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7种木麻黄种源在高低磷两种条件下的发芽率、千粒重、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旨在为磷高效基因型木麻黄种源的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源18298千粒重和发芽率最好,福建东山种源次之;东山种源的株高和地径对低磷胁迫较敏感,其生物量积累也具有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磷素利用潜势.  相似文献   

2.
以5个种源的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千年桐叶、枝热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叶热值在19.155~19.787 k J/g,衰老期在18.832~19.714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枝热值在17.496~18.030 k J/g,衰老期在16.635~18.549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热值均高于枝热值;多数种源千年桐冠层上部叶热值高于冠层下部;成熟期千年桐叶、枝热值普遍高于衰老期;千年桐叶热值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衰老期莆田、政和、尤溪种源千年桐枝热值显著高于沙县种源(P0.05),莆田种源与建阳种源也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以24个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种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等参数,为评价不同雷公藤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优良种源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雷公藤的Pn、Tr、Gs、Ci、WUE、SPAD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浙江武义种源在24个种源中具有最高光合特性,是光合性能最强的种源;聚类分析表明,24个种源雷公藤可分为4类:17个种源为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较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中等光合特性型,1个种源为低光合特性型.综合分析得出,大部分种源雷公藤的光合能力较好,尤以浙江武义和福建永安2个种源较优,为具有较高光能生产潜力的雷公藤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密度对不同种源山桐子各生长指标的影响,探究其自然整枝规律,为密度调控山桐子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5 a生成都种源和济源种源山桐子幼树为试验材料,设计3 m×2 m、3 m×3 m和3 m×4 m三种密度,调查不同密度下山桐子的胸径、枝下高、冠高比、单株材积、枝条长度与基径、枝条着生处主干直径与高度以及枝条死亡率.结果显示,不同密度下两个种源山桐子的胸径、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均表现为低密度大于高密度,冠高比则是随着密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密度下两个种源山桐子的枝条死亡率均表现为低密度显著小于高密度(P<0.05),且两个种源山桐子的枝条着生处主干直径均随着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成都种源山桐子第1轮枝条的死亡率与其长度和基径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济源种源山桐子枝条死亡率均与其着生处主干直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成都种源5 a生山桐子的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济源种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子代幼苗苗高和地径对比,分析黄檗种源间、家系间和家系内个体间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高差异不显著,地径差异显著(F=41.22~(**)),临江黄檗幼苗苗高和地径均值均大于黑龙江黄檗;种源内不同家系间苗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34.74~(**)和F=34.48~(**)),黑龙江种源12号(H-12)在所有家系中苗高表现最好,临江种源中优良家系数量较多.两个种源内不同家系间地径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F=9.19~(**)和F=15.40~(**)),临江种源1号家系(L-1)幼苗地径最大,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H-12)幼苗地径最大;黄檗幼苗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在优良家系内苗高最优良单株是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第1号单株(H-12-1),苗高为95 cm;地径最优良的单株是临江种源第22号家系第17号单株(L-22-17),地径为10.47 mm.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花楸种子质量的种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花楸种子质量的变异规律,对我国东北自然分布区7个种源地的花楸种子的种子千粒重、饱满度、含水量和生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楸种子千粒重远远小于乔木树种的平均水平,其中白河种源的种子千粒重最大,带岭种源的最小.新采收的未经贮藏直接播种的种子生活力最高,其次是低温干藏,而经室温干藏和低温湿藏的种子生活力只能达到20%左右;长白种源的种子无论哪种贮藏处理方式,其生活力都要明显高于其他种源.花楸种子从西南到东北有变轻、变小的趋势;饱满度与经纬度有关,海拔和年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含水量则主要与年均气温和无霜期有关;生活力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气温的影响.长白种源的花楸种子质量最佳,而汪清和带岭的种源则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东山引种的33个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为材料,对小枝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以及总酚、可溶性缩合单宁、结合态缩合单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东山引种的33个短枝木麻黄粗蛋白的含量平均为(11.08±1.93)%,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37±0.5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为(5.30±1.00)%.大洋洲种源的短枝木麻黄的总酚含量较低(n=8),与非洲(n=5)和亚洲(n=20)种源的短枝木麻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大洋洲种源的可溶性缩合单宁的含量与亚洲种源没有显著性差异,非洲种源的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较其他两个洲种源的高;各洲种源的结合态缩合单宁均无显著性差异.筛选出23号(马来西亚),5号(印度),30号(泰国)为沿海防护林中较为优良的树种种源.本实验为进一步丰富生产用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的生产力和抗逆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3种含笑耐寒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3种含笑、3个种源1年生苗在冬季-6℃极端自然低温处理后,测定植株体内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及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含笑种及种源抗寒性强;MDA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种及种源抗寒性的减弱而升高,当冻害表现较严重时,其含量有所下降;脯氨酸含量与含笑树种间抗寒性的关系不明显。综合测定指标与田间观察结果显示,供试含笑同一种源树种间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深山含笑种源间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浙江杭州种源,湖南长沙种源,安徽黄山种源;乐昌含笑的浙江杭州种源抗寒性略高于湖南长沙种源。笔认为,可溶性糖与MDA指标可作为含笑抗寒性生理指标,用于含笑及种源抗寒性选择,脯氨酸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叶片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为实验材料,对其叶片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片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转换效率差异显著,光饱和点、CO2羧化效率差异极显著.安徽黄山、江西赣州种源幼苗叶片维持水分平衡能力中等,保水力较强;云南昆明种源的维持水分平衡能力较差,保水力居中;江西九江、贵州黎平种源的维持水分平衡能力居中,保水力较差,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较差.综合评价江西赣州、安徽黄山、云南昆明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越南河江市和中国南宁市种源的灰木莲种子进行盆栽育苗,并研究了4种光照条件下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源苗木的成活率为100%;除丙二醛含量外,其它性状均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南宁种源苗木的苗高、地径增长量高于河江种源,在遮荫较强条件下河江种源的苗木较细长,而南宁种源的苗木较粗壮。研究认为在南宁市通过人工授粉得到的种子能正常发芽和生长,这将有助于灰木莲种子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EDXRF spectromerty was applied to provenance studies of Neolitic Age(from 6000 BCto 2000 BC)pottery sherds excavat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Major and trac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e pottery specimen was carried out,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has been used to classift the trace com-ponent of these pottery。The results shown that pottery exchange had been existed during 3000 BC in ancient Gansu Province,Ch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在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研究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和致密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龙潭组是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碳酸盐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系为特点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物源区是西部川滇地区,相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滇东-黔西一带靠物源一侧的西部地区以河流相细砂岩为主,往东为以含煤层系为特点的中间过渡相带和靠海一侧的河口湾海岸相带。龙潭组岩石类型主要有煤岩、泥页岩和致密砂岩,这3种岩石构成了3种致密天然气储层,都具有一定的含气性,但含气量从煤岩→泥页岩→致密砂岩具有逐渐变弱的变化规律。煤岩物性相对较好,泥页岩物性较差,致密砂岩物性最差。煤岩储层在黔西的大方-金沙-六盘水地区和滇东的富源-曲靖-罗平-丘北地区较为发育,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相是煤层气发育的有利相带;往东南靠海方向主要发育泥页岩致密储层的潮坪-潟湖相带;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北西方向靠物源一侧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煤岩和泥页岩在相邻的黔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永川和云南的弥勒、普者黑等地延展分布,这些区域的龙潭组可能存在相应的致密储层和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4.
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物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夹关组、灌口组进行野外剖面研究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峨眉山地区白垩系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区。研究发现:岩石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反映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成分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含有较多中酸性岩浆岩的源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物源区是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结合前人对四川盆地白垩纪古地形特征的研究成果,认为夹关组和灌口组沉积时期峨眉山地区的主要物源区为龙门山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巧家盆地第四纪河流沉积和重矿物特征的研究,探讨金沙江下游巧家段水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6 Ma B.P.之前巧家盆地开启后,古金沙江巧家段南流水系也随之形成,并在盆地内发育了至少3期河流沉积,当时为宽阔的辫状河沉积环境,物源区位于巧家以北至四川西昌-昭觉一带的黑水河和西溪河流域,河流将玄武岩、灰岩、砂岩等砂砾携带至盆地中堆积,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绿帘石-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磷灰石;在0.5 Ma B.P.之前,由于云南高原的隆升使得古金沙江巧家段水系南流受阻,并在古水系支流的溯源侵蚀下被袭夺,造成巧家河段的倒转北流,金沙江贯通,巧家段水系物源区发生巨大变化,河流开始将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板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英岩等砂砾带至盆地,重矿物类型中也开始出现石榴子石,在构造活跃期河流不断向西迁移并进行下切,形成了金沙江4级阶地。巧家盆地河流沉积与重矿物特征及相关年代的研究显示,巧家段水系的袭夺倒流,金沙江的贯通应发生于0.5 Ma B.P.之前。  相似文献   

17.
物源区分析作为沉积盆地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推理各种沉积盆地演化。总结了碎屑物源分析的各种方法,以期在进行物源分析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沉积砂体展布特征,对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西区受西北物源(北西、北西西两分支)控制,南山湾地区受北部物源北东向分支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数据起源需要满足的完整性要求和可能遭受到的完整性威胁,制定了通过电子签名和哈希图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起源完整性的方案.阐述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并提出了安全起源的下一步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