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测定了9Cr6W3Mo2V2钢的TTT和CCT曲线,研究了Si对该钢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表明,Si有促进珠光体转变的趋势,而对贝氏体转变,则在等温和连续冷却条件下,其影响不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1)
我们研究了一种少铬的高耐磨冷模具钢120Cr4W2MoV,用于代替Cr12型高碳高铬钢。这种钢的冶金生产工艺比较简便,共晶碳化物量少。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比Cr12MoV钢稍窄,但锻造工艺不难掌握,退火后的硬度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 这种钢可以采用低温淬火、低温回火和高温淬火、高温回火等不同热处理工艺,均可以得到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经过适宜的热处理,这种钢的机械性能优于Cr12MoV钢。钢的淬透性高,淬火操作简便。 生产实践证明这种钢的变形量很微,容易控制,耐磨性为Cr12型高碳高铬钢的3—4倍,有可能全面代替Cr12型高碳高铬钢以满足模具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金相热处理教研组工模具钢科研小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Z1)
前言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耐磨性高的冷模具钢是高碳高铬钢,其中含有12%左右的铬和1.2~2.35%的碳,有时加入少量其他元素如Mo、W、V等。我国常用的这类钢为Cr12MoV。每年的使用量很大。 Cr12MoV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变形较小。这种钢既可以得到一次硬度、又可以得到二次硬度。较低的温度淬火和低温回火时,得到一次硬度,此时硬度较高,但回火稳定性不足。高温淬火和高温回火可以得到二次硬度,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但大量的残余奥氏体不易消除。这类钢中含有较多的共晶碳化物,这些共晶碳化物在钢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热压力加工后,这些碳化物呈带状分布使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碳化物不均匀性标号高的钢,其横向强度比纵向低30~40%,而塑性低1/2~2/3。各向异性还使钢的变形难于控制,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铬,不适合我国资源条件。因此很需要研究出更经济的少铬的性能更好的高耐磨微变形钢来全面代替高碳高铬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冷变形对2Cr19Ni9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的2Cr19Ni9Mo钢经冷变形后会发生γ→ε→α'或γ→α'的应变诱发相变。随形变量的增加,α'马氏体含量呈指数关系增加,钢的强度、硬度以较大幅度呈线性关系增加。 相似文献
5.
Si对高Si/C比灰铸铁奥氏体枝晶数量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定向凝固方法,在没冷却条件下对不同成分灰铸铁的凝固过程运用微分仪进行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碳当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Si/C比的,Fe-C-Si合金的最小共晶凝固温度升高,并进一步分析了Si使高Si/C比灰铸铁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加的原因,提出了Si促使灰铸铁共晶共生区向右偏移的一论断,并利用出现奥氏体枝晶的临界冷却速度,并定量地描绘出了硅使得共晶共生区向左偏移的曲线。 相似文献
6.
7.
8.
用膨胀法及金相法研究了20Mn2SiMoV钢经780℃界间退火后奥氏体在600-650℃以及320-450℃温度区间的等温转变动力学。结果表明,经780℃不完全奥氏体化,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强,奥氏体分解的高温转变和中温转变孕育期与完成时间都延长,而且高温转变区和中温转变区明显分开,贝氏体区奥氏体转变具有不完全性。临界间退火后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与珠光体,中温转变产物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9.
W9Mo3Cr4V材料的低温热导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定了W9Mo3Cr4V材料在80K-300K的低温热导率,冷却介质采用液氮,试验采用稳态法,并使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金属材料低温热导测试装置".该试验数据精确度高,为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同时填补了该材料低温参数的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采用金相法研究铸态40Cr2MoNiV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显微形貌,测定了TTT曲线,并对铸态钢TTT曲线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华中工学院金相热处理教研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冷挤压模县钢65Cr4W3Mo2VNb。这种钢的碳及合金元素含量较低,碱化物不均匀性得到改善,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并兼有高的冲击韧性。 这种钢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简便。淬火温度范围较宽,回火后具有二次硬度,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进行气体软氮化。 生产实践表明,这种钢用于制造冷挤凸模,基本上克服了高速钢凸模容易折断和碎裂的现象,使用寿命稳定,并有显著提高。 新钢种作为冷挤压模具用钢,既节约了合金元素,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模具寿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Talysurf-6型轮廓仪,详细测量和分析了氮离子注入参数对W6Mo5Cr4V2钢二维和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如高度参数Ra、Rq、Rtm,间距参数Sm、S、λq和形状参数Δq、Tp%、Rsk、Rku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注入能量和注入剂量的不同,各评定参数的变化趋势也不同氮离子注入使W6Mo5Cr4V2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普遍下降,间距参数值有时增大、有时减小,出现不规则变化同时对不同注入参数的注入表面还进行了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函数分析,发现随注入能量和剂量的提高,在所观察到的频带范围内,各种频率的强度普遍降低,高频成分减少,表面自相关系数减小,使注入试件的表面变得光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基体钢65Cr_4W_3Mo_2VNb进行了压缩式形变热处理的实验研究,采用高温(900℃)及低温(550℃)不同变形量后分别进行油淬、270℃、240℃等温淬火,得到形变M及形变B M组织。观察了形变前、后M及B M组织及亚结构,用电子衍射法测定了形变过程中及回火后析出的碳化物,用x射线法定性地测量了Ar量及位错密度。研究了形变对M及B M硬度的影响及对回火后硬度的影响,已经查明:高温形变使该钢的二次硬化峰得到加强,低温形变使二次硬化提前出现。将高温形变热处理用于螺钉一字槽冷镦模可以简化生产流程,改善流线分布,提高模具寿命1.6~4倍。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3Cr2W8V模具钢进行了激光表面熔覆.所用的三种涂层材料分别为Ni基合金、Fe基合金和50?基 50%WC.在与硬质合金对磨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测定了摩擦系数、磨损率随滑动距离的变化曲线,并与基材的进行对比;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分析了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激光涂层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基材的耐磨性.其中50?基 50%WC复合涂层在一定的滑动距离条件下的磨损率比基材的下降约90%,其次是Fe基合金涂层(下降约80%)、Ni基合金涂层(下降约60%).耐磨性的改善与涂层组织中形成的大量硬质相和高硬度的未熔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Cr17Ni2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00℃以下加热,在晶界和相界存在未溶的(Cr、Fe)_(23)C_6型碳化物,1050℃加热淬火,残留的碳化物已全部固溶,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奥氏体化温度对显微组织中孪晶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影响,结合力学能分析可知,钢中存在的孪晶对韧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六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65Cr5Mo3W2VSiTi钢残留奥氏体数量、形态、分布及其回火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残留奥氏体对钢在不同组织状态下的强度、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冲击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变化规率,得出了高碳高合金冷作模具钢淬硬组织中存在有一定数量和形态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残留奥氏体可以改善其强韧性配合和提高疲劳抗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形变对奥氏体中温等温转变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对含微量Nb、Ti、B的极低碳Si,Mn高洁净钢和成分相近的工业钢X60及XTE355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奥氏体形变对γ→α转变、转变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样加热到1200℃均匀化处理后,快速冷却到奥氏体的非再结晶温度区变形70%再经500℃中温等温处理,能够获得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细化组织.纯净钢和工业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都在3μm以下,780℃变形的X60试样得到了最小的平均晶粒尺寸:X方向为0.99μm,Y方向为1.02μm.显著的晶粒细化效果是由于形变奥氏体的晶界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变形带和其他晶体缺陷提供了大量的有利形核地点,使γ→α转变时α相的形核率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W,V对Fe—Cr—Mn奥氏体钢辐照诱起晶界偏析和相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束辐照Fe-Cr-Mn(W,V)合金的结果表明,添加原子半径尺寸大的溶质元素W和V,可形成大量微细碳化物,增多相界面即增加基体中尾闾数目,能有效降低合金基体中点缺争过饱和浓度,减少空洞肿胀,同时有利于形成高密度位错环,减少它们相互间的间距 缩短点缺陷向尾闾移动扩散的平均自由程,导致点缺陷捕获溶质原子的机会减少,进而抑制辐照诱起晶界偏析,提高合金γ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超纯奥氏体不锈钢00Cr25Ni22Mo2N制造的汽提管在尿素生产环境下的腐蚀形态和机理。结果表明:该钢种在生产条件下产生非敏化态晶间腐蚀。其特征是腐蚀介质不仅沿晶界向钢的内部渗入,而且同时向晶界的两侧扩展,因而在管断面上观察到的晶间腐蚀路径较宽,但深度较浅并呈现漏斗形貌。电子显微镜观察、二次离子质谱、俄歇能谱分析及计算表明,这种材料晶界不贫铬、无第二相沉淀,但有磷(硅)的高度偏聚。晶界区磷的含量(约25%)比晶内高约三个数量级。作者认为,磷的晶界偏聚造成的与晶内在腐蚀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位差,是这种超纯奥氏体不锈钢非敏化态晶间腐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