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复合材料涂层,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耐磨性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涂层的平均耐磨性至少是45号调质钢的3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复合材料涂层,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耐磨性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涂层的平均耐磨性至少是45号调质钢的3倍。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铸造旋涡法制造SiCp/ZL108复合材料的工艺,重点探讨铝液温度、颗粒表面处理及合金元素(Mg、B、Ti)对颗粒的回收率和分布的影响;与传统的活塞材料(ZL108,ZL109)相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是摩托车活塞的理想材料。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界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界面区域内有一过渡层存在。最后,对改善浸润性的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活塞材料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内燃机活塞材料的发展现状。指出,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低成本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将是未来内燃机活塞材料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阀门密封面堆焊材料高温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钴基Stellite合金D802焊条、镍基NDG-2粉末、D547Mo焊条和D507Mo焊条制备的阀门密封面堆焊层,进行了从室温至600℃的粘着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对材料、组对方式和粘着磨损试验温度都会影响堆焊层的耐磨性.结合堆焊层的高温硬度试验、高温金相和电子金相分析,探讨了高温粘着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铸造旋涡法制造SiCp/ZL108复合材料的工艺,重点探讨铝液温度、颗粒表面处理及合金元素(Mg、B、Ti)对颗粒的回收率和分布的影响;与传统的活塞材料(ZL108,ZL109)相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是摩托车活塞的理想材料。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界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界面区域内有一过渡层存在。最后,对改善浸润性的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机械零件耐磨性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泽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1):44-48
研究机械磨损特性,分析随时间变化磨损过程、零件磨损与压力和滑动速度的关系、提出给定工作寿命下零件耐磨性可靠度计算模式、以及给定可靠度下零件磨损寿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元素单质粉Ti,Al,C,Cu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Cu/Ti3AlC2复合材料块体,并对其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的Cu/Ti3AIC2复合材料,随着Ti3AIC2含量的增加,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900℃烧结,保温20 rain)添加15vol%Ti3AlC2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Cu提高近2倍;添加适量的Ti3AlC2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复合材料中含5vol%Ti3AlC2时,磨损量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锌基合金不同使用工况,利用SRV滑动磨擦损实验仪和M-200磨损实验机研究了ZA27CuMgRE合金同材料为摩擦副,以及与45^#钢配副的磨擦磨损特性,研究发现,合金在30^#机油润滑时间材质或与45^#钢配副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干磨擦工况下易发生粘着,不宜使用,但也证明在短时间润滑失效时仍具有良好的拉伤抗力。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采用氩弧熔铸技术,以Fe、Ti、B和C粉为原料,按质量分数比45∶30∶20∶5制备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物相、洛氏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原位生成的TiB2和TiC增强颗粒相及α-Fe相组成,颗粒呈块状、板条状和多边形,且颗粒结合地很紧密。复合材料的平均洛氏硬度约为9.37 GPa。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该熔铸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约是GCr15工具钢的6倍。该研究为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聚苯酯 (Ekonol)的含量对Ekonol-PTFE -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此复合材料磨损前和磨损后的表面形貌 ,进而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当Ekonol含量较少时 ,结晶体仍以带状结构存在 ,磨损中易发生带状破坏导致其耐磨性仍较差 ,磨损机理为严重粘着磨损 ;当Ekonol含量适中时 ,其结晶体以连续网状结构存在 ,其可有效地阻止PTFE基体的带状破坏 ,从而可极大地提高此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和轻微粘着磨损 ;当Ekonol含量较多时 ,其结晶体以分散状存在 ,磨损机理为晶体剥落 图 7,表 1 ,参 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种新型低合金铸铁——P—Cu—Cr—Ti合金铸铁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MM200磨损试验机在润滑条件下对合金铸铁的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探讨了载荷及摩擦行程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EPM810电子探针分析仪等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及磨痕截面近表层的变化,对它的磨损过程及耐磨机理进行了分折。研究结果表明:P—Cu—Cr—Ti合金铸铁的耐磨性优于HT20—40,是一种适用的优良低合金耐磨铸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系列锰钢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的研究得出在低冲击下锰钢的耐磨性与磨面硬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在高冲击功下磨面硬度不再是耐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另外通过对冲击功、冲击韧性和耐磨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当冲击韧性/冲击功(αk/J)在30-70范围内时,锰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低合金灰铸铁——P—Cu—Cr—Ti 合金灰铸铁.使用 MM200磨损试验机对它在无润滑条沣下的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探讨.研究了载荷及摩擦行程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EPM810电子探针分折仪观察了表面形貌及磨痕截面近表层的变化等,分析了它的磨损过程及耐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Cu—Cr—Ti 合金灰铸铁的耐磨性远优于 HT20—40,是一种优良的低合金耐磨灰铸铁。 相似文献
17.
在高锰耐磨钢成分基础上引入石墨,通过熔炼法制备出新型高耐磨Fe-Mn-C-Si固体自润滑合金.研究了Si含量对凝固组织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SEM、XRD、EDS、以及干摩擦磨损试验主要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形态、物相、干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合金由奥氏体、Fe2.7Mn0.3C及带分枝的片状石墨组成.随Si含量的增加,Fe2.7Mn0.3C不断减少并细化,而石墨不断增加.当Si含量达4%时,合金具有明显的石墨化效果.与QT500-7球墨铸铁相比,合金的摩擦系数μ和磨损率W均大大降低,当成分为79.5%Fe、13%Mn、3.5%C、4%Si时,合金的摩擦系数μ为球墨铸铁的1/2以下,而磨损率W仅约为球墨铸铁的1/19. 相似文献
18.
以元素单质粉Ti,Al,C,Cu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Cu/Ti3AlC2复合材料块体,并对其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的Cu/Ti3AlC2复合材料,随着Ti3AlC2含量的增加,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900℃烧结,保温20min)添加15vol%Ti3AlC2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Cu提高近2倍;添加适量的Ti3AlC2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复合材料中含5vol%Ti3AlC2时,磨损量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铬铸铁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磨料磨损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含铬15%、20%、28%,含碳2%~4%,含硼和不含硼,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共计72种成分状态的高铬系铸铁进行了低应力和冲击条件下的磨料磨损试验;测定了其宏观硬度,显微组织和碳化物数量;对宏观硬度、碳化物数量与耐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磨损条件不同,磨损机理不同,其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低应力磨料磨损的耐磨性与碳化物数量明显相关,冲击磨损的耐磨性与宏观硬度明显相关。此结论对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合理选用高铬铸铁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磁搅拌凝固技术制备了锌基-WC、SiC颗粒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磨损特性与力学性能。WC、SiC颗粒的加入均使材料的耐磨性明显提高,其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