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现有缺苞箭竹、糙花箭竹、巴山木竹和青川箭竹等竹种。5/6的缺苞箭竹和1/5的糙花箭竹已开花死亡。实生苗仍处在以3至5年生为主的时期。大熊猫的食物在一个实生苗需7年才能成林而现有成竹有可能开花的阶段。因此,大熊猫仍未摆脱食物危机。  相似文献   

2.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竹子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与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喜食的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受灾面积占82.2%。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初是由喜食冷箭竹老笋改为竹秆,2年后下移采食未开花的拐棍竹。受灾初期大熊猫种群数量接近容纳量,1978年以后由于拐棍竹增生,其数量约低于容纳量.本文阐明了区域性的容纳量和如何挽救它们,为保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四川邛崃山系现存冷箭竹(Bachania fangiana)在残存地段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冷箭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生境和生境失调的关系;冷箭竹生活史的特征及其与更新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海拔梯度对糙花箭竹克隆整合强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海拔(1 632m和2 312m)下,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种群更新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四种模拟采食强度,并分别进行切断或不切断处理,从种群尺度上针对其克隆整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变化,克隆整合、采食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糙花箭竹种群更新的影响程度也会随之变化:在低海拔样方内,克隆整合不仅显著地增加了不剪除处理、剪除50%处理和剪除75%处理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同时也显著地增加了剪除25%样方内的补充率.在高海拔的样方内,克隆整合仅仅显著地增加了不剪除处理、剪除50%处理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然而对该海拔下糙花箭竹的补充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克隆整合有助于克隆植物有效地利用异质性分布的资源以实现种群扩展、开拓新的生境,增加了其对环境生态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林业部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竹类做了大量调查,整理出6属、13种、及1个变种:(?)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1种;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4种、1变种;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1种;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5种;箬竹属(IndocalamusNakai)1种;巴山木竹属(Bashania Keng f.et Yi)1种.其中缺苞箭竹(F.denudata Yi)和抛花箭竹(F.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的竹子.本文提出了6属、13种、和1变种的分属、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分布和用途做了简要说明.除个别种外大多数种是甘肃省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王冰洁  王建宏 《甘肃科技》2014,30(18):141-143
甘肃记录的大熊猫食用竹有5属13种、1变种、1变型,其中箭竹属7种,刚竹属3种1变种1变型,箬竹属1种、寒竹属1种、巴山木竹属1种.其中缺苞箭竹、华西箭竹、青川箭竹、龙头竹、糙花箭竹、团竹等6种竹子为大熊猫主食竹,大面积分布于文县、迭部县、舟曲县和武都区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是甘肃省大熊猫生存的物质基础.此外,紫耳箭竹、巴山箬竹、紫竹、毛金竹、斑竹、石绿竹、黄古竹、刺黑竹、巴山木竹为大熊猫偶食竹,零星分布于文县、武都相对低海拔的林缘及村庄附近.依据竹类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编制了甘肃大熊猫食用竹分属、分种检索表,以便于甘肃大熊猫保护区一线从事保护、科研和监测的人员识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研究区85个产量样方中,冷箭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冷箭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和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冷箭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熊猫作为“国宝”级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过程中受到食竹资源的限制。对大熊猫分布区以外的潜在食竹的营养组成进行研究,与主食竹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筛选出大熊猫潜在的可食竹,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和保护区竹种的引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林业大学竹园中箭竹属的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元江箭竹(F. yuanjiangensis)、扫把竹(F. fractiflexa)和棉花竹(F. fungosa),簕竹属的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青皮竹(B. textilis)、孝顺竹(B. multiplex)和绵竹(B. intermedia),慈竹属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牡竹属的大叶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等10种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竹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总能、总磷、钙、能量蛋白比等9个指标,探讨竹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结果】竹叶营养含量中粗蛋白最高的为大叶慈竹(19.54±2.76)%,最低的为元江箭竹(11.64±0.70)%,10种竹叶粗蛋白季节性变化明显; 粗脂肪以孝顺竹的最高(3.59±0.32)%,青皮竹的最低(1.91±0.76)%,粗脂肪季节性变化明显; 粗纤维以棉花竹的最高(43.29±4.10)%,慈竹的最低(37.58±2.45)%,粗纤维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竹叶总能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能量蛋白比以元江箭竹的最高((162.44±10.17)kJ/g),元江箭竹、棉花竹、孝顺竹、云南箭竹的能量蛋白比显著高于慈竹、大叶慈竹、佛肚竹和青皮竹的(P <0.05); 10种竹叶中钙质量分数为(0.85±0.05)%~(0.93±0.07)%,钙季节变化不明显; 总磷质量分数为(0.15±0.01)%~(0.27±0.03)%,粗灰分质量分数为(12.06±4.32)%~(16.16±3.80)%,总磷和粗灰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结论】通过与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比较,发现云南箭竹、元江箭竹、扫把竹、慈竹和孝顺竹等5种竹子从营养组成上符合大熊猫主食竹的需求,将在实际饲养中进一步验证大熊猫对其喜食性。  相似文献   

11.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理清秦岭地区大熊猫最集中分布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陕西周至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和分布区域。方法采用常规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室内标本鉴定、查阅有关标本室的标本及文献资料考证,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这两个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3属、5种,其中巴山木竹Bashaniafargesii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 inlingensis为该区域内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结论在这两个保护区内,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主食竹种,龙头竹Fargesia dracocephala和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次之。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主食竹种提供了基本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建立了具有偏食行为的大熊猫-冷箭竹-拐棍竹三维捕食食饵脉冲微分系统,证明了系统大熊猫灭绝周期解的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并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结论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单一主食竹开花并不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斑羚的生境需求,本文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斑羚的生境利用特征。研究发现:在地形方面,斑羚更多利用坡向为半阳坡,坡度为6~20°,坡位为中部,坡形为凸坡,距离水源大于300m的环境;在森林群落方面,斑羚更多利用郁闭度为0.25~0.49,灌木盖度为25%~49%,竹子盖度为25%~49%,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森林起源为原始林的环境;在竹子方面,斑羚更多利用种类为缺苞箭竹,竹子高度为2~3m,生长状况为中等,生长类型为散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收割法研究酸枣群落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地上总生物量为14.028t/ha;其中灌木层为8.5334t/ha,草本层为l.2125t/ha,枯枝落叶层为4.2825t/ha, 用样株法计测46株酸枣。结果表明:酸枣种群生物量为7.4783t/ha;其中干4.1653t/ha,枝1.8334t/ha,叶1.4797t/ha。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华西箭竹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类森林群落中设置样方对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种群进行了取样,对2002年和2007年同一群落中华西箭竹的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生物量的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5年中,青杄林群落中箭竹平均高度增加,巴山冷杉林群落中箭竹平均生物量增加,白桦林群落中箭竹种群密度下降,而油松-红桦林、铁杉-糙皮桦林和红桦林群落内华西箭竹的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华西箭竹种群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华西箭竹具有一个下降种群的年龄结构,使得上世纪80年代开花后种群恢复很差.分析了光照、湿度等因素对华西箭竹种群生长可能有重要影响,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证实,需要控制光照或湿度进行生态学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五一棚生态研究区72个产量样方中的拐棍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拐棍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拐棍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大熊猫的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0 ̄1992年对大熊猫生产主产区卧龙和王郎自然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林冠间隙中竹子与乔木幼苗更新动态演替作了研究。(1)冷箭竹和缺苞箭竹生长周期为45 ̄55、50 ̄60年一次性开花结实后枯死。由种子萌发到成竹正常生理秆高约需18年。(2)乔木幼苗由于竹子密度大而受到制约,生长发育缓慢;当竹子周期性开花结实枯死后,从种子萌发至长为成竹阶段由于乔木幼苗能够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料,生长发育最佳。因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上杭白砂林场、建瓯水西林场为研究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地上碳储量估算,结果表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来估测本研究区内马尾松碳储量是可行的,且验证R2总体较高。其中,线性回归模型的R2达到了0.56,RMSE和rRMSE为12.71t/ha和27.24%,精度更高;选取冠层高度模型均值和峰度为碳储量估测模型的特征参数,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的R2达到0.78,β分别为0.71和0.38;研究区内马尾松平均碳储量集中在<30t/ha和30~50t/ha。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塔架高耸结构稳定性问题,结合仿生结构设计理论,将竹子纤维束引入塔架结构,研究通过仿竹结构设计提高塔架稳定性的方法.以2 MW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竹子与塔架的相似度进行计算,验证生物选型的合理性.通过研究竹子纤维束特征与竹身稳定性的关系,设计出具有4根加劲肋的仿竹塔架.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仿竹塔架和原型塔架的静态和动态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竹塔架的塔顶位移和最大应力相较原型塔架分别降低了2.27%和13.48%,仿竹塔架前两阶固有频率相较原型塔架提升了1.31%和1.58%,仿竹塔架结构整体稳定性提升了1.4%.验证2 MW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仿竹设计的可行性可为后续塔架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拐棍竹和冷箭竹已知秆龄竹茎的外观特征和营养叶在各枝上的年发叶数量和着生方式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秆龄与主枝上营养叶数量与叶鞘梯数间呈N=x—a+n 或 N-Y/b-a+n 的直线关系,并能以此确定出营养叶不同着生点的秆龄。这对确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