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烷烃QSPR研究的一种拓扑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更好地研究饱和烷烃的沸点及熵,从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出发,建立了新的拓扑指数W.利用W与烷烃分子的沸点及熵分别进行关联建立回归模型,其相关性R大于0.99.因此利用新拓扑指数W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对未知饱和烷烃分子的沸点及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两种矩阵和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胺及脂肪烃的沸点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性系数达到了良好级别。建立的拓扑指数和两种矩阵简洁方便,可以快速预测分子的沸点。  相似文献   

3.
从距离矩阵、邻接矩阵及维纳指数(W)和1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出发,结合矩阵的数学运算,定义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Zq,并将它用于研究饱和链烃类化合物的沸点,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其它拓扑指数相比,该指数计算简单,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图论法为基础,从分子的拓扑结构入手,定义了一个表征分子内聚力的拓扑指数F,并和拓扑指数W,P-同运用于微观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研究之中,提出了一个预测饱和烷烃常沸点蒸发熵的计算公式。用该式对57种饱和熔烃沸点预测的结果。与文献值相比较,总的相对误差仅为0.42%。  相似文献   

5.
以图论法为基础,从分子的拓扑结构入手,定义了一个表征分子内聚力的拓扑指数F,并和拓扑指数W、P一同运用于微观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研究之中,提出了一个预测饱和烷烃常沸点蒸发熵的计算公式.用该式对57种饱和烷烃沸点预测的结果,与文献值相比较,总的相对误差仅为0.42%.  相似文献   

6.
对饱和直链烷烃分子间相互作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烷烃分子之间和分子内的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拓扑指数M,并给出了M的计算方法.用此拓扑指数对C2~C8的39种饱和烷烃的结构选择性进行了讨论,对其常压沸点、常沸点汽化热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非常良好,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Sv,该拓扑指数与饱和烷烃的正常沸点具有较好的性质相关性,且易于计算,并且对饱和烷烃有较好的结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分子拓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基团染色指数^mL,运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技术研究了91种酮类、醚类和酯类化合物分子的沸点与分子结构问的定量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mL与沸点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估算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利用模型对另外一些分子的沸点进行预测,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子键距矩阵和键联矩阵提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γ,计算43种烯烃的γ值并与其热力学函数及沸点相关联,结果表明,该拓扑指数具有很好的性质相关性和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拓扑指数用于链烃沸点QSPR/QSAR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XF,将XF用于饱和链烃类化合物沸点的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与已有的拓扑指数相比较,XF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葱属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确认了内葱属植物有32种,除葱、蒜、韭莱和洋葱4个栽培种外,共有野生种28个,本文首次记录了蜜囊葱在内蒙古的分布,比《内蒙古植物志》第8卷中葱属植物增加了阿拉善葱、鄂尔多斯葱、球序葱、毓泉葱和蜜囊葱5种,在内蒙古没有新疆韭、北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川续断和部分川续断属其它植物进行鉴别,为川续断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分别对6种川续断属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原始图谱和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二阶导数(SD)处理后的图谱建立PLSDA模型.快速、准确地鉴别川续断和部分川续断属其它植物,同时不同产地的同种样品也得到了准确的区分.本方法快速.准确,不破坏样品,能用于鉴别川续断和川续断属其它植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22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对木犀属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利用PAUP*计算机程序分别构建了最大简约树(MP)和距离树(NJ、UPGMA),所得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基本上支持P.S.Green的经典分类,圆锥花序组聚为一类,管花木犀组、离瓣木犀组和木犀组聚为一类.木犀组又可以分为2个分支:蒙自桂花、毛木犀、齿叶木犀、岛屿木犀、柊树、坛花木犀、毛柄木犀、狭叶木犀、宁波木犀聚为一个分支;野桂花、桂花、网脉木犀、短丝木犀、显脉木犀、细脉木犀、石山桂、高氏锐叶木犀、红柄木犀和锐叶木犀聚为另外一个分支.除了红柄木犀和无脉木犀外,其结果与经典分类完全相同.不过,管花木犀组、离瓣木犀组和木犀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本研究中无法确定,需要分子手段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考察采集基础上记载了7种(变种)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即山荆子、湖北海棠、垂丝海棠、陇东海棠及其变种光叶陇东海棠、滇池海棠及其变种川鄂海棠,报道了大面积野生湖北海棠群落和陇东海棠群落,并对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植物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中国近海的蝉虾科Scylaridae种类作了系统的研究,现已知有12种,对各种的文献记录及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作了记述,并对科的分属和属的分种作了检索.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产自武陵山区的湖南植物分布新记录属1个:葶苈属Draba Linn..新记录种10个:柳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lecomtei、轮叶八宝Hylotelephium verticillatum、细叶景天Sedum elatinoides、三小叶翠雀花Delphinium trifoliolatum、毛黄堇Corydalis tomentella、纤细黄堇Corydalis gracillima、川鄂黄堇Corydalis wilsonii、葶苈Draba nemorosa、锐棱阴山荠Yinshania acutangula、双花堇菜Viola biflora.新记录亚种1个:湖北紫菫Corydalis acuminata subsp.Hupehensis.新记录变型1个:水棉花Anemone hupehensis f.alba.补充描述了1种,即石门小檗Berberis oblanceifolia的果实特征.归并了2种:保靖淫羊藿Epimedium baojingense、花叶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var. cardiophyllum.  相似文献   

17.
报道湖南植物分布新纪录属1个,即鞭打绣球属Hemiphragma Less.;新纪录种13个,即光叶党参(Codonopsis cardiophylla Diels ex Kom.)、多毛沙参(Adenophora rupincola Hemsl.)、车前紫草(Sinojohnstonia plantaginea Hu)、湖北附地菜(Trigonotis mollis Hemsl.)、广西地海椒(Physaliastrum chamaesarachoides (Makino) Makino)、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美穗草(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Benth.) D. Y. Hong)、岩白翠(Mazus omeiensis H. L. Li)、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藓生马先蒿(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野芝麻马蓝(Pteracanthus lami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日本黄猄草(Championella japonica (Thunb.) Bremek.)、紫苞野靛棵(Mananthes latiflora (Hemsl.) C. Y. Wu et C. C. Hu)、莸(Caryopteris divaricata Maxim.),隶属6科,13属.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云台山亚气生蓝藻植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贵州省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区四大景区之一的云台山的亚气生蓝藻类的首次报道。据初步调查鉴定,共收录正气生蓝藻186种(含变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和4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地杨梅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记载了3个亚属,4个组,2个系,16种和1亚种,3变种,其中有5个新种和1新变种。同时还简述了本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0.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