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废FCC催化剂(废石油催化炼化催化剂)中含有2%以上的富La或富Ce稀土,用盐酸浸取后可得到含有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氯化稀土溶液。研究用P507(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工艺方法,考察萃取分离稀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P507-煤油-盐酸体系中有效地萃取出稀土元素,较好地实现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分离,其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剂浓度(P507体积分数)为60%,浸取液pH为2.5,萃取相比为2:1,萃取平衡时间为30 min;负载有机相直接用盐酸进行反萃得到氯化稀土溶液,反萃盐酸浓度为2.0 mol/L,反萃平衡时间为60 min。该方法工艺简单,解决了废FCC催化剂的处理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回收稀土金属。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萃取色层法的基本原理以及CL—P507萃取色层法在稀土分离中的应用,综述了P507和Cyanex272萃淋树脂在稀土分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皂化P507萃取稀土过程中,乳化是溶剂萃取中常见的现象,会导致稀土萃取率低和成本升高等.因此,研究了皂化P507体系对Si的萃取,并用负载Si的有机相萃取La,分析Si在两相中的乳化和负载Si的有机相对萃取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Si可以进入有机相,Si在两相中的乳化直接影响稀土的萃取效果,当有机相连续与含Si溶液混合四次后,La的萃取量减少了7g/L.负载有机相红外光谱研究表明:Si没有参与皂化P507的萃合反应;水峰和羟基变化说明乳化与萃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 D、FPeppard等人在1962年以P-507/甲苯为萃取剂,分别研究了p_m、C_m、Th和U的分配比同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用P-507分离重稀土工作没有做。上海跃龙厂和有机所以P-507/磺化煤油为萃取剂研究了Th、Yb、Lu的萃取分离。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了P-507对稀土的萃取机理。本文研究P-507/磺化煤油对D_y、H_o、E_r的萃取分离情况。本文采用接近于生产中应用的稀土浓度,以P-507/磺化煤油为萃取剂,分别测定了酸度、稀土浓度诸因素对萃取影响,为今后D_y、H_o、E_r生产提供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轻稀土(Ⅲ)的萃取色谱分离自动化学发光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P_(507)-HCl-NaCl 萃取色谱分离稀土(Ⅲ),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稀土(Ⅲ)化学发光检测器,研究了稀土萃取色谱分离连续自动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实现了轻稀土的萃取色谱分离和直接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在稀土萃取的过程中,萃取槽混合室主要用于混合水相和有机相萃取剂P507,以便于传质.其内部结构对槽内流体流动与料液的混合也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萃取槽内档板结构对槽内流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 FD)软件对不同档板宽度与倾角下的槽内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各流场的流体速度与湍动能,发现:档板的宽度从10...  相似文献   

7.
研究锂电池浸出液中钴、镍、锂的P507萃取分离方法,通过直接采用草酸反萃富钴有机相得到草酸钴产品.实验对含有53.8 g/L 钴的料液进行萃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如下:有机相组成(体积分数)为25%P507+5%TBP+70%磺化煤油,萃取剂皂化率为70%,水相初始pH为3.5,常温下萃取10 min,有机相与水相的相比ψ(O)/ψ(A)为1.5:1.0,通过3级错流萃取,钴的萃取率达99.5%,锂和镍的萃取率仅为4.9%和3.1%:P507萃取分离钴、镍、锂过程的焓变分别为: -2.043,-0.812和1.586 kJ/mol;直接使用草酸反萃富钴有机相,得到分相良好的油一水一固3相,最优反萃工艺为:0.03 g草酸/mL富钴萃取剂,温度为40℃,ψ(O)/ψ(A)=1.0:2.5,钴的反萃率达99.5%,反萃后的萃取剂和水相均可再生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N503萃取Fe3+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503对Fe3 溶液进行萃取实验研究.结合试验详细阐述了萃取相Fe质量分数与水相中Fe3 质量浓度变化的曲线关系,并分析了主要因素对萃取的影响.通过再生萃取剂的循环萃取试验研究了其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再生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测试圆筒式离心萃取器运用于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可靠性,夹带量、单级效率、串级效率,进行了该机水洗出口(P507夹带少量HCL)试验、空白有机皂化试验、稀土萃取单级试验、稀土萃取串级试验(NS分组),结果表明:离心萃取器已基本解决混相问题,其萃取速度、萃取率、级效率均高于箱式萃取槽,且分离效果特别明显;离心萃取器的稳定性较好,平衡时间短,再加上无需冲槽平衡,体系积压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相似文献   

10.
烟道灰浸出液和模拟液萃取锗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烷基膦酸萃以剂P507和喹啉类萃取剂N601协萃浸出液和模拟液中的锗离子,研究了基协萃动力学特性,并对萃合物的谱图进行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提取溶剂对荸荠皮粉进行加热浸提,优选适宜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适宜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不同颗粒大小和不同产地荸荠皮粉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浸提溶剂为36%的乙酸,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 h,浸提2次的条件下获得的荸荠皮提取物最多;荸荠皮粉直径越小浸提获得的提取物越多;通过对湖北孝感产的荸荠皮与广西产的荸荠皮在不提取条件下浸提获得的提取物进行比较,说明不同产地的荸荠皮在不提取条件下对提取物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新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学明 《江西科学》2002,20(3):142-145
根据氟碳铈矿稀土组成的特点和市场可预测的稀土产品结构 ,应用串级萃取理论优化设计氟碳铈矿P50 7_HCl体系萃取分离流程。对 4种萃取分离流程的萃取槽级数与体积、有机相与稀土存槽量、盐酸与液氨消耗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获得新的优化的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  相似文献   

13.
选用N50[3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和P50[7O-(2-乙基已基)-2-乙基已基磷酸酯]两种萃取剂对焦化废水进行萃取处理,在控制油水比、萃取温度及萃取时间等因素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萃取剂及不同pH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浓缩稀土(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江西科学》1999,17(2):100-106
研究了用乳状液膜从NaCl型浸出液中浓缩稀土的工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油内比(Roi)、膜相中煤油/石蜡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内相酸度、料液中稀土浓度、水乳比(Rwe)、流动载体P507和P204的比较以及搅拌时间。通过实验获得了一个适宜的液膜组成(N205P507煤油液体石蜡HCl)和一些较佳的操作条件。液膜富集稀土的浓度可达100g·L-1,稀土提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5.
以P507和羧酸A混合物为萃取剂,从工业级硫酸锰溶液中选择性萃取脱除钙和镁离子.考察硫酸锰溶液初始pH值、混合萃取剂(x(P507)∶x(羧酸型A)=1∶1)的体积分数、皂化率和相比等因素对萃取脱除钙、镁杂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锰溶液初始pH值2.3、混合萃取剂体积分数20%、皂化率20%、相比(O/A)2∶1、萃取温度30 ℃条件下,选择性地萃取脱除钙和镁离子,锰回收率为83.9%.脱除钙和镁的硫酸锰溶液用活性吸附,浓缩结晶并干燥,获得的一水硫酸锰产品符合电池级高纯硫酸锰的要求,钙和镁质量分数分别为38.4×10-6和41.7×10-6.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从花生壳中提取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高沸点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提取花生壳中的木质素,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微波辐射功率640 W,微波辐射时间45 min,萃取剂1,4-丁二醇水溶液(ω=90%),花生壳与1,4-丁二醇的水溶液之比(固液比)为1∶12(g∶m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木质素,萃取率为38.4%,萃取时间短,萃取剂可重复使用,无废物排放,从而达到高效、无污染的效果,具有"节能减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下有机混合溶剂提取芝麻杆中木质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4-丁二醇与丙三醇的混合溶剂作为萃取剂,微波辐射从芝麻秆中提取木质素.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和萃取剂质量分数对芝麻杆中木质素提取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木质素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微波辐射功率、萃取剂浓度、微波辐射时间及固液比.最佳提取条件:微波辐射功率900W,微波辐射时间40min,固液比1∶12(g∶mL),萃取剂质量分数ω=90%,木质素的萃取率为65.3%.萃取剂蒸馏除去水分可重复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用络合萃取法对6-硝生产母液中的6-硝基-1,2-重氮氧萘-4-磺酸进行了萃取研究.在室温下,以体积分数30%的三辛胺(N-235)氯仿溶液为萃取剂,萃取荆与母液体积比1:1,萃取60Min,萃取可率达96.1%;以质量分数12%的NaOH溶液为反萃取剂反萃有机相,有机相与NaOH溶液体积比2:1,反萃取60 Min,反萃取率可达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