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蔡德建  蒋艳  杨家林  彭慧婧  邹杰 《广西科学》2010,17(3):263-266,270
分别于2008年月12月至2009年3月和2009年5月至8月,2次在北海市乔港镇沿岸浅海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人工苗种自然海区沉箱式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培育工具为长方形聚乙烯水果框,规格为长×宽×高=50cm×35cm×15cm,放苗前框内装满中沙。试验用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5cm。分别经过2次75d和45d的中间培育,大獭蛤人工苗种增长至出苗规格2.5~3.5cm,成活率分别为42.56%、41.13%。在海水温度25.0~31.5℃和1000粒/筐养殖密度下,大獭蛤人工苗种的浅海沉箱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利用露天海水围塘进行等边浅蛤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粉砂与土含量占77.0%的泥沙底质由于水流交换不畅会导致等边浅蛤幼苗死亡,而平均壳长1.139 cm以上的等边浅蛤却能在这种底质中生存并快速生长。围塘中的等边浅蛤生长速度快于自然海区,在壳长1.139 cm之前,等边浅蛤以壳长增长为主导,此后转为以体重增长为主导,其壳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2002年和2003年的6~7月先后4次从朝鲜某滩涂养殖场引进的规格为8.3~12.5 g泥螺1 299 kg,以及采集自江苏启东当地自然海区规格为3.3~2.7 g的优质泥螺675 kg,进行亲贝育肥蓄养、人工催产、杂交繁育、浮游幼虫培育、附苗和利用土池进行稚贝大规模苗种中间培育试验。2年间除受灾损失稚贝1.045亿粒外,共对5.555亿粒经中间培育的幼贝进行滩涂围网及池塘养殖。至2003年10月31日,共捕获规格为6.3~7.1 g的商品螺1 147 t,,产值931.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作为产业化规模贝类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此技术在国内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岐脊加夫蛤幼虫与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盐度对岐脊加夫蛤Gafraiumdivaricatum(Gmelin)幼虫及不同大小稚贝(壳长0.8~1.4mm)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水温30±1℃时,加夫蛤幼虫阶段的适盐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5.95‰和38.53‰,其存活率低于30%.水温25±1℃时,稚贝Ⅰ(壳长0.8~1mm)适盐度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较大稚贝Ⅱ(壳长1.3~1.4mm)适盐范围为15.95‰~38.53‰,最适盐度为25.24‰,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9.30‰和45.17‰.  相似文献   

6.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相似文献   

7.
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2年秋季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育苗基地和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scima Jonas)工厂化育苗研究。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成串的塑料片作为稚贝附着基立体附苗,使单位水体出苗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大獭蛤壳顶后期浮游苗至稚贝平均变态率为23.5%,小苗(大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5.16×10^4粒/米^2,大苗(小于或等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1.42×10^4粒/米^2,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29×10^4粒/米^2。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2000年9-12月在浙江温岭市东门水产育苗场进行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研究结果,用浓度为70-100μmol/L的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诱导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共获得附着稚贝(壳长0.8-1.0mm)5712万颗,平均三倍体倍化率为62%,同时讨论了倍化率与诱导时间,效应时间,卵子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3a实践研究,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 ̄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 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获利15 089元/km2。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海水养殖实验基地进行人工养殖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实验。实验把大獭蛤精、卵置于盐度为21.3‰、24.0‰、26.6‰、29.3‰、31.9‰、34.6‰、37.3‰的海水中静水受精及孵化,从人工受精开始到D型幼虫期连续观察盐度对胚胎发育情况。每个海水盐度设3个重复,海水温度保持恒温(28.7℃)。实验结果表明,大獭蛤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过程都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大獭蛤能正常受精的适宜盐度为29.3‰~31.9‰,大獭蛤受精卵正常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6‰~31.9‰。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日本沼虾表皮蛋白(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uticle proteins,MnCPs)表达模式与表皮组织差异的关系,根据日本沼虾表皮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从头胸甲中克隆到1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基因,命名为MnCP-2,经BLAST检索,MnCP-2与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ABM54465.1)有50%的相似性.以健康幼虾(体长3.0~4.0cm)的头胸甲、尾扇、游泳足和步足4种厚度存在差异的表皮组织为材料,分别提取C期、D_(0-2)期、D_(3-4)期和A期的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MnCP-2在蜕皮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nCP-2在头胸甲、尾扇和游泳足中表达水平的峰值出现在D_(3-4)期,而在步足中则出现在D_(0-2)期.提示MnCP-2编码的蛋白可能在新外表皮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表皮组织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可能是导致表皮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厦门海域集美、同安两地养殖区中的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沿岸贝类中肠腺麻痹性毒素(PSP)为1.79~2.22 MU/g,低于国际标准20 MU/g.在不同养殖区中,采样期的总检出率为7.54%,集美地区的检出率为9.09%,同安地区的检出率为5.00%.集美的主要染毒种类是菲律宾蛤仔,同安的主要染毒种类是僧帽牡蛎.染毒季节大多集中在2002年3~6月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贝类产品质量安全易受环境影响和体内易存留泥沙等问题,建立一种更适于贝类含沙量测定的方法,为贝类净化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研究对象,取3份未经净化的文蛤样品,通过新建立的超声法和常用的比重法对贝肉中含沙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测定方法及不同来源文蛤含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份样品经超声法测定导出的含沙量均远高于比重法,约为比重法的7-10倍。因此,超声法更为精准,在测定贝肉中含沙量时,推荐使用超声法。经超声法测定,山东河口海域和山东无棣海域滩涂增养殖的文蛤含沙量分别是浙江乐清池塘养殖文蛤含沙量的45倍和17倍,不同来源文蛤的含沙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开启压力条件下泄爆导管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FLACS软件模拟了20 L球形装置粉尘泄爆过程,研究了不同导管长度(0~10 m)和导管通径(50~130 mm)对粉尘爆炸泄放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泄爆导管长度可降低泄放火焰的温度;加装泄爆导管后,粉尘爆炸泄放火焰锋面形态由“半弧形”转变为“刀锋状”,且对最大泄放火焰长度影响显著;导管通径较小时,导管长度越长,泄放火焰长度越短;导管通径较大时,泄放火焰长度随导管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5.
在防城港市企沙镇建设潮上带虾场,虾场面积80hm^2,虾场由虾池,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和其它配套设施组成。其中,虾池分为圆形池和方形圆角池,每口圆形池按0.667hm^2设计,池底半径44.58m,池上面半径48.26m;每口方形圆角池按0.833hm^2设计。池底每条边长89.16m,池上面每条边长96.52m,池中心设计排水系统,利于排污,还能增大排水流量,显著缩短排水时间,工作井按四口虾池建一个,遇到旁边不足四口虾池,则按三口,两口或一口虾池建一个的方案设计与四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六形(面积23.4m^3),与两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长方形(16.0m^2),这种设计既节省投资,又利于排水,排污和收虾,虾场已经过几年大规模对虾高产轮养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正常,能满足集约化对虾高产养殖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西施舌稚贝与仿刺参幼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水温25℃下,设置5组壳长(4.83±0.14)mm,质量(0.041±0.004)g的西施舌稚贝,每组249粒,分别混养湿质量(0.524±0.010)g的仿刺参5,10,15,20头,设无刺参的西施舌单养组作为对照.经30d的饲养,各组西施舌成活率均较高,在89%以上.混养西施舌壳长的生长较单养有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间西施舌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H15西施舌壳长增长最多为(9.03±0.21)mm,西施舌的质量生长方面,单养和混养以及混养组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H15西施舌增重最大为(0.490±0.107)g,混养的刺参成活率为100%,至实验结束,H05和H10组刺参质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H15则持续增长;H20一直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雌核发育鲢各系及与普通鲢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相同池塘养殖条件下,迸行了雌核发育鲢各系(当年鱼)及与普通鲢的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育的雌核发育鲢1系、2系间无显著差异,杂交系较1系、2系呈一般显著性差异(P<0.05);雌核发育鲢较普通鲢生长快,平均体长增长快7%以上,体重增长快14%以上,呈显著差异(P<0.01);其中雌核发育鲢杂交生长最快,其体重增长比普通鲢快23.8%,体长增长比普通鲢快12.4%,呈非常显著差异(P<0.005)。密度越稀,增长越快,雌核发育鲢各系成活率(83.4%以上)均高于普通鲢(64.8%),且雌核鲢体型较普通鲢肥厚。  相似文献   

18.
低龄厚荚相思木的制浆造纸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和6年生厚英相思,在各自的最佳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下,制取相近硬度的浆料,比较蒸煮、打浆、强度及漂白性能,进而对其制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芽孢型细菌的分解转化活动强度依次为 :0~ 1 0 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放线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1 0 cm>1 0~ 2 0 cm=3 0~ 40 cm>2 0~ 3 0 cm>40~ 5 0 cm;真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 ;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 >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