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法郎组瓦窑段一豆齿龙类新属种--多板砾甲龟龙(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 gen et sp nov). 标本为完整的头骨、背甲和部分四肢骨骼. 砾甲龟龙的头骨综合体现了欧洲Psephoderma和Placochelys两个属的共同特征, 而背甲和腹部的结构则完全与众不同. 砾甲龟龙的腹部由分布于两侧部分的一系列松散的长形骨板和中部的密集的腹肋组成, 这种结构是任何其他豆齿龙所不具备的. 另外, 该标本头骨中部的一些结构十分奇特, 目前还很难对其作出确定的解释. 这些结构主要涉及鼻骨与前额骨的界限以及额骨、后额骨与顶骨三者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标本看, 砾甲龟龙的后额骨参与组成颞孔的前缘, 这是楯齿龙亚目(Placodontoidea)中Placodus的特征, 此前从未在豆齿龙亚目(Cyamodontoidea)中被记录过. 这些罕见特征的最终确立还有待于更多标本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3.
裘锐  汪筱林 《自然杂志》2021,43(2):119-126
窃蛋龙类是一类形态特殊的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头骨高度特化,而且具有护卵习性。窃蛋龙类有很多特征与鸟类相似,对研究鸟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现早期物种,窃蛋龙类在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还存在很多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以尾羽龙科为代表的早期窃蛋龙类,部分尾羽龙科恐龙的化石标本还保存有羽毛等软组织和胃石,为研究窃蛋龙类的早期演化、生活习性、羽毛及其他软组织演化等提供了重要信息。2019年研究的干戚刑天龙为窃蛋龙类手部和胸骨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的江南中华乳齿象(新种) Sinomastodon jiangnanensis sp. nov.. 中华乳齿象属是迄今旧大陆发现的唯一短颌嵌齿象, 化石主要产于我国, 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更新世. 以前发现于我国更新统的材料只是一些单个牙齿, 现人字洞发现了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及臼齿列等材料, 这是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在我国第四系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新种以真象型的头骨、短颌、下门齿缺失及结构相对简单的丘型齿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嵌齿象类, 应归入中华乳齿象属. 新种依颅顶上凸、颧弓升高及关节突高、冠状突位置靠前等特征显然进步于上新世的属型种S. intermedius和S. hanjiangensis, 而臼齿齿谷中无白垩质充填又较更新世的S. yangziensis和泰国的Sinomastodon sp. nov.显得原始, 这反映了中华乳齿象从上新世向更新世演化在形态特征上的过渡性. 依动物群分析, 江南中华乳齿象在长江以南的出现及其由北向南的扩散很可能与第四纪早期我国东部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骆耀南  王长生 《科学通报》1999,44(10):1078-1084
报道了1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新属新种)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除头骨不完整外,其他部分保存很好,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又与原蜥脚类的不少共同点,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为解决早株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俊兽(Sinobaatar gen. nov.): 热河生物群中一多瘤齿兽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耀明  王元青 《科学通报》2002,47(5):382-386
记述产自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骨架,是早白垩世保存齿列和四肢信息最多的标本.据此建立凌源中国俊兽(新属、新种)Sinobaatar lingyuan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头骨狭窄,形态原始,无眶上脊和眶后突.齿式为3·?·5·2/1·0·3·2,齿列形态,特别是颊齿与始俊兽属相似,应属于始俊兽科.头后骨骼基本形态与其他多瘤齿兽类一致.第V(足庶)骨只与骰骨相关节,不与跟骨接触,可能代表了多瘤齿兽类的原始形态,并与全兽类形态接近.9块腕骨,与全兽类中的张和兽形态相近,但中央骨大于小多角骨.多瘤齿兽类的齿列演化阶段性明显,中国俊兽的齿列特征介于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的类型之间,而且已知始俊兽类仅发现于早白垩世,因此,新属种的发现表明热河生物群时代更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俊淳 《科学通报》1999,44(12):1235-1235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研究在古脊椎动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鳍龙类和鱼龙类很早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但直到今天对这两个类群的确切祖先及各自内部成员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1~3],它们最初被置于调孔亚纲,目前被认为是特化的双孔类.鳍龙类被大多数人视为鳞龙类的姐妹群[1],它主要包括肿肋龙类、齿龙类、幻龙类和蛇颈龙类,其中前三类仅生存于三叠纪,而蛇颈龙类则繁盛于侏罗纪及白垩纪.蛇颈龙类的祖先很可能是幻龙类,但幻龙类的肩带和头骨腭面特征和蛇颈龙类有较大区别.原来以为是幻龙类而现在归入蛇颈龙类的中三叠世的Pistos…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对外公布了一个有关基干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的新发现,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近裔共性,研究团队认为它是一个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科氏玉溪龙发现于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地层中,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该化石是一件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  相似文献   

9.
辽宁西部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一新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锦玲  王原  王元青  李传夔 《科学通报》2000,45(23):2545-2549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头骨和下颌化石,描述了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型原始哺乳动物:强壮爬兽(新属,新种)Repenomamus robustus gen.et sp.nov,该动物具有发育的齿骨-鳞骨关节,牙齿数目减少,犬齿后齿有前臼齿和臼齿的分化,前颌骨的背突不与鼻骨相连,眼眶中壁封闭等进步特征,也保留了一些类似于爬行动物的原始特点,它是热河生物群已知的3种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种,也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为研究似哺乳爬行动物向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热河生物群发现带 “毛” 的翼龙化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记述了内蒙古宁城义县组底部一件近乎完整的喙嘴龙类化石-宁城热河翼龙(新属、新种)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 gen.et sp.nov.该翼龙化石保存有精美的翼膜以及遍布全身的“毛”。它具有许多喙嘴龙类的典型特征,如短的颈部、短的掌骨和特别长的第V脚趾等,可归入一类特殊的具有短尾的喙嘴龙类-蛙嘴龙科(Anurognathidae)。该科已知的成员包括发现于德国Solnhofen的Anurognathus,哈萨克斯坦Karatau的Batrachognathus和中国辽西的树翼龙(Dendrorhynchoides),但都不如新标本保存完整。该标本显示其翼膜与下肢相连,尾膜与第V趾连接,脚趾具蹼。此外,热河翼龙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与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毛状皮肤衍生物形态相似,但二者是否为同源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同号文  刘金毅  韩立刚 《科学通报》2001,46(21):1817-1821
安徽繁昌孙村镇癞痢山人字洞发现的貘化石,是迄今我国所报道的更新世早期此类材料中相对丰富和保存最完整的,不仅有部分头骨和完整上、下齿列,而且有大多数头后骨骼。这些材料对了解我国更新世早期貘类的形态特征及演化水平有着参照样板的作用。在形态特征方面,这批材料与我国早更新世的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最接近,可归入该种。繁昌材料对区分早更新世貘类与现生马来貘(Tapirus indicus)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就目前发现的材料而言,山原貘与中国貘(Tapirus sinensis)仅局限于早更新世,而华南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生存于中、晚更新世。在起源方面,巨貘在我国早更新世貘类的关系比与来貘的关系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炭屑显微结构复原青铜的时代的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亭  胡金明等 《科学通报》2002,47(19):1504-1507,T002
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结构,对赤峰地区两处青铜时代遗址中的炭屑进行鉴定,经鉴定,两处炭屑标本均属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该种具有较强的气候指示意义,参照孢粉组合中出现的植物种(属)及其现代种(属)的生态气候指标和群落学特征,复厚了赤峰黄土丘陵区青铜时代的植被,当时气候较为暖湿,地带性植被为蒙古栎林和油松林。  相似文献   

14.
CT观察孙氏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sunailinae)鼻腔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朱奇志  程希侃  杜湘珂 《科学通报》1999,44(18):1999-2004
运用CT扫描技术对鳄龙科的孙氏伊克昭龙的鼻腔部位进行了连续扫描,结果显示了该类动物鼻腔构造非常复杂,分为两部分:后上部分具有嗅觉的功能,大的前下部分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它的松果体系统的部分丧失,显示了它可能具有向内温演化的趋势。因此,该类动物可能具有较强的体温调节能力,使其体温与周转环境的温度相适应,从而保持高的活动水平。但它还不足以使其体温像鸟类和哺乳类那样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三叠纪一新鱼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淳 《科学通报》1999,44(12):1318-1321
产自黔西南法郎组瓦窑段-长鳍型鱼龙类新属种-周氏黔鱼龙,正型标本为一右侧观的完整个体,最主要的特征是特大的圆形眼眶,极短的颞部和异常明显的吻,以及密集排列的锥状牙齿,头后骨骼的描述主要根据副模标本。该标本清楚地显示了周氏黔鱼龙的背段脊有度隆起,而尾部的下弯程度介于三叠纪与株罗纪属种之间,荐前椎数目不少于42。椎体结构表明至少与茬前椎相连的肋骨为双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氏黔鱼龙后肢上的股骨,胫骨和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怪石数不胜数,但单就体积而言,其中最大的孤立石头当属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艾尔斯巨石。这块大石头长3600米,高约330米,基围9000米,而它的周围则是一片平坦而荒凉的沙地。“石是一座山”,艾尔斯巨石正是如此。19世纪70年代初,吉文斯和戈斯两位来自欧洲的探险家来到了澳大利亚中部。在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远处一片橘红色的光芒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那是一片朝霞”,“不,天啊,那是一座发光的大山”。两位探险家兴奋地向着远处的红光奔去。近了,大山的轮廓逐渐清晰,与其说那是一座山,还不如说是一块石头,长长的身影,平…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喜马拉雅山的部分冰山将在未来的叙年之内消失。科学家指出,喜马拉雅山中部的冰山正在融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恒河源头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失。以目前的速度,喜马拉雅山中部和东部的冰山将在20354消失。喜马拉雅冰山占有喜马拉雅山脉总水量的17%,它是地球表面除极地以外面积最大的冰体。而且,冰山的融水为南亚的河流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水量,而这些河流又为数以亿计的人提供水源。科学家还认为,冰山在融化的同时会在周围产生许多湖泊,而湖水中则充满冰块和冰债。冰债相当不稳…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0,(4):6-6
科学家最近公布的图像,使南极洲中部的所谓“鬼峰”终于露出真面目——要知道,这些南极山峰可是隐藏在冰面下的。来自2008和2009年的穿地雷达探测结果,使得科学家终于能够绘制出南极甘布尔泽夫山脉的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的图像(如图),由此看出这些山峰的锯齿状排列特征是多么惊人。这些崎岖陡峭的山峰高约2600米。  相似文献   

19.
娄长春 《世界科学》1997,(10):17-18
这些疗法非同寻常,目前正在美国各大医疗中心使用。安德烈亚·施米特(AndreaSchmitt)在19岁那年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后来,她深受纤维肌痛之苦,纤维肌痛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颈、脊柱、肩及下背的蔓延性慢性疼痛。这种疼痛相当剧烈,以致于影响施米特的睡眠,她被迫放弃排球和保龄球。她服用了肌肉松弛剂、止痛剂和抗炎药,但这些药物并没有缓解她的疼痛,反而引起了焦虑和体重增加。6年!司,她至少看了8位医生,最后,施米特试用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疼痛评估和治疗研究所的专家教她做伸展运动(旨在改…  相似文献   

20.
钱逸 《科学通报》2001,46(20):1730-1734
证实扬子蛤属(Yangtzedonta Yu,1985)和它的模式种原始扬子蛤(Y.primitiva Yu,1985)所依赖的模式标本是一块先锋贝(Xianfengella He et Yang,1982)的破碎标本。根据古生物命名优先律,属名Yangtzedonta和它的模式种Y.primitiva Yu(1985)应予废除。Xianfengella的腹壳两侧对称,表明它不具有双壳类的特征。目前真正的最古老的双壳类是Xianfengoconcha elliptica Zhang,发现于我国早寒武世筇竹寺期。最古老的喙壳类是Heraultipegma yunnanensis H e et Yang,出现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第Ⅲ期合带。而最古老的单板类是Maikhanella pristinis(Jiang),发现于梅树村期第Ⅰ组合带。从壳体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生长方式、地层中出现先后顺序等方面论述双壳类是由喙壳类分支演化而来,喙壳类由单板类分支演化而来,从而否定了双壳类、喙壳类、单板类在寒武纪之初同时出现和并列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