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柠檬酸络合爆炸法合成了La1.6Ba0.4MO4-δ(M=Co,N,iCu)系列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H2-TPR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其物相及氧化还原能力,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催化分解NO的活性.结果表明:Ba的掺杂对于不同过渡金属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提高了过渡金属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催化活性,其中1123K时以Ni基类钙钛矿型的复合氧化物直接分解NO的催化活性相对最高,NO分解率达88%.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络合爆炸法合成了La1.6Ba0.4MO4(M=Co、Ni、Cu)系列类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 XRD、H2-TPR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及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催化分解 NO的活性.结果表明:Ba的掺杂对于不同过渡金属的氧化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但都提高了过渡金属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催化活性,其中Ni基类钙钛矿的直接分解NO的催化活性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在环保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合评述了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环保催化方面的应用,涉及的反应包括CO氧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氧化、NO x 的分解与还原、臭氧分解等.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紫外及其漫反射光谱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测定。载体(氯球、r—Al2O3、TiO2)使金属叶咐吸收峰红移10~30nm,与推电子基的效应相一致。漫反射光谱证实聚合物负载的铁卟啉、锰卟啉、铬卟啉生成了氧络金属卟啉.而负载化铜卟啉、钻卟啉来生成相应的氧络金属卟啉。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金属卟啉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属叶绿素衍生物的制备及光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金属Cu、Fe、Co、Ni、Zn、Mn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稀土金属La、Ce、Pr、Nd、Sm氧化物在HClO4中溶解后在一定条件下与脱镁叶绿素合成过渡/稀土金属叶绿素。过渡金属叶绿素皂化可形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又可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过渡金属叶绿酸盐。通过研究这些金属叶绿素配合物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并与脱镁叶绿素或脱镁叶绿酸对比,对其谱图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制备镍钛类水滑石前驱体的方法制备其衍生物催化剂,用于富氧条件下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结果表明,镍钛类水滑石衍生物催化剂在410℃时对NO的转化率达到67%。该催化剂表现出以锐钛矿为主,含有少量氧化镍和钛酸镍的混合结构。硝酸盐物种是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7.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1.08V处能发生一个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即使在低至4.0×10-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阴极过电位降低了600mV。配合物EDTA-Fe(Ⅲ)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590mV。在这个体系中,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协同低温等离子体还原制备出负载在椰壳活性炭上的高分散铁基催化剂xFe/AC-φNH3-(t)。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探究催化剂制备中金属负载量、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NH3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催化剂分散性和催化还原NO能力的影响,利用XRD、XPS、SEM、TEM等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随着金属负载量、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NH3浓度及时间的提升,高分散铁基催化剂催化还原NO的能力逐渐增强,催化剂活性组分数目及分散性协同作用主导催化剂活性。5Fe/AC-10%NH3-(1)催化剂表面Fe3O4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表面,该催化剂在375℃时催化还原NO效率可达97.0%。随着催化还原NO反应的进行,Fe3O4逐渐被氧化成Fe2O3,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温气固悬浮反应实验台对水泥工业预分解炉中不同煤焦(烟煤和无烟煤)还原NO的反应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对还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煤焦由于自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其还原NO的能力有所不同;在生料存在下,生料明显地对煤焦还原NO的反应有正催化作用,大大加速了煤焦还原NO的能力.并且,生料主要是通过CaCO3煅烧分解生成的CaO起主要催化作用的,生料最终的催化作用决定于各氧化物催化作用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Pd/C催化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5-氨基-1,10-邻菲罗啉,利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还原剂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优化实验结果表明,5-氨基1,10-邻菲罗啉的产率可达92.9%.Pd/C催化水合肼还原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的加氢还原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O气体同CoTPP、NiTPP、CuTPF、ZnTPP四种金属四苯基卟啉络合物作用的情况,用分子轨道进论解释可能的电化学活性中间态MTPP(NO)x的形成及所体现的循环伏安性质,实验表明,金属卟啉对NO的活化能力为ZnTPP>CoTPP>NiTPP>CuTPP。  相似文献   

12.
利用OMI卫星资料计算N02地面浓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MIN02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上海市N02对流层柱浓度,提出了由对流层柱浓度计算N02地面浓度的方法。由上海市徐家汇区实地观测的近地面N02浓度数据,结合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2,得到经过订正的近地面NO2浓度,并与柱浓度计算得到的NO2地面浓度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由柱...  相似文献   

13.
金属卟啉及其NO吸附物的FT-IR漫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于FT-IR漫反射法研究金属卟啉(M TPP)[M=Fe、Co、Ni和Cu]以及它们在室温下吸附NO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Fe和Co(比起Ni和Cu)容易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FeTpp和CoTpp在室温下容易化学吸附NO分子,形成稳定的吸附物,分别产生1882.7和1695.1cm~(-1)谱峰。载体TiO_2对M-Tpp的IR光谱以及对NO的吸附没有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四苯卟啉(H_2TPP)及其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MTPP,M=Mn,FeCl,Co,Ni,Cu,Zn)对H~+通过W/NB界面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前文已作报道。本文研究上述两者对Fe~(3+)在W/NB界面迁移的影响,并根据实验事实提出可能的微观机理。 实验仪器、电化学测试方法及主要试剂的制备、纯化参照前文。主要结果如下。H_2TPP对Fe~(3+)在W/NB界面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机联用四电极恒电位测试系统研究FeCP_2(NB)/Fe~(3+)(W)在水(W)/硝基苯(NB)界面发生的电子传递以及四苯卟啉及其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MTPP)对上述电子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W/NB界面体系,FeCP_2(NB)被Fe~(3+)(W)的氧化表现为可逆单电子迁移,其微观反应历程预想属复相电子迁移机理,H_2TPP对上述体系不起促进作用,而各MTPP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nTPP与NiTPP促进作用最显著,FeClTPP作用微弱,CuTPP、ZnTPP、CoTPP却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位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反应法(CR)制备了原位内生TiB2/A1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润湿性、界面反应、搅拌。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的TiB2/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催化反应过程机理研究的现状,包括催化剂的表征、催化过程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研究体系。催化剂表征使用原位技术以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方法可以更好地阐述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催化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催化反应动力学模拟(Power-rate Law、Mars-van Krevelen Model、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产物监测(原位红外技术、原位核磁技术、暂态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量子化学计算等。其中,反应动力学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研究催化反应机制的技术之一。反应产物监测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量子化学计算只作为论证。  相似文献   

18.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