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学术领域之一。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潘建伟、杜江峰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论述了量子信息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国家、单位、个人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量子信息科技之所以能快速起步并获得蓬勃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数学是从欧美现代数学移植过来的,其中拓扑学在中国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数学分支,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引发关注。本文基于中国部分拓扑学家学术谱系的角度尝试来探讨该问题:通过绘制中国部分拓扑学家学术谱系,并分析其结构特征,由此探讨拓扑学的中国学术传统,得出拓扑学学术传统在中国已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数学是由欧美现代数学移植而来,其中现代数论在中国是发展较好的一个数学分支之一,这引发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现代数论在中国成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通过绘制中国部分现代数论家学术谱系,分析其特征,由此探讨现代数论的中国学术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学术荣誉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取得成果的承认,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持久动力之一.学术荣誉包括引用、奖励和命名三个层次.职业科学家一般按此层次递进追求其学术荣誉.在科学初步普及的中国,杰出科学家应该在提高引用率(SCI)的基础上向更高层级的学术荣誉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科学》2012,(1):20-20
多粒子纠缠态的实现是量子网络和量子计算研究的一个关键。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能够操控14个被捕获的离子。然而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光子相对于其它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光子更容易传输量子比特,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学术谱系书写在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均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拟对科学家们自己进行的谱系书写行为展开较为系统的编史学研究,由此看到:(1)尽管科学家书写的学术谱系存在着类型和风格上的差异,但他们书写学术谱系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建立学术群体的内部认同、构建学术传统,以推进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2)学科发展经常伴随着谱系书写,这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科学史与科学之间、学科史与学科之间的依存关联,科学史家应对此保持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及其传统的移植、构建与传承对于后发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昆作为一名"庚款"留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才,并形成了清晰的学术谱系。文章在考察该学术传承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学术传统,即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以半导体超晶格研究为主要方向、善于运用简化模型方法以及坚持严谨的科研作风。  相似文献   

8.
正量子物理学世界级大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答案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年前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其中,“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在列。他的头衔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量子信息科学迅猛发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2,(21):14-15
<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会掷骰子,万事万物都具有确定性。由于觉得过于不可思议,他形容量子纠缠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而这次三位科学家的发现,推翻了他的部分理念。近期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此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量子通信     
正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量子密钥分配、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技术。量子通信因其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特性而成为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从1993年量子通信概念和量子隐形传送方案的提出,到1997年未知量子态远程传输的首次实现,到2006年超100公里诱骗态量子密钥  相似文献   

11.
在此前关于中国粒子物理学史及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研究的基础上,从两个层面讨论中国粒子物理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中日对比,得出我国粒子物理学研究传统阙如、精神传统淡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多起学术不端行为的相继曝光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学术生态的关注.付费出版、学术管理行政化和考评机制的数字化等相互交织促动,明显已形成中国学术生态日渐退化的恶性循环链,注定要让中国学术界在无望的期盼和焦灼的浮躁中平庸堕落.中国学术生态有无治理重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学术规范、学术传统重建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违规的现象依然弥漫于整个学术界。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一文多用,一稿多投等现象蔚然成风;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拉关系、怕马屁、抢资源、买版面甚至制造“思想”等大手笔的“战略”举动也频频“露脸”。透视这些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学术违规与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的学术传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规范化”之间出现了冲突,造成学术研究不独立;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学术研究制度,学术研究中的自律、  相似文献   

14.
一个统一的科学范式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本体论理论。正在形成的信息科学范式的本体论理论是什么?这是当代信息哲学研究的问题。霍基奇奈尔设想了一个信息科学范式蓝图,由于缺乏对信息本质的探索,他的范式更像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范式框架,但其提出的本体论规律却具有很强的时代创新性。当代物理主义信息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妥协和计算主义信息哲学搁置本体的态度,使它们无法为信息科学范式提供合适的本体论内核。但辩证唯物主义信息哲学依据其对存在领域的根本变革,不仅提供了一个最大外延的且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哲学信息概念,还十分契合于霍基奇奈尔提出的信息科学范式的本体论规律。因而,在双重批判(哲学对科学的批判与哲学对自身的批判)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信息哲学能够提供信息科学范式所需的本体论内核。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学在20世纪初全面接触,至30年代,虽然西医在人数上仍处于劣势,但双方的学术地位发生了转变和置换,其重要表征是:西医取代了传统的太医院全面进入国家卫生行政系统,西医的文化优势逐步确立和巩固,市民阶层的西医观念日益形成,西医在临床诊疗上的技术优势逐渐凸显。这些变化不仅揭示出中西医在近代中国的学术流变和发展方向,还在客观上颠覆了旧有的医界状况,即传统中医一统天下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西医呈强势发展并与中医一起构成中国近代医学的二元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0日,由山东省政府参事、省科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担任领衔科学家的山东省科协第三期"泰山学术沙龙"——"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围绕"传统文化对科技的作用"的沙龙主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暨《二十一世纪》杂志创始人陈方正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刘钝研究员、南开大学李建珊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郭世荣教授、  相似文献   

17.
学术规范与学术独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学术界提出重建学术规范的问题,最初着眼的是学术表达的技术层面,比如强调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反对抄袭和剽窃,批评不实的炒作等等,这都是有益的。但学术规范的重建,仅仅强调技术层面,有它的局限性。中国的学术传统可以上溯两千多年,而现在学术界心目中的规范,主要是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学术规范毕竟不同于工程技术规范。在人文领域中,学术和思想是互相渗透的。思想创造本身往往不受规范约束。有些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的论著可能因为思想的苍白而一钱不值,有些充满思想活力的论著又可能不合乎常规的表达范式。在人文…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学术结构悄然发生了改变,由传统学术体系逐渐向现代西学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中国萌发了早期的科学家、科学学会、科学期刊、科学交流等科学体制化的标志因素,尤其"科学士绅"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较为广泛的传播,由此催生了科学体制化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将于1981年9月4日至7日在基尔大学召开“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将讨论由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而产生出来的物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哲学问题。在会议期间、科学家们将交流“因果关系与量子力学”、“时间与因果关系的不对称现象”“绝对和相对的空间与时间”,“时间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相对论与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过去120—140年信息科学和信息学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历史,发现术语“信息”、“信息科学”和“信息学”出现于各种传统学科的信息研究中。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发展趋势使我们提出下面建议:信息科学就是信息学,作为一门统一信息的科学,基于自身统一的信息概念和理论,它正在发展成为一门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