控局面,美俄等北极大国主导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共有来自海洋、生物、大气、地质、海冰等近10个学科的124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科学考察 ,其中来自大气、海洋、海冰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在北纬75…  相似文献   

13.
遭遇北极熊     
《奇闻怪事》2013,(8):58-61
饥饿的北极熊一头体态硕大的北极熊在礁石遍布的海岸边蹒跚移动着,一步以外就是波涛翻滚的北冰洋。它偶尔抬起头嗅一下周围的空气,企盼能发现一头死去的环斑海豹或海象的尸体。此时是7月下旬,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这片距离北极点不到1000千米的无人居住地带,由于部分浮冰已经融化,使得北极熊想要猎取海豹变得几乎不可能。此刻,这头巨熊已经十分饥饿了。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3,(9):24-26
北极的风光无限,然而北极的险恶也是无处不在的。本文作者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他1982年去南极,1991年又独闯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95年,由他任总领队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一行25人,历经艰险,于当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本文即记述了其间的历险片断。北冰洋上的裂缝千姿百态,蜿蜒曲折。有的直接张着大口,海水裸露,翻滚流淌;有的刚刚结了一层薄冰,陷阱密布,危机四伏;有的刚刚破裂,嘎嘎作响,冰碎水涌;还有的早已固结,宽阔平坦,延伸数里,像是一条笔  相似文献   

15.
位梦华 《科学世界》2003,(11):28-33
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由于缺少阳光,大部分地方终年却冰天雪地,因而人迹罕至。但顽强的生命以各自的绝招挑战严酷的环境。近年来,人类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北极。在深入了解北极之前,先让我们领略北极奇特的生物景观。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18.
元源 《科技潮》2001,(10):43
北极地区是影响全球(尤其是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研究北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北极地区建立长期监测的科学站。但是迄今,中国还未建立北极科学站。9月7日下午3点,“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考察队队长高登义研究员发表讲话,他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都知道,不同于南极地区有大陆,地球的北极地区主要是散布着浮冰的海洋——北冰洋。最近,科学家证实了在远古时期曾经存在北极大陆。他们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岩石样本,发现北极大陆不仅存在过,而且与别的大陆"合并"过两次。岩石圈首次合并是在数十亿年前。北极大陆当时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在约7.5亿年前彻底解  相似文献   

20.
<正>1.北极是海洋,南极是大陆,这是如今众所周知的常识。而在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北极几乎没有陆地,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航海家南森用深入北极的壮举证明了这一点。2.南森是一位律师的儿子,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亚(1925年起改称奥斯陆)附近,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祖先曾考察白海,小南森同样志愿探索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