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盆地地质构造、煤田构造、煤层埋深、水文地质等方面研究库拜煤田瓦斯地质规律,分析库拜煤田瓦斯分布特征,为今后库拜煤田的瓦斯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GIS支持下的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综合地质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沁水煤田南部地质背景和煤层含气地质因素的研究 ,筛选出含气量、构造部位、纯煤厚度、储层压力梯度、有效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因素 ,在综合地质选区模型上 ,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的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引入了煤层气可采度作为煤层气选区评价 (可采性等级区划 )的衡量指标 ,获得了一批表示煤层气可采性的新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域的圈定 ,划分出煤层气可采性有利区、较有利区、不利区三个等级 ,获得了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可采性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永安煤田低瓦斯赋存特征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福建省永安矿区瓦斯涌出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从古构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及火成岩侵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该煤田低瓦斯特征的因素,并对可能出现瓦斯含量超限的井田(块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灾害,本文根据矿井通风理论以及图论基本原理,在得到矿井瓦斯涌出现规律的前提下,建立了计算瓦斯在煤矿井下巷道中运动时,瓦斯流量分布情况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数理性质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到该模型用于现场瓦斯治理的方法。最后,通过在现场实际验证,表明了文中所述方法对于现场瓦斯防治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了基于本模型如何进行合理监测矿井瓦斯浓度,指导现场科学防治瓦斯灾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煤层瓦斯含量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就煤层瓦斯含量评价的方法、评价程度和工作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开采能力的提升,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日渐严重,目前一些矿井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已经达到全矿井瓦斯涌出总量的50%、甚至70%,极大地增加了矿井的通风负担与潜在危险隐患.本文在分析生产采空区与封闭采空区瓦斯涌出的不同成因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技术成熟、高效可靠、有针对性的抽放措施,保障井下作生能顺畅、安全进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压入式通风风管漏风对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分布规律影响颇大。本文以何家坡高瓦斯隧道通风为工程背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风管漏风工况下的瓦斯隧道通风案例,分析了漏风面积与漏风位置对隧道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风管出风口的射流作用导致掌子面靠近风管一侧无瓦斯聚集,而掌子面与出风口之间的涡流作用导致该区域出现大量瓦斯聚集;②风管漏风面积越大,漏风处上游涡流强度和下游射流强度越大,因此上游瓦斯聚集程度与下游瓦斯稀释程度越明显,两者均随着漏风面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③风管漏风位置越靠近掌子面漏风处上游瓦斯聚集的程度越明显,瓦斯聚集的增量随轴向距离呈指数减小的关系,风管位置越远离掌子面漏风处下游瓦斯的稀释与扩散程度越显著,瓦斯浓度减小的程度随轴向距离呈指数增大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监测及传感器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煤层瓦斯分布状态的研究是有效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煤层瓦斯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相关研究仅局限于单个因素对煤层瓦斯分布的影响,缺乏系统性。在已测定煤层瓦斯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煤层的储气、地质、工作条件,基于AHP提出煤层瓦斯分布状态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该评估体系可以有效综合评定煤层瓦斯的储存状态,指导矿井的瓦斯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瓦斯隧道掌子面上不同的涌出位置对隧道内的瓦斯扩散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基于何家坡大断面隧道穿越一定交角煤层的工程背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5个不同涌出位置的瓦斯在隧道内的扩散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隧道掌子面可划分为3个主要的瓦斯涌出区域,即风筒对侧左下部分(区域Ⅰ)、靠近风筒侧右上部分(区域Ⅲ)和中间部分(区域Ⅱ);瓦斯自掌子面涌出后向洞口扩散的过程依次可以概括为瓦斯聚集、瓦斯扩散与瓦斯稳定分布3个阶段;区域Ⅰ、Ⅱ与Ⅲ涌出的瓦斯分别在0.4H、0.8H与1.3H范围内聚集,并分别在1.2H、1.4H与1.9H范围内扩散,最终分别在1.2H、1.4H与1.9H范围以外稳定分布于拱顶稍偏向风筒对侧,其中,H为隧道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内瓦斯监测传感器的布局提出了优化方案,可为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监测及传感器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系统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沁水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构造聚煤盆地,也是国内首个实现煤系天然气商业化开采的区块。盆地内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目前产能已超过2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以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热演化、沉积体系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沁水盆地两期生气都是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煤系赋存状态为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断裂及陷落柱发育区含气量低;区内煤层埋深呈现北部深南部浅,中部深东西部浅的特点,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煤系天然气含量大;沉积体系影响煤层的空间展布;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着煤系天然气的形成和保存,弱水动力区为煤系天然气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瓦斯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龙泉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低浓度瓦斯利用方案,并对其相应的投资及效益进行了研究,指出充分利用抽出的瓦斯不但可以使煤矿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部斜坡,为山西组3#煤层发育区,井区周围厚度在5.6m左右。钻遇山西组3#煤层顶界的深度为450m~475m。井身结构为二开结构。文章总结了14项钻井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东曲煤矿在22108采空区、22107采煤工作面中的瓦斯抽放技术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珉 《山西科技》2014,(1):142-144
通过对铁炭窑沟煤矿井田开拓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田地质构造、老窑范围、煤层及水文条件、资源整合矿采空区等对井田开拓开采均未造成影响;井田开拓方案是将井田内的15号煤层划分为一个开采水平,+1142水平。15号煤层分为3个采区,先开采一采区,然后依次开采二、三采区。  相似文献   

17.
从地层,构造,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煤的变质程度,煤质,煤储层含气特征的分析,指出该区煤层气具有开发价值,且南部较北部开发条件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尧煤矿瓦斯动态分析,应用计算方法进行了防突预测,并对此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侯甲煤矿为例,对高瓦斯矿井的瓦斯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侯甲煤矿在瓦斯防治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防治经验,包括通过优化巷道布置来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和通过大面积施工煤层瓦斯抽放钻孔进行瓦斯预抽,降低煤层的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20.
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含气量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沁水盆地南部四个矿区不同深度的3号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方法对煤样的孔径、裂缝和孔隙连通性、渗透性以及吸附性进行表征,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以及水动力特征,研究该地区3号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地质因素。研究区处于一个大型复式向斜构造上,3号煤层煤样总比表面积和总比孔容积与煤层埋深呈负向关系。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生气能力较强,顶底板密封性较好。盆地接受大气降水,从向斜翼部流向轴部,有效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研究结果表明,该区3号煤层含气量主控地质因素包括:煤岩类型、孔裂隙结构、水动力特征以及顶底板封闭性,煤层气的富集是上述几项地质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