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诗经》的理解和阐释自来见仁见智,英译古诗更是各有纷呈。中外译家对《诗经·有狐》篇的理解和翻译也是各见千秋、各执己见。本文从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两方面比较分析《有狐》的三种译文,以韵体译和散体译、文化译与文学译的策略选择见证各译文的风采,以不同译文的解读中多方位再现《诗经》翻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3.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云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4):71-77
《爨龙颜碑》是爨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演变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此外,其铭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辞藻富丽,风格典雅,具有极高的语言文化价值。爨碑铭文英译是传承和保护爨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向海外传播爨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据此,《爨龙颜碑》铭文英译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帮助爨文化翻译研究从语内翻译层面拓展至语际翻译层面。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十七年是一个意识形态高度一元的时代,女性意识这种按性别而非按阶级区分出来的意识很难"浮出历史的地表",但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将女性意识潜隐于文本深层,虽然受到主流话语的压抑、扭曲、异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女性意识顽强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名篇《百合花》通过护送女创作员、借被子、以生命保护群众等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年轻、高大、英俊、高尚的通讯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美好、光辉的典型形象。作品充分展示了创作员、新媳妇与青年战士之间深切感人的同志友谊,军民深情,人间挚爱。那美丽、崇高的人物形象,那美好、真挚的人间情爱,恰如新媳妇献出的新婚棉被上那洁白、美丽的百合花一般,交汇成感人至深的美与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7.
<论语>的众多英文译本中,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本较有代表性.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译本对礼的涵义的英译,分析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以及这两个译本的闪光点和一些误译之处,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礼. 相似文献
8.
德是《老子》中仅次于道的哲学范畴,老子赋予德以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地位。由于译者在时代、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德的理解和英译多种多样。本文首先从道之德和人世层面之德两个方面阐述了《老子》之德的丰富内涵,再对三个典型译本中关于德的几个关键句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老子》的英译提供某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西方最早是通过毕瓯和伟烈亚力的有关介绍了解到《九章算术》部分内容的。三上义夫的《中日数学发展史》则将此书更多的内容介绍给了西方。别列兹金娜和福格尔的译本则成了西方了解《九章算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但两者均不含刘徽、李淳风注。沈康身、郭树理和伦华祥合作完成、牛津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英译〈九章算术〉及其历代注疏》是迄今最完整的《九章算术》译本。文章对该译本的内容、成书过程、特色和学术成就作了评述,认为该书为今后中国传统数学著作的西译建立了一种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两个光辉的形象: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重点分析作品的叙述者我对小通讯员的感情变化来说明我才是另一个主人公。 相似文献
11.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政论文翻译中的增词现象。政论文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文章如文学、艺术等。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使政论文翻译更准确、明了、严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汉语特色新词语的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分类构成,梳理并探析了国内外在汉语特色新词语英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汉语特色新词语准确英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和实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童敏君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3):65-68
由于英汉两语的差异,英汉翻译过程中需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省略英语特有的词、省略汉语多余的词等方式,能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5.
16.
陈卫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6)
对英语否定句的构成方式及其常见的习惯表达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否定方式作了必要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英语否定句的汉译实例,阐明了翻译实践中一条根本原则,即:正确理解是正确表达的前提;正确表达是正确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关键在于语篇,翻译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译文的整个语篇反映出来。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连贯和语篇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