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健辉  缪绅裕  王厚麟  钟文越 《广西科学》2008,15(4):431-435,440
运用石蜡切片法,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种皮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用PAS反应显示细胞内淀粉粒分布,研究细胞内淀粉粒的含量.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的种皮的发育开始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的时期,开始时在雌配子体的周围形成比较薄而且致密,颜色较深的几层;随着种子的不断发育,从种子的横切面可见,种皮可以明显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三部分.这三部分种皮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外种皮是几层扁平状硬化薄壁细胞;中种皮细胞较多,细胞层较厚,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壁厚;内种皮细胞受到发育的胚的挤压,比较扁小,排列紧密.另外,PAS反应显示出,中种皮与内种皮所含的淀粉粒比较丰富,特别是在种子发育的初期,形成了一层富含淀粉粒的细胞层,这层细胞所含的淀粉粒随着种子的发育越来越少,这与种子发育过程需要分解淀粉粒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一种较原始、较古老的单维管束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华南五针松的分布变迁对其野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的华南五针松分布点和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华南五针松适生区及未来变迁规律,并通过气候变量贡献值、置换重要性值及刀切法揭示影响华南五针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curve, AUC)均大于0.995,模拟结果可靠;最暖季度降水量是影响华南五针松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当前时期,华南五针松适生区主要位于广东北部、广西以及贵州南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7%。在未来不同气候背景下,华南五针松适生区的面积和分布发生显著改变,2041—2060年,其总适生区面积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61—2080年,其总适生区面积随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将广西除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广东西北部、贵州南部边缘等华南五针松的稳定适生区作为应对...  相似文献   

3.
油松树脂道结构及与树脂产生和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树脂道由上皮细胞围绕着引长的胞间隙构成,在上皮细胞外又有2~3层鞘细胞。它们在各类器官中均有分布,除胚珠外树脂道都以裂生方式发生,但是在不同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从树脂道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上皮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树脂的合成,但由质体、线粒体、核膜和内质网合成的树脂及由高尔基体和细胞质合成的树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质膜分泌至原生质体之外,然后,分泌至质膜外的树脂则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细胞壁分泌至树脂道腔中.  相似文献   

4.
邻体截光率对华南五针松构件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茂兰喀斯特山地森林中 ,根据植物构件理论 ,探讨了邻体截光率对华南五针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总分枝率、当年生枝条数、当年生枝条长度、当年生针叶束数、当年生针叶面积 ,均随着邻体截光率的增加而减少。华南五针松以上构件特征随着华南五针松基径级的增大而受到的邻体截光率的影响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草莓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等五层细胞构成。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多呈封闭的同心圆结构。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腺质绒毡层在原位解体。相邻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有胞质通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内质网减少,质体增多。小孢子第一次分裂不同步。发育成熟的2-细胞雄配子体内含物有差别:一种在营养细胞中累积了大量淀粉粒和油滴;另一种在营养细胞中很少见到淀粉粒和油滴,但高尔基体、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丰富,在质体中仅含小的淀粉粒。不同的花粉管中淀粉粒数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茂兰喀斯特山地华南五针松邻体干优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邻体截光率和邻体干扰指数模型I =∑Ni =1 Si·S-1·di-1,对与贵州茂兰喀斯特山地原始森林中华南五针松个体生长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 :华南五针松个体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均与邻体截光率和邻体干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了邻体的干扰指数和截光率对华南五针松的生长较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狭叶锦鸡儿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 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 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被角质层.3) 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膨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完整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 开花当天,部分通道细胞细胞壁发育完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为角质层、细胞壁外层和细胞壁内层;5) 角质层在相邻的通道细胞间连续分布,呈波浪状.花柱道中内含物紧贴角质层分布.根据观察,狭叶锦鸡儿花柱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的特点,属另外一种通道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8.
壳菜果树脂道发育过程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组织化学研究发现,壳菜果初生结构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个不同阶段中,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细胞中的多糖与树脂含量呈正比消长关系;树脂道细胞形成多糖和树脂的时间晚于基本组织细胞,此结果提示,树脂主要由基本组织细胞经多糖转化形成后传输到树脂道上皮细胞,再由上皮细胞分泌到空腔,树脂道上皮细胞担负的主要功能是泌脂而不是合成树脂。  相似文献   

9.
用邻体光率和邻体干扰指数模型I=N/∑i=1Si.S^-1.di^-1,对与贵州茂兰喀斯特山地原始森林中华南五针松个体生长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下体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均与邻体截光率和邻体干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了邻体的干扰指数和截光对华南五针松的生长较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树脂薄切片的甲苯胺兰O-PAS反应结合苏木精整体染色法,对秦艽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胚珠发育早期,其任何部位均未见淀粉料,稍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粒,再从合点向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两个高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成熟胚囊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  相似文献   

11.
滇重楼切块繁殖不定芽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滇重楼切块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及其组织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仅在根状茎的节上发生,切块上的不定芽,起源于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为直接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从淀粉粒的分布等情况推测,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这正是自然状态下1个根茎只能产生1个芽的原因.滇重楼切块繁殖的机理是顶端优势的打破.  相似文献   

12.
Hg^2+对莼菜冬芽叶结构和淀粉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Hg^2+对莼菜冬芽进行处理,观察叶的显微结构变化,观察到在处理后的短时期内,冬芽的老叶片、叶柄、幼叶等结构与对照的相应部位无明显差异,所含的淀粉粒也与对照中所含数量相当;但是长时间处理时,观察到老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均受到破坏,叶肉细胞解体,细胞内含物流入胞间隙;叶柄结构不受影响,只是原来含有的大量淀粉粒消失殆尽;幼叶的结构受影响不大,但其所含淀粉粒却大大减少,尤其以上表皮下一层细胞中淀粉粒  相似文献   

13.
花生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花生实生苗的幼对接种于MS固体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发生 ,用PAS染色法观察了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在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中 ,淀粉表现出两次积累高峰 ,第一次在胚性细胞团中 ,淀粉粒大而密集 ;随着胚性细胞的分裂 ,淀粉逐渐被消耗 ,到多细胞原胚期胚体内淀粉趋于消失 .球形胚期 ,淀粉粒又开始积累 ,出现第二次积累高峰 ;到成熟胚期 ,淀粉积累只限于生长点区域淀粉的两次积累高峰为体细胞胚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4.
指出日本金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存在于皮层中;成熟的树脂道由1层上皮细胞和2~3层鞘细胞包围着胞间道构成;树脂道来源于原形成层束外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以裂生方式形成胞间道,腔道的扩大主要依靠鞘细胞插入上皮细胞层和上皮细胞本身的切向延伸而形成,同时伴有上皮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15.
草莓组织培养细胞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的茎尖和茎节在添加适当浓度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试管苗. 分别取不分化的愈伤组织、分化的愈伤组织及小苗的幼嫩叶片常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分化的愈伤组织细胞, 液泡较大,细胞质较稀薄,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不容易看到; 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细胞,液泡较小,细胞核明显较大,核仁清晰可见,亦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以及淀粉粒; 已发育的幼嫩叶片细胞观察到有大量的叶绿体分布,其内部结构复杂,不仅基粒数多,基粒内囊体个数增加,而且基粒中片层密集,并可观察到大量的淀粉体.因此,草莓外植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物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这可以作为鉴别早期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的指标,并还可以作为选择适宜培养条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花粉粒亚显微结构特征,为评价忍冬种质资源、品种分类鉴定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金银花农家品种植株、茎、叶、花和花粉及外壁雕纹进行形态分类鉴定,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8个主流农家品种形态性状特征及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及外壁刺状雕纹等均有一定差异。四季花植株杆冠明显,北花1号灌丛状,金银花24号花蕾疏被柔毛,花粉粒呈球形,外壁具极密的刺状雕纹;北花1号和四季花的花粉粒呈三角状球形,外壁具密粗刺状雕纹;大毛花茎枝及花蕾密被长柔毛,金银花16号花蕾密被腺毛和针状短毛,金银花1号、金银花15号及金银花23号花粉粒呈钝三角状球形或类球形,外壁具稀疏刺状雕纹。金银花农家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为品种分类和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茭白生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萌发期、分蘖期、苗端增粗期、休眠期。生长锥在各阶段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两层细胞。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原套细胞在叶原基发生位点上的平周分裂。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在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所形成的幼叶叶腋内,发生的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促仗腋芽原基外突。不定根发生的最早阶段约在苗端倒数第5节间的上部,起源于幼茎外围堆管束的外侧一层薄壁细胞。茭瓜是茎的变态,它的侧生腋芽退化,没有膨大。茭瓜的膨大可归因于:基本组织的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和胞间隙扩大等。茭白苗端的淀粉分布及消长规律与苗端的分区结构和器官发生都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可采割枫香树(LiguidambarformosanaH.Resin)的嫩枝和主茎解剖学观察,弄清了枫香树主茎树胶管的发生发育及分布规律:二年生嫩枝横切面上未发现有树胶管形成。在主茎次生木质部中的垂直与横向树胶管分别由形成层的纺缍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衍生而来,以裂生方式发生和发育,分布于当年年轮线靠晚材部分,当年形成的树胶管具泌脂能力。次生木质部垂直和横向树胶管联结成二维系统。根据树胶管的发生发育及分布规律,提出相当的采脂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筋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叶片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筋仔树的叶是异面叶,表皮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随发育的进行而增大.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间具有贮藏组织.叶脉维管组织发达,具四级叶脉组成脉序,第一级、第二级叶脉类型属半周韧、有限维管束;第三级、第四级叶脉类型属外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