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君伟  NASA  ESA 《科学世界》2014,(3):74-79
<正>宇宙中的天体,生与死总是相依相伴。比如,中小质量恒星的死,伴随着白矮星和行星状星云的生;大质量恒星的死,伴随着中子星、黑洞和超新星遗迹的生。超新星遗迹,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前发生灾难性的爆炸后,原来恒星包层中的物质被抛射到星际空间而形成的,而爆发后在中心留下来的核心就成了中子星或黑洞。超新星遗迹的诞生超新星遗迹的诞生,伴随着星体的剧烈爆发。这种爆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核燃烧导致的超新星爆发,另一类是常说的引力坍缩型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2.
用有挠引力理论的粒子运动方程探讨了SN1987A中微子的运动,得出中微子可沿两条路径经历不同的时间到达地球的结论,对所观察到的中微子两次信号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讨论了超新星SN 1987a遗留下来的脉冲星的引力辐射。其引力波的无量纲振幅的最大可能量级为10~(-23)。这为引力波的探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首次用Chandra卫星资料详尽的对蟹状星云弧秒尺度区域以及主要的活动区进行了X射线谱分析.测得了蟹状星云中的主要活动区:如环面(torus),结节(knots),亮条纹(wisp),喷流(东南方向),反向喷流(西北方向)的光子谱指数(photon index).同时在环面区,分析了光子谱指数随径向的分布.有迹象表明,在内环中可能存在一个在理论和观测上以前都没有提及到的粒子加速区.结节是整个蟹状星云中光子谱指数最低的地方,这表明粒子在这些区域得到加速.东南方向的喷流的谱指数和环面内暗区的谱指数类似,而西北方向的反向喷流具有最大的光子谱指数.得到的结果同XMM(X—Ray Multi—Mirror Mission)卫星的结果进行比较,两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物,包含爆发喷射物以及周围与其相互作用的物质;绿色延展天体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候选体.这两类天体都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死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尝试探究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以期对超新星是否促进大质量恒星形成这一问题有进一步了解.本研究通过计算得到14组超新星遗迹和绿色延展天体的相对距离,发现最小的也在百秒差距量级.通过分析274个超新星遗迹与298个绿色延展天体的空间分布,发现相对于其他区域,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明显多一些,但可能是因为超新星遗迹附近分子云密度大造成.斯必泽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巡天范围在银纬b=±1°内,在此范围以外的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是使用美国宇航局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巡天数据搜寻的,找到了4个绿色延展天体.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超新星遗迹并不能直接促使绿色延展天体形成,但它们之间或许有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人们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这违背了人们关于引力的根本认识.解释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成了宇宙学家的首要任务,理论学家提出了各种模型.在众多模型中,规范引力理论由于其坚实的理论背景而备受关注.本文作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彭加莱规范引力宇宙学模型,利用解析分析对这类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并通过将Ia型超新星的观测数据与该宇宙学模型的理论预测作对比,给出了模型参数以及系统初值条件的最佳拟合值,同时也给出了参数们相应的置信区间,限定了这类模型的参数选取.  相似文献   

8.
展示了对超新星遗迹IC 443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云区域进行的12CO, 13CO和C18O三条谱线同时成图观测. 这是在这个区域进行的第一次大尺度, 高分辨率的13CO成图观测. 12CO和 13CO的分布与光学, 红外, X射线以及中性氢(HI)等图像进行了多波段比较. 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内12CO, 13CO和HI原子气体的运动学特征, 给出了受到激波扰动的气体团块的运动学信息. 在B区, 基于Wang 和Scoville(1992)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模型, 这个模型很自然地解释了在尺度较小的区域中, 同时存在不同速度激波的原因. 利用HI和CO在空间和速度上的不同分布对这个模型进行了验证. 对B区中心区域, 给出了分子气体在激波作用下的离解率随激波速度的变化关系. 第一次给出了这个区域受到激波作用的 13CO长时间积分的谱线, 由此计算了 12CO的光学厚度, 并就受激波作用后的12CO谱线光学薄的假设加以讨论验证.  相似文献   

9.
超新星遗迹(SNRs)是宇宙中高能粒子产生地和高能辐射源之一,而对此类天体的粒子加速机制和多波段非热辐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壳型超新星遗迹的观测特征,动力学演化,概述了一类稳态的非线性扩散激波加速机制,并数值计算了壳型遗迹SN1006的多波段非热辐射。  相似文献   

10.
电弧阴极区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非平衡等离子体模型讨论了阴极区的等离子体性质 ,阴极区被分为电离区和空间电荷区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在电离区 ,电子的能量由焦耳热提供 ,而离子的能量主要通过离子电子碰撞获得 ,空间电荷区的电位降约为 5 .4V .  相似文献   

11.
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的物理作用,与当前超新星遗迹领域一些热门问题如热混合型X射线形态、高温气体的过电离现象、遗迹伽玛射线的强子辐射等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它已成为检视超新星遗迹加速宇宙线的上佳探针.这篇综述介绍了上述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我们的有关工作,如遗迹与分子云作用判据的归纳、分子谱线观测分析、反弹激波机制的引入、对过电离现象的率先解释、强子伽玛射线辐射"逃逸质子的累积性扩散模型"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2.
用截至2007年4月10日的Asiago超新星星表及Sternberg天文台超新星样本分析了各类超新星在不同哈勃型星系中的分类;统计得出了爆发在同一个寄主星系中的多发超新星,并对它们的发现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了高红移超新星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定量的方法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氢卤酸强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国家天文台昆明站1m光学望远镜和兴隆站2.16m光学望远镜对塞弗特2型活动星系NGC5953进行了B、V、R三色测光观测,着重研究了星系形态、三个光学波段上的表面亮度轮廓和(B-V)、(B—R)表面色指数分布。结果发现,在NGC5953星系核的附近偏北方有一个大小约2kpc、平均光谱型相当于A5的蟹状“蓝区”,该“蓝区”伸展出5条旋臂状结构并分别与5组巨电离氢区成协;在NGC5953与邻近的旋涡星系NGC5954的连接区域存在一个较弱的结构,可能是一个大小约1kpc、绝对星等约-12.75的矮星系;NGC5953表面色指数分布重心相对于巨电离氢区分布重心及星系核存在着约0.5kpc的偏离,这表明了NGC5953/4的相互作用与NGC5953中发生的恒星形成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空核爆炸释放出的各种辐射射线,粒子在大气中的传输情况,讨论了各种射线成附加电离的物理机制及相应源的临界高度,给出了瞬发和缓发核辐射在大气中产生电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核爆炸产生的电子密度的时空分布并讨论了其分布特性,最后计算了附加电离区对短波信号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6.
超新星的最新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最新的Asiago超新星表和RC3星系表分析了各类超新星在不同哈勃型星系中的分布;考虑了Ia型超新星的峰值光度同光变曲线下降率的关系后,得出的哈常数值误差较小,表明近星系Ia型超新星仍是一个较好的距离指示器;分析了高红移超新星宇宙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超新星,对它的观测研究和科学意义ObservationsandStupiesonSupernovas¥//胡景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北京10O080)超新星,作为宇宙中最激烈的天体物理现象,被天文学家视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高维时空中的诱导引力.高维时空中的物质场被看成是基本的,Einstein 引力及规范场则是由高维时空中物质场量子涨落的结果.以(4+N)(?)共形理论出发给出了四维时空中的引力常数、宇宙学常数及规范耦合常数;它们与未紧化时空中物质场的量子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量子基本原理预言存在两类基本粒子:费米子和玻色子,但超对称又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可相互转换。超对称的创新首次把每个粒子的内禀对称性和它们所在时空的对称性结合起来,因此局域的超对称理论必然包含爱因斯坦引力,称之为超引力。超引力预言自旋3/2基本粒子,是该粒子和引力自洽耦合的最简单理论。同时作为超弦的低能有效理论,超引力是超弦研究不可分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塞弗特2型星系窄线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国家天台兴隆观测站2.16m望远镜的BFOSC相机,对6个塞弗特2型星系进行了窄带成像观测,并获得了它们的[OⅢ]λ007和Ha [NⅡ]λλ6548,6583发射线像以及邻近的连续辐射像,用来研究其窄线区延展电离气体的形态和性质.根据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假设窄线区气体成球状分布,那么应观测到塞弗特2型星系的窄线区电离气体成V-状(电离锥).但观测表明,只在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电离锥,而在另外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所不能解释的窄线区电离气体的“晕”状形态.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了导致在塞弗特星系中观测到窄线区电离锥和其它不同形态的因素以及对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验证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