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民》中有一半的诗歌是反映女性生活的,本文即以此类诗歌为依据,分析《诗经》时代女性的客、德、婚姻及悲剧命运,从而窥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3.
作为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国风》中涉及许多与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这些植物塑造的各种情感审美意象对后世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4.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经·国风》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而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界风雷泉、动物界鸟兽虫禽等声音的描写,也包括人类社会劳作、祭祀等声音勾勒。这种大量的声音意象描写是在自然与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不仅反映出先民对以声音为中介的意象审美感觉的创造,同时也蕴含着丰富且具体的社会文化意蕴,对整个后《诗经》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戴海敏 《科技信息》2010,(31):I0160-I0161
本文从《诗经·国风》里出现的花草和女性形象中归纳出两者相互间的关系,重现女性的生活场景图,试图探究女性在诗经时代的地位变迁和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7.
房瑞丽 《开封大学学报》2003,17(4):29-32,39
<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王风@君子于役>、<郑风@溱洧>、<唐风@葛生>、<郑风@女曰鸡鸣>、<秦风@蒹葭>六首爱情诗,表达了人类的基本情感,揭示了传统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积淀.它们侧重于探测人物内心世界的角度,在表现人类至情方面具有开山之功.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诗经·国风》多被认为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剥削压迫的强烈反抗,是下层百姓的民歌创作。而结合周代的礼乐文化背景,根据风诗中的衣饰描写、生活状态等判断,国风实际上彰显了浓厚的贵族文化,体现了贵族的生活情调和审美好尚,可考的作者也多为贵族,因而其并非中下层民众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显示出诗歌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比如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对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而人物形象塑造作为《诗经》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研究史上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诗经》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塑造的种类繁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形象群体,也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体现了周代婚姻作为礼之本,不仅是关乎家庭的大事,更是关乎王朝基业的大事,有着深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前人们侧重于从政治、思想、伦理和哲学方面研究《诗经》,其实从《诗经》中能解读出较明显的经济意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农时意识,生产力意识,市场意识和区域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文学的自觉首先反映在诗文的内容上,是《诗经》在“情”的领域的奋力开拓.所谓“文学自觉”还包含着对文学艺术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的重视.《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的诗性醒觉,同时也是“文学自觉”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时期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有明显的审美差异,表现在审美形态、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这种差异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诗经>邶、鄘、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诗经·关雎》审美谈--兼与程俊英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南·关雎》是传诵千古的名篇,用当代美学理论对之进行新的观照,其审美价值是:一,对女性的尊重和外貌美与心灵美结合的爱情观;二,虚实相生及"快适度"的艺术表现手法。体认其审美价值对提高人们的人文精神及审美观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考察了《诗经》中时间、空间、时空交织的具体表现形态 ,归纳出常式和变式两种表现形态 ,其中变式表现形态又包含了象征手法、心理时空、转换时空等方式。以上表现既服从于《诗经》具体诗篇的叙事或抒情的需要 ,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文学的精华部份,对唱情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情歌既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也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布依族妇女作为情歌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千百年来的传唱中,被塑造得十分美好,集中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诗歌这座百花园中,《诗经》中的情歌可谓花龄最长,然而,她却永不凋谢。那里无论是情人相会、美丽憧憬、坚贞誓言、新婚燕尔,还是弃妇怨夫、悱恻缠绵、幸福破灭、心灵破碎、虽然都没有摄魂夺魄的怦然心动,可是却让你进入了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境界,让你整个身心融进了真情,化成了一抹淡绿,一丝清风,一缕惬意。这就是《诗经》情歌独特的古朴美所在,这里充满着古朴的情爱美、古朴的直率美、古朴的悲剧美、这里欢快和痛苦交织,幸福和伤感交织,真是愈读愈美、愈品愈美、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