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软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软科学研究要体现科学性、综合性、敏税性和创新性,认为软科学工作要注意克服研究与应用相脱离的倾向,要注意基础、注意方法与手段、注重应用,才能提高研究水平,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促使软科学确实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彭劲松 《广东科技》2008,(13):52-56
软科学是以包括人、自然及社会在内的复杂社会系统和综合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门类,也可以说软科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一个学科。软科学研究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决策性目标,着力于为各级各类决策服务,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服务。因此,软科学成果的转化与硬技术成果的转化,有不同的的特点,面对的困难和障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要发展山西省的软科学研究,必须争取全社会对软科学的理解和支持,疏通软科学成果进入决策的渠道,壮大和发展软科学研究队伍,提高散科学研究质量,改善软科学研究工作条件,多方位拓宽软科学研究资金渠道,提高软科学研究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方软科学研究项目进展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体来说,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进展评估和立项评估、成果评估都是项目总体评估模型的一个环节,对软科学研究项目的正常运行与成功起重要的保障。但是软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表明,人们更关心初期的资源是如何分配、分配给谁、额度大小?对软科学研究项目最后的产出绩效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强软科学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切实提高软科学研究质量,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决策,根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软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则等文件精神,浙江省科技厅于今年1月出台了《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口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一是突出提高研究质量,强化了项目指南顶层设计和主动设计,提高项目研究质量;二是突出提高管理效能,在立项管理上、管理方式上、规范监管上都做了明确规定;三是突出经费规范管理,在项目经费资助上、经费科目设置上和劳务费开支标准上,做出了明确规定。现全文刊登《办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提高软科学为决策服务的显示度魏宜瑞围绕改革与发展两个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进程是新时期发展我国软科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从事软科学工作的实践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软科学的生命力在于进入决策系统,并付诸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决策、决策系统和决策支持,提出了决策系统的一般结构模型和DSS的一种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决策支持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支持决策问题识别、支持决策问题求解和决策支持过程调度的理论与方法.已在国家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SXSES-DSS的总体设计与原型系统开发)中成功地应用了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基于这些理论与方法,可有效地实现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性服务的研究。具体就浙江省而言,软科学是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性的服务的研究。我们要用好公共财政资源和省级科研计划资源搞好软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也亟需决策咨询服务,软科学研究积极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公共管理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基于未来软科学发展的要素,分析了国内外软科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软科学发展的新需求、新思路和新方法,最后提出了推进软科学发展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省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机构已有近百家,研究人员已达3000多人。十多年来,全省用于软科学研究的经费共有900多万,其中省科委投入400多万,其它部门和单位投入500多万。列入省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17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软科学研究成果85项。十多年来的软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是,安徽的软科学研究还不能适应各级各类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软科学研究机构产业化和软科学成果商品化发展进程不快,软科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不够显著。为此,我们在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学与软科学的关系,指出地理学具有先天性的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地理学研究具备软科学研究的特征。在软科学研究兴起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地理学在软科学决策研究中的特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锋  李克明 《安徽科技》1998,(1):31-32,34
1 我省软科学机构与队伍概况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期,尤其自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全省软科学研究机构、研究队伍和经费投入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1995年底,全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咨询企业有2356家,从业人员38437人,10年完成咨询项目9万余项,营业额10亿多元,其中咨询收入2.1亿元,实现利税0.8亿元。作为咨询产业支柱的软科学研究,也获得较大的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已达百家,研究队伍达3000余人,经费投入1000多万元,列入省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有200多项,较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各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为软科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向软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决策意识正在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的、正确的决策能创造财富。软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便是达到这一目的有效手段。 一、计算机技术使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实用性 软科学是支撑各种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决策的知识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兴的学科群,如系统工程、管理工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力求以科学的抽象、以数学形式即经济数学模型来表达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然而许多数学形式中大量繁杂的数据处理,若没有计算机的参与,几乎丧失其  相似文献   

14.
《安庆科技》2009,(4):21-21
“当前,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这给软科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我们要把软科学研究作为一面旗帜,关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科技部调研室孙玉明处长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与综合。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辅助各级领导决策为根本目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是国家科学技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软科学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是在科技、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组织管理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成功的经验、规范的方法,为推动软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颁发了《国家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委软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规范》等文件,对指导地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科学化,促进我国软科学研究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现我就广西多年来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从事各类软科学研究的专家对软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共享的观点,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共享观点分为5类,根据每个分类针对的软科学项目性质不同将其命名为:软科学研究方法类、宏观管理对策类、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类、科技政策与重大战略研究类、国民经济与与社会发展前瞻性问题类.通过对软科学成果分类,便于提出与之对应的知识共享模式及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推进软科学成果的全社会数据共享和最大程度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支撑民主和科学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软科学研究.近几年.以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为宗旨,以推进经济、科技、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的软科学研究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在全国软科学研究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鉴于其中提出的问题有普遍意义,特征得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以期引起各方面专家学者对当前软科学研究以及与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关的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研究又称软课题研究,是运用广泛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对各类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供可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案、措施和对策.软科学研究目的是为各级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手段.要保证决策正确,决策者不仅要依靠本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依靠领导层群体的经验和智慧,而且还要依靠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依靠各种现代智囊机构,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以弥补决策者个人才智、知识、经验和精力的局限.人们开始探索能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的科学的决策方法,借助软科学研究,力求建立严谨的、科学的、有效的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