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谢懿 《世界科学》2009,(4):26-27
从今年3月起,粒子物理学家法比奥拉·吉亚诺蒂(Fabiola Gianotti,下图)成为了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超环面仪器(ATLAS)实验的主管。作为同类型最大的实验,ATLAS可望为我们解答宇宙的神秘。不久前,《新科学家》杂志采访了这位ATLAS新任女主管,话题从她执掌大型实验开始,直至对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的期待等。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4,(12):F0004-F0004
<正>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家、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ATLAS探测器实验主管法比奥拉·吉亚诺蒂(Fabiola Gianotti),两年前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2年7月4日,当时她作为ATLAS团队发言人与CMS探测器代表在CERN宣布,他们分别发现了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听说过阿尔&#183;戈尔(AL Gore)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利的现实;而《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却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议员哪里听到一个极为有利的现实——被公认为比绿色和平组织还要激进的赫尔曼&#183;谢尔(Hermann Scheer)认为,一项伟大的不言而明的事实就是,让我们的世界转向可再生能源是一件非常容易之事。谢尔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正面临太阳能革命的到来,正如十年前的移动电话革命一样。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一年里。哪一位科学家最具影响力?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Mike Brown)“迫使”天文学家重新思考行星到底是什么:芝加哥大学的尼尔·舒宾(Neil Shubin)发现了一块重要的化石,它揭示了生命是如何(从水中)迁移到陆地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艾玛·怀特劳(Emma Whitelaw)证明了遗传是怎样扩展到基因以外的领域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支持全球变暖的观点,并且大胆质疑政府现有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欧洲核子中心7月4日宣布了一种质量约为125~126GeV的"疑似"希格斯玻色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两个子探测器ATLAS和CMS中被发现,并达到了5σ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中的世纪难题:高能宇宙线的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中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笔者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分子生物学和机器人技术领域做出基础性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雅各布&#183;施瓦茨(Jacob Schwartz,右图),因患肝癌于2009年3月4日在曼哈顿岛的家中去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1,(1):52-52
科学家借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为太阳核心温度100万倍的火球,成功完成了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实验,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相似文献   

9.
尽管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存在着不确定性,甚至引起麻烦,然而这对科学来说却未必是个坏消息——在1860年代,物理学看上去是如此的美妙。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C·麦克斯韦(James C.Maxwell)发表了他的一系列有关将电、磁、光统一到一个理论的论文,即使用少数几个方程式就能表达的论文。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解决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即光究竟是连续的能量波,  相似文献   

10.
"出色、美丽、独特",这是戈登·凯恩(Gordon Kane)对超对称性理论的赞叹词。凯恩是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已经对超对称性理论研究了将近30年。他和其他许多人都相信,这个理LHC中的ATLAS探测器在寻找预言中的基本粒子的"超级搭档"之努力是否已告失败?  相似文献   

11.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1):21-22,15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183;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183;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12.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性大科学工程之一——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0年3月30日日内瓦时间13时06分对撞成功。在跨越日内瓦市郊、瑞士和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这次迄今为止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对撞,标志着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研究的启动,拉开了粒子物理新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寻找占宇宙成分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相似文献   

13.
张志飞 《自然杂志》2006,28(5):0-I0003
2006年5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S.Conway Morris教授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发现的“春光虫”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图1);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他们提出了关于动物界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假说(图2)。  相似文献   

14.
王巍 《世界科学》2009,(10):7-7
在过去的60年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R01研究基金主要致力于为一流的科研项目提供资助。然而自2008年以来,情况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NIH新任院长伊莱亚斯·泽鲁尼(Elias Zer-houni)要求“为最好的科学和科学家”服务制定的新的指导思想后,NIH的工作均围绕这一要求展开。但在实际操作中,似乎与泽鲁尼博士的想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16.
南海次表层水温的季节内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发  高荣珍 《科学通报》2001,46(21):1831-1836
通过对地海海季风实验(SCSMEX)期间布设于南海中部的3个ATLAS海洋锚定浮标所观测的资料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南海次表层水温存在显著的季节内,尤其是在冬半年。水温季节内变化主要集中在50-100m深度,振幅变化可以达到1-2℃。造成次表层水温如此大振幅变化的原因,是在海面风应力强迫下温跃层产生的垂直位移所致。这一发现提示出南海上层海洋垂向季节内变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12,(8):10-10
一项新研究表明,西洋参能缓解由癌症引起的疲劳症状。在实验中,科学家让—组癌症患者连续两个月每天服用2000毫克的纯西洋参根须粉(装在胶囊中),另一组则服用安慰剂。两个月后,洋参组患者的疲劳程度降低大约20%,且没有明显副作用,而对照组患者的状,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世界科学》2007,(4):46-46
从来没有人因发明了延年益寿的万能药而获得诺贝尔奖,但这个奖项本身,似乎倒有这样的功效。英国沃里克大学的马修·拉布伦(Matthew Rablen)和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博士最近的研究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结论,他们在学校的论文网站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比起那些被提名但最终落选的同行明显活得更久。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巴茨&#183;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下图)又一次地登上了“月球”。只不过和1969年的那次登月不同,这一次他在《飞向月球》的三维立体动画片中为自己在影片中的卡通形象配音——故事讲的是3只喜欢冒险的苍蝇偷偷搭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船飞向月球的故事。不久前,《科学美国人》杂志对奥尔德林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对话内容从《飞向月球》聊到了NASA50周年的庆典,包括NASA2010年停飞航天飞机和2020年重返月球等计划。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