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迪 《科技信息》2010,(15):52-53
本文结合以太交换机中的二层组播IGMPsnooping协议和交换机三层组播的硬件转发基础,提出在二层网络中IP组播的精确IP转发方案,使交换机在二层以太网中对IP组播的转发准确度能够达到三层组播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IGMP Snooping在Intel IXA架构上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对组播查询报文的监听,在IXP2800网络处理器上实现了消除冗余组播报文和快速转发组播报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组播的局部标签聚合方法,通过查找入口标签边缘路由器中保存的节点表,得到与已有组播树具有最大匹配的组播子树.在此组播子树上,因为不同的组播会话具有相同的路由,可给这些组播会话分配相同的标签,而不需要整个组播树的完全匹配.通过性能分析表明,可进一步减少网络中的标签数量,有效的提高扩展性和可靠性等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临时性、少量信息群发业务模型,提出一种多目标组播路由协议,利用已有的单播路由信息实现组播发送功能。中间节点根据组播分组中目的节点的地址和路由信息,结合本节点路由表或转发表,对相关目的节点执行转发。协议无需维护组播树和组播成员状态,可在任意提供路由表或转发表的单播路由协议基础上工作。在该应用模型下,协议的分组递交率性能与单播路由协议相当,发送开销比单播和其他组播路由协议大大减少,控制比特开销也较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媒体组播协议的研究,发现在组播树中的路由节点发生故障后,树中节点将分散为若干个不同QoS需求的子树,通常的做法是将子树的所有节点重新发起构造成新的组播树.通过增加对子树受限QoS信息的描述,在组播树中路由节点发生故障之后,只是按照子树的QoS信息重新构造新组播树,子树构造不成功时才进行所有节点的构造.仿真试验表明,在路由节点故障情况下子树的构造成功率平均超过80%,同时这种方可缩短组播树故障恢复时间并降低重构开销.该算法还可以提高组播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带标号的有根无序树的数据库的索引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索引方法,首先挖掘频繁子树,并从中挑选出有判别力的子树作为索引属性,然后将索引属性集合中的子树转换成序列,并将索引组织成前缀树的形式.给出了在此类索引树中进行搜索的算法,并用Apriori剪枝和最大的有判别力的子树来减小搜索空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于路径的索引方法相比,这种基于频繁子树的数据库索引在索引大小和查询代价两方面都有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的社会性和移动性,以降低消息组播过程中的网络开销为主要目标,设计了基于社区的组播路由机制.首先,提出了用于路由转发决策的社交度量、用来衡量节点间亲密程度的朋友关系度量,以及用于衡量节点在网络中活跃水平的联络系数.其次,针对当前消息所携带的目的节点,在社区结构中采用等待-对比-分离的策略产生动态组播树,进而实现多目的地消息的寻路.将该机制分别与基于社区的单播路由机制(CBUR)和基于社交差异的组播路由机制(SDMR)在不同数量的目的节点情况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明显降低网络开销并且在不同性能上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可用带宽的PIMSM组播路由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带宽测量模块和基于可用带宽的OSPF单播路由模块,并与硬件转发引擎结合,在高速宽带路由器上实现基于可用带宽的PIMSM组播数据包的线速转发.测试结果显示组播路由器能自动根据网络实时可用带宽状况选择最佳可用带宽路径路由,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现有基于分支路由器的组播路由机制能有效减少转发状态并提高可扩展性,但这些组播路由机制的加入时延较长,且对分支路由器失效的适应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分支路由器的快速分支组播(fast branch multicast,FBM)路由机制。FBM结合了已有分支组播路由机制的优点,并通过为接收者预先建立临时转发状态而加快组播加入过程。在NS2中对FBM和其他相关协议进行了实现。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BM不但可以加快组播加入过程,而且能对组播转发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快速适应分支路由器的失效。  相似文献   

10.
现有基于分支路由器的组播路由机制能有效减少转发状态并提高可扩展性,但这些组播路由机制的加入时延较长,且对分支路由器失效的适应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分支路由器的快速分支组播(fast branch multicast,FBM)路由机制。FBM结合了已有分支组播路由机制的优点,并通过为接收者预先建立临时转发状态而加快组播加入过程。在NS2中对FBM和其他相关协议进行了实现。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BM不但可以加快组播加入过程,而且能对组播转发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快速适应分支路由器的失效。  相似文献   

11.
QoS组播路由算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组播路由和网络服务质量(QoS)是目前和下一代Internet的两个重要研究课题。QoS组播路由作为这两个研究课题的融合,是亟待解决的NP-完全多目标优化问题。结合QoS组播路由算法的问题模型与数学描述,依照不同标准对现有的QoS组播路由算法进行了分类,就当前QoS组播路由算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比较了典型的QoS组播路由算法,提出了目前算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s)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移动无线网络.在Ad Hoc网络体系中,路由技术至关重要.覆盖组播(Overlay multicast)路由协议是解决组播路由协议的一种有效的方案,是在物理链路上构建一个虚拟或者是逻辑的网络,其中的每个虚拟连接都是下层的物理链路的单播通道.主要是从如何构建一个覆盖组播的角度系统地描述了当前典型的覆盖组播路由算法,并比较和分析了这些算法的特点和适应情况.最后结合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指出覆盖组播路由算法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IP组播路由结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因特网协议(IP)组播路由协议在结构上可分为基于源和基于组的两类转发树结构.把这两种组播路由结构在扩展性能、对单播路由算法的依赖性、业务量拥塞特性、网络的额外开支量以及对源IP地址的依赖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它们在不同应用场合的优缺点,为两种结构的路由协议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链路选择函数的时延约束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基于链路选择函数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约束组播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在构建组播树过程中目的地开销和网络开销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实际应用要求,从综合优化网络开销和目的地开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链路选择函数及相关组播路由算法,该算法不仅提出了新的链路选择标准,并且改进了节点的搜索过程,综合优化了网络开销和目的地开销.由算法的仿真分析得出,该算法在组播树的总代价和平均延迟上优于DDSP(Destination-Driven Shortest Path)算法,取得了良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组播路由技术因路由单一而导致的不能满足多源组播网络中流量均衡的问题,基于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组播流量均衡的方法--LDA(load distribution algorithm)。LDA主要包括选择候选路由和组播调度两个模块,通过与常用的特定源组播路由协议(PIM SSM)相结合,从整体上考虑均衡网络负载的同时,一方面减小了组播数据包传递的时延,另一方面减小了丢包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PIM SSM的基础上,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组播数据传输时因排队造成的过大的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覆盖网络的组播作为一种新的IP网络组播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双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求解VPON网络环境下的QoS(服务质量)最优组播路由的方案.该方案在选择路由时综合考虑链路的可用带宽及节点的剩余处理能力,并运用一种基于改进的双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MTLRNN进行求解,与其它启发式组播路由算法相比,该方案在满足应用的QoS要求的前提下,使全网的负载分配更加均衡,同时在解的有效性及接纳的组播应用会话数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如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协议的性能受目的节点位置移动影响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位置服务的路由策略?该路由策略通过在路网中引入分布式位置服务器来协助数据分组转发,分布式位置服务器除了定时维护其辖区内车辆节点的位置信息并存入本地节点位置表外,还定时与邻居位置服务器交换本地节点位置表中的信息并保存于邻居表?基于这些节点位置信息表,在路由策略中,发送节点首先将数据分组转发至本地位置服务器,继而本地服务器根据本地节点位置表或邻居表中目的节点的相关信息做下一步的路由决策,直至将数据分组转发至目的节点?结果表明,在节点高动态移动的车载Ad Hoc网络环境中,基于分布式位置服务的路由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分组投递率并降低路由开销, 且更能适用于网络拓扑捷变的车载Ad Hoc网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以通用层次网络模型(PNNI)为基础的,支持带宽-时延约束的动态层次组播路由算法(delay-band-width constrained PNNI hierarchical multicast routing,DB-PHMR).为实现组成员的动态跨域加入,设计了跨域分支计算、中间域内分支细化以及目地域内嫁接点优化等3大步骤.对所构建的跨域组播树不存在环路进行了理论证明.仿真结果表明,DB-PHMR不仅解决了PNNI模型下的时延-带宽约束的动态跨域组播路由问题,且能与各种信息聚集方法无缝结合,在实现信息压缩的同时保持了与平面路由近似的路由效率,实现组播路由在大规模网络下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组播路由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说明组播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目前的组播路由算法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了组播路由算法的分类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非常有限的流表容量使其存在严重的流表溢出脆弱性问题,为此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易于管理路由规则的新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装箱优化的路由聚合算法,并进一步提出了流表溢出攻击的防御方法。采用传统的基于基数树的路由聚合算法产生初步聚合后的流表项节点,将其划分为包含不同数量节点的若干个流表项规则组,并基于装箱优化问题求解得到每个流表项规则组的新转发地址,再将转发地址修改后的流表项规则进行二次聚合,从而有效减少交换机流表中的流表项数量,达到防御流表溢出攻击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流表聚合率达到了54.9%,优于传统的基于基数树的路由聚合算法,并使得达成流表溢出攻击的攻击数据包数增加了125.8%;该方法可显著增加流表溢出攻击的实现难度,有效缓解流表溢出脆弱性问题,提升软件定义网络对该类攻击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