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前,抗战胜利了,《世界知识》(下简称《世知》)在上海复刊。主编冯宾符告诉我,《世知》是胡愈之在1934年创办的。他还说,要细读胡愈之写的《创刊词》,特别要领会“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建国后,《世知》奉命由沪迁京。1950年3月,冯宾符率领8名干部赴京建社,我是其中之一。胡愈之亲自  相似文献   

2.
胡愈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也使《世界知识》失去一位敬爱的导师,我自己失去一位受教多年的师长。胡愈之同志在革命事业中的卓越贡献,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而新闻出版事业则是重要的一面。其中,他也为《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的诞生、成长、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三十年代前期,国内外法西斯势力猖獗,国际乌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一代编辑,只有个别人见到过本刊创办人胡愈之先生,但是对他的创刊词人人都不止读过一遍。创刊词中具体谈及的问题也许时过境迁,但它的思想、气势、呐喊乃至文采,依然光芒四射,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在迎接9月9日这位伟大智者百年诞辰之际,重发他的创刊词,该是本刊对他的最好颂扬和纪念。胡愈之对社会进步做出过超乎寻常的贡献,《世界知识》远远不是他的一切,但《世界知识》却是他创办的诸多杂志中唯一生存至今的。毫不夸大地说,胡愈之是我国国际问题领域的拓荒者,《世界知识》创刊词是拓荒者慷慨激昂的宣言。在他的身后,涌现出一群又一群光彩夺目的国际问题智者……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世界知识》的亲密战友谈到早期的《世界知识》,就不能不说到邹韬奋。许多人都知道邹韬奋。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邹韬奋由一个热血青年而“靠近了党”、在思想上发生质的转变的过程中,他的身后始终站着胡愈之。对邹韬奋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共产党人就是胡愈之。胡愈之创办《世界知识》时邹韬奋给了他巨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在拙著《艺窗琐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收入评介张惟同志的创作历程及其获致成果的《北去南飞雁》一文,文末我曾题赠了一首对他寄期望于未来的小诗,“北去南飞雁,征程往复还;纵横千万里,朱墨染春山。”这篇文章,原刊在1983年左右的福州晚报《兰花圃》副刊,其中评介了他于一九五九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芦沟桥畔》,一九八二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雁行集》,及与陈耕合作编剧拍摄的闽西第一部彩色影片《血与火的洗礼》等成果。时隔多年,他笔耕不辍,除多篇散文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外,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新近辑印出版了第三本散  相似文献   

6.
他是胡愈之先生的弟弟,他是《世界知识》从创刊之日到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撰搞人之一,他是素以勤奋刻苦、忠厚朴实著称的老报人。 1934年9月,一本介绍国际知识、观察和分析环球时势的刊物《世界知识》在中西文化交汇的东方大都市上海滩问世。它是由老一辈新闻出版家胡愈之先生创议,由一贯倾向进步的邹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编辑发行的。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黑客”这两个宇,也许有的人对“黑客”感到神秘莫测,也许有的人在网上遭遇过“黑客”。不管怎么说,“黑客”这个词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要和大家谈谈“黑客”,看看“黑客”的世界。一说到“黑客”,大家可能会认为他们是一些电脑高手、网络天才,只要他们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窥视别人的电脑中的秘密、修改别人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1949年5月,鲜花盛开的时节,上海人民迎来了亲人解放军。从此,上海这座神州大地上的第一大城市,洗雪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强加给它的耻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现今,又是鲜花盛开的5月,让我们回忆《世界知识》当年是怎样迎接上海解放的吧!《世界知识》是1934年9月16日由胡愈之在邹韬奋等同志支持下在上海创办的,由生活书店出版发行。胡愈之曾说:“当时党需要有一个进步刊物讨论国际形势,故由我负责出版。实际上《世界知识》是在国  相似文献   

9.
胡亚平 《世界博览》2014,(23):82-83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一位中国文学界并不陌生的法国作家,1986年,他最负盛名的小说《暗店街》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中国出版。在那一版的《暗店街》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开篇语"我的过去一片朦胧"正是出自1986年这一作品首次出版时翻译者薛立华的手笔然而,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前,国内的记者就陆续接到了这位第一任译者从法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因为莫迪亚诺的获奖,一个因为刊印出现的小错误所留下的遗憾再次刺痛了这名年过八旬老人的心,作为《暗店街》在中国最早的译者,他希望能够讨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0.
“你对艺术的看法怎样?”“哦,我不思索它,我只购买它……”高尔基在一篇题为《共和国的一个大王》的访美印象记中,曾经用这样短短的两句对话,讽刺过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对于艺术的态度和艺术在美国的遭遇。把艺术当作任意买卖的商品和投机发财的工具,这正是金元帝国文明的一个特征。不久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了美国正在盛行的“艺术”投机狂的情形。这家杂志写道: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对艺术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像购买股票和证券一样,“艺术已经成为一桩生意兴隆的大买卖”了。在华盛顿、纽约和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只有短暂的十年创作生涯,可他给我们留下的诗集却有厚厚的四册;《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他死后由他人整理出版的《云游》。这四本诗集反映的内容大概可分为四类:爱情诗、政治抒情诗、旅游记物诗和哲理诗。四类诗中,爱情诗从数量到质量都首占鳌头。本文想就徐志摩这些诗作作一些肤浅的艺术探讨。将抒写题材的广度和对题材开掘的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徐志摩诗作的特色之一。过去,人们对志摩的诗总有一种偏见:认为“他在女性面前显得特别饶舌”,言下之意  相似文献   

12.
被黑格尔视为艺术发展顶峰的戏剧,是最富于综合美的艺术。而其中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强烈震撼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崇高的美感。优秀悲剧留给人的印象难以磨灭,其对人们灵魂的启迪、净化、感奋等作用是巨大而有效的。陈毅同志就说过,川班演的《琵琶记》中的赵五娘,使他在平生寓目过的新旧剧中,领略到了“悲剧至味”,乃至“迄今恍惚犹在心目。”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已经创刊65年了。当年胡愈老在创刊词中把它亲昵地称作“小东西”,如今这“小东西”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已经顽强地生存了65年,而且在65年的长时间中始终为帮助读者认识世界、为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而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这是我们这些曾在或仍在《世界知识》工作的“世知人”所深感欣慰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絮语     
今天这个出版日———2004年9月16日,是《世界知识》创刊70周年纪念日。我们特为此做了一个封面话题: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70年,对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史来说,是太短促、太渺小了;可是对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杂志史来说,却弥足珍贵。举目四望,20世纪初、中期创刊存活至今的杂志寥寥,《世界知识》就是数一数二的了。对比西方,甚至对比建国历史很短的美国,中国的杂志历史都是短的。这个情况说明很多问题。起码说明中国闭关锁国的时间太长,而且说明中国的文化出版史经历了太多的残酷……所以,今天以不多的篇幅来追溯、体味和思考胡愈之先生当年…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创刊已经50周年了。从创刊的时候起,我一直同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解放后的一段时期中,我还正式参加过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工作。在这悠长的岁月中,有不少的老编辑都曾为培育和扶植这支艳丽挺秀的鲜花,倾注他们一生的主要心血。胡愈之同志是《世界知识》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他对这个刊物的创刊和成长,贡献最大,我们都称他为《世界知识》的“开国元勋”。其后还有不少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担任过这个刊物的主编。其中关系最深、时间最久,值得我们特别怀念的,是在“文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世界知识》出版发行第1000期了。我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庆祝会,并向《世界知识》编辑部和世界知识出版社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在座的有许多是《世界知识》的老作者、老读者,有的曾经领导过它的工作,有的曾经是《世界知识》的老编辑。大家都一贯关心它、支持它,都对这个刊物做出过贡献。因此,我也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祝贺。《世界知识》出满了1000期,历时半个多世纪,其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始终紧跟历史的巨轮和时代的步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知识》和我国进步文化界一起,在艰难崎岖的道路上勇敢前进。它曾经为抗日救亡运动而呐喊;它曾向读者报道过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这是52年前胡愈之老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号上发出的呼号,至今它仍然使人感到发聋振聩。正是追随这呼号,《世界知识》孜孜不倦地以传播世界的信息为己任;也正因为此,我们有了知己、朋友,也有了老师和学生。11月8日,他们之中有23名优秀的代表来到了《世界知识》编辑部。他们是我们邀请来的,也是他们自己热切地奔来的。他们便是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参加出题的这次国际知识竞赛的优胜者。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籍贯,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记昌黎人;《新唐书》说邓州南阳人;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也说南阳人;李翱在《韩吏部行状》中说“昌黎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及《中国文学史》说河南河阳人;《中国历史人物生率年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载“昌黎(今河南南阳)人”。此外,还有些书籍说河内南阳,有的说河南沁阳,也有的说河南孟县。总之,众说纷云,未  相似文献   

19.
一、全新社会主义观的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刀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邓小平义选》(以下简称《邓选例第三卷中,他全面地总结了从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兀年历史。认为这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建国头8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是非常好的。以后就出问题广。从1958年到1978年,耽误了整整兀年时间。这期间经济建设也在逐来发展,但总的来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州有丰富的石刻文化,《青州石刻文化》阐述了青州丰富的石刻文化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该书有一篇《仰天山文殊禅院第十代祖师寿塔记》,其句读及翻译都存在着严重错误。此《塔记》由临朐博物馆供稿,《青州石刻文化》原文引用。这篇带有错误的文章被多处运用,不但起不到宣传地方文化的作用,反而有害于地方文化的传播,很有必要对其修正。地方文化都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只有把地方文化放进整体文化中观照,才能突现出地方文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