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富饶的泥沙曾孕育出大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田;现今,大量的泥沙却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河道泥沙作为泥沙的主要分支,对它的研究,将会对江河治理和水利水电开发等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曾庆华教授倾注一生的心血和热情,通过系统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为守护祖国壮丽河山,减少黄河和长江等水域的洪水灾害,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胶体悬浮粒子体系的稳定性和聚集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对其各种应用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化工、食品、制药、环境工程,乃至生物和纳米技术方面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奔腾流动的江河水流,可以携带大量悬浮泥沙颗粒而不沉降,但一旦进入富盐碱水域,水中的离子可抑止泥沙颗粒之间的排斥力,会造成颗粒间快速聚集,使之突然大量沉降,造成河道淤积;又如空气中的浮尘在没有聚集前,可以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作为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空气污染。绝对聚集速率常数是表征胶体体系聚集动力学特征的一个关键参数,其准确的实验数据对相关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解或反…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恶化,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项目在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的新问题.以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化为主线索,在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可再生性维持理论为指导,以综合调控为手段,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深入揭示水沙过程变异机理、河道萎缩及小水大灾形成的机理,提出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和河道行洪能力的措施,为缓解黄河水危机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及水灾害提供理论和应用的科学依据.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项目已取得一些理论性和应用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域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了流域侵蚀演化及河道环境变化对水沙输入的响应,流域的侵蚀、输移和沉积3个子系统存在耦合关系。流域系统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对完善河流地貌系统理论,优化流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水流挟沙运动规律在西汉末年已有明确表述。北宋年间在治黄和治汁中,河流泥沙动力学获显著进展。明代后期潘季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应用于指导黄河的治理实践,其理论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黄河入海口到长江入海口,我国有海滨滩涂盐土资源4000万亩,且每年还以20万亩左右的速度淤积成陆,这些土地都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本课题集成了我国近年来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力图从潮间带一直到近内陆初步脱盐的滩涂上,沿着不同盐份梯度,通过耐盐经济植物的品种筛选、栽培技术配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复杂多变的突出问题,研发了快速置桩、可拆除重复使用的桩坝成套技术。桩坝具有导流、护滩作用,对黄河下游河道控制、工程抢险具有重大意义,成果已在不同行业的多处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是黄河上游与中游之间的分界点。平阔的两岸茂柳如烟,蛙鸣鸟喧,河岸边潮湿的空气里飘有淡淡的鱼腥,黄河从西边的河套平原、土默川流淌过来,又流淌过去,下游不远处,就是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喇嘛湾镇。河水过喇嘛湾时河道突然变窄,这条北方大河顿时变得暴躁不安,河水冲击河岸,河水搓揉河水,浪激涛涌,夺路前行,大河掉头南下,拐过一个大湾,一头撞入幽深险峻的峡谷之中。岸边山岭上开始出现长城的身影,而河流的左岸是山西地界。此时的黄河己被牢牢地束缚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2,(12):31
退田还湖,到2010年,洞庭湖的水面将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千米。根治水患治理洞庭湖迫在眉睫洞庭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致使长江中上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湖区泥沙大量淤积,湖面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千米萎缩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千米。截至1995年,洞庭湖的水面面积已下降至2625千米。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青海省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北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区,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在历史上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为繁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但是,黄河也是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条河,它的主支流,特别是西北黄土高原一带的森林植被,经过千百年的劫难几乎破坏殆尽,许多流域地带赤地裸露,寸草不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由于水土流失,使黄河的输沙量到了惊人的地步,仅据陕县观察结果,每年流失的泥沙量约达16亿吨之多,成为终年浊浪滚滚,经常泛滥成灾,既不能通航,也不能开发水力资源的一条多害的河。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的起点会盟镇,北靠黄河、南依邙山,素有“河洛江南”的美誉,生于斯长于此的梁永红主任身上承载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和黄河赋予他的博大与灵动,这让他在畜牧科研的路上有所为、有所思,硕果累累,但依然虚怀若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是金”,时光的流逝正如黄河之水奔流赴海,大浪淘沙,在梁主任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岁月积淀下的稳健厚重,给人一种坚定的信念执着前行。  相似文献   

13.
初识潭门 从琼海市区驶出20分钟后便看到一座被芭蕉林"裹挟"的小镇,街道两旁尽是柴油机、变速箱修理和出售船灰的商铺。这里就是海南省琼海市的潭门镇了。由于进入休渔期,一艘艘渔船错落有序地排列在渔港河道两侧,中间的航道不时有小汽艇穿梭往来。潭门虽小,却是南沙渔业生产的重镇,就连小小的渔港里都拥挤着将近290艘渔船。  相似文献   

14.
运河鸟瞰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代名词。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陆地上的国家。但我国河道众多,水运同样占有极大的比重。特别是从我国拥有一条纵贯南北、连接五大水系的运河之后,南北物资的大规模交流成为了现实。这条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绵延1794公里,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大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便是为世界所惊叹的京杭大运河!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以上荆江陈家湾至郝穴河段作为典型河段,采用河弯均值概化的实体模型试验,对来水来沙条件变化之后河道河型的变化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流量利于弯曲河流的维持和发展,大流量易于使弯曲河流发生摆动,极端洪水过程极易导致河道河型的转化,而含沙量增大将抑制河型的转化。此外,建立了河道河型综合判别指标,对不同河型的划分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河道治理往往只注重河道的基本功能,较少考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致使河道建设出现过度“三化”(河道平面形态直线化、断面几何规则化、护岸材料硬质化)现象,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河流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河流整治从传统单一目标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建设的新要求,本项目以全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依托,开展河道堤岸生态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2,(3):29-30
黄河河套地区是黄河灌区最大的后备耕地资源储备区,但1/3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黄河河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该地区已建成20多个150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年产脱硫废弃物超过500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盐碱地治理及燃煤废物处置已成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并不清楚,很难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泥沙专题论证的结论是:情况已经清楚,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却认为:泥沙情况并不清楚,问题很难解决。请看下列实际情况与分析: (一)泥沙试验没有充分考虑山体滑坡对河貌水流的影响泥沙模型试验可靠的前提是河貌、地形、水流、泥沙等条件的相似。先不说由于比尺太小(几百分之一),泥沙模拟十分困难;就说河貌与水流条件,三峡模型能否做到相似? 谁也不能否认,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岸将不可避免发生山体大规模滑动。历史记载,库区发生岸坡滑体超过千万立米者就有40余处不下百余次;曾5次堵江断航。断航最长的一次达82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1-51
据统计,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跨地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解决城市用水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调水工程中水流机械运动的规律、仿真及控制。该项目的目的就是初步构建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并开发一系列水力控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黄河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流域三维地形地貌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系统基础空间管理和利用效率、保障基础空间信息一致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介绍了黄河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成、流域三维地形地貌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方案,重点讨论了工程维护管理系统三维信息技术架构,介绍了基于SOA技术的流域三维信息WebGIS图层共享和工程三维信息激光成像图件共享的开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