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息     
英国人类学家凯.米尔顿的《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中译本)在中国出版英国人类学家凯.米尔顿的《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作为中国民族出版社国外人类学名著译丛的一种,其中译本2007年8月在该社出版。本书通过人类学的方法,检视了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化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公认的理论在环境问题研究上的分歧。通过论述社会-文化人类学对全球环境辩论所做的突出贡献,表明对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地方社会和当代全球范围两个层面认识和解释环境问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为一种当代…  相似文献   

2.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心理学派,在人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介绍评析其著作《文化模式》一书来分析其文化模式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和相对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韦伯(M.Weber)界定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理解的科学,并试图建立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和经验的一般化过程。纵观人类学思想史,尤其是后来的解释学派继承了韦伯的衣钵,人类学也被定位于一种建立理解"他者"的学问。学习他者的世界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其成果形式是可供理解和分析的民族志。但问题是,在理解他者的世界之后,作为人类学家,还必须用人类学的解释呈现他(她)所理解的他者世界。这个再现他者文化的过程可以称之为"理解他者之理解"的知识性再生产的过程。从文化的解释学(如格尔茨的"深描"当地人的意义系统的民族志)到20世纪末开始的反思主义,人们发现,这种理解还涉及针对理解的道德判断及其针对自我的理解,问题直指知识的公共性与共建问题。它已经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的他者观。此时人们已经不能将解释性理解还原到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德语:Idealt-yp)。那么人类学的理解何以可能?它的主体又将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解读《文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的《文化模式》为文本,阐述其写作历程,并分析她的主要观点及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对其褒贬不一的评价做一自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办的重要期刊《美国人类学家》2001年所刊发文章的主要观点作了综述。其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等。  相似文献   

6.
发扬文化自觉,坚持田野研究——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综述●周星王铭铭/著一、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是首届研讨班的延伸和发展1997年1月5日至12日,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①,在费孝通等海内外人类学家们的关怀下,得以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7.
《野性的思维》是一本有关理论人类学和哲学的专著。作者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著作有《印第安人纳姆比克瓦拉族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神话的结构研究》、《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等等。列维·斯特劳斯对人类的思维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偏见,文章以反思人类学的立场对此进行批判和改造,显现出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终生致力于文化和符号阐释的卓越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教授于2006年10月30日在费城去世,终年80岁。格尔茨住在新泽西州的普林西顿,1970年以来一直在普林西顿高等研究院工作,根据该院发布的消息,格尔茨死于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由于他在文化理论和文化阐释领域的卓越贡献,格尔茨被看成阐释人类学或者符号人类学的奠基者和宗师。但是他的影响已经超越人类学而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并且由于其文学天赋,他的作品迥异于大部分理论家和人类学研究者。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仙去世@黄世杰…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以其“以人为本”的学科性质对人类回溯自身的认识历程有特殊意义。在其诞生一百多年间,都是西方的人类学家们对原始简单社会的异文化进行研究。中国学者费孝通力挽狂澜,着力于自己民族的人类学研究,由此拨转了国界人类学的大方向,开拓了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此后这一研究脉络不断丰富。《乡村人类学》一书的出版即是作为中国乡村学派出现和崛起的记录和见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学家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中的思考和探索史,他们在其中形成问题,并运用各种思想资源来试图做出自己的解答,而这也正是种种理论得以生成的过程。因此,了解人类学的理论史有必要以思想史的高度从纵向把握人类学理论史的变迁过程,以社会史的宽度从横向把握人类学及人类学理论与其所处社会及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这本由文化人类学博士黄剑波编著的《人类学理论史》,兼顾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第一批民族学博士的庄孔韶先生从他选择专业的兴趣、早期的教学感受、田野工作谈到对中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费孝通、林耀华的成果的评论及《金翼》与《银翅》两书的连接意义。庄先生还就人类学怎样看待历史文献与撰述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并说到其本人提出的“不浪费的人类学”的初始思想。认为人类学家既是文化梳理的专家 ,又是文化观察的杂家。  相似文献   

13.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收录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于1968年至1999年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随笔和会议讲稿,其中很多文章从未出版或者已经很难见到。格尔兹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即由初步显示对宗教生活和符号体验的兴趣,到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再到对符号和文化的重新关注;格尔兹在描述、地方性知识、文化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方面都体现了"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意味,即肯定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并认为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由此他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及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就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什么是文化转型、还是文化变迁、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关系、以及人类学家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关怀等问题展开了认真、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的入门书很多,有学科理论介绍的,有学科历史回顾的,有方法论或理念解读的等等不一而足,而《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则别出心裁,将人类学家的思考方式归结为11个问题,每章都以作者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亲身经历开篇,并在文中  相似文献   

16.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周倩儒  张辰 《科技信息》2010,(10):I0149-I0149
祭祀在祖尼文化和潮州文化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文化模式》中祖尼祭祀文化和潮州"闹元宵"祭祀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对《文化模式》中提及的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旅游者对异地民俗文化的追求,使得民俗传统文化备受瞩目。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解读民俗旅游,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乔家大院木雕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种木雕装饰的内容,挖掘木雕艺术诠释的文化内涵和渗透的民俗思想。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进一步加深对民俗旅游的理解和认知:民俗旅游彰显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传递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丰富人类文化。指出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民俗旅游对人类文化的传递与升华。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庄英章教授●山兰/著1997年11月我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参加一个人类学研讨会时,在容观教授家中看到了厚厚三大本、台湾出版的《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主编之一是庄英章先生。翻阅之后深感学术分量的厚重,觉得庄先生真是一个在人类学研究上有...  相似文献   

20.
中 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一书于2 0 0 1年 1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 30 0千字 ,国际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和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为该书作序。该书遵循解释人类学理论范式的思路 ,通过辅以文化唯物论的主客位研究方法 ,对中国四川凉山彝族社区 2 0世纪后 50年来语言与教育的社会变迁的过程进行了描述 ,揭示了少数民族在力图融入现代主流社会、分享现代化社会的权利与成果的同时 ,试图保存自己的传统语言与文化的两难困境 ,并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