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界对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研究的深入,郭沫若的旧体诗创作也备受关注。对其抗战时期旧体诗的研究视野不断深化,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对比郭沫若新诗与旧体诗,探索不同诗风及抗战时期旧体诗多产的原因;二是将郭沫若旧体诗创作放在抗战时期旧体诗创作繁荣的大背景下考察;三是具体分析郭沫若旧体诗的风格;四是将郭沫若抗战时期旧体诗与其他作家旧体诗进行对比,分析他们的不同特色。总体研究倾向: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2.
日本封建时代的地方自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封建时代的地方自治权 ,既有相当于西欧“特恩权”的“不输”、“不入”权 ,像威尼斯那样实行自治的城市———、平野、博多等 ,还有农村自治组织“”。幕府时代实行权威与权力二元分离的间接统治体制 ,天皇和将军分别是权威性君主和权力性君主。将军名义上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实质上只是天领 (直辖地 )和大名的君主 ;大名是大名领国的君主 ;大小主独立行使领地的统治权。德川时代的“町役人”和“村方三役”全权管理城下町和农村。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中,贤臣是国家的栋梁和支柱,而奸臣则危害严重。奸臣轻者导君为恶、挥霍浪费、贪污肥私、鱼肉人民、自私自利;重者制造内讧、弑君篡位、通敌卖国、排斥忠良、滥杀无辜,所以忠奸之辨是耗费君主、臣子们精力最大的工作。在封建专制政治体制下,君主意志凌驾于国家和人民意志之上,所以臣子贤否,主要取决于君主,"君明臣良,君昏臣佞"。  相似文献   

6.
玫瑰飘香日     
传说在远古时代,上帝要为各国的君主分配财富,包括山川、河流、土地、气候等等。这一天,各国君主准时到达,并从上帝手中领到了财富。唯有保加利亚的君主来迟了,没有分到。上帝觉得对不住他,便分别从其他君主那里收回极少的但也是最好的一部分财富,赐予了保加利亚君主。于是,保加利亚这块不大的土地得天独厚,拥有了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保加利亚人自豪地称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相似文献   

7.
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指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君主的实际权力和地位差异很大。立宪君主制形式上分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在议会制的立宪君主制度下,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的政权,处于象征  相似文献   

8.
青海西宁市西山君主绢蝶生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8月到2009年7~8月,对西宁市西山分布的君主绢蝶(Parnassius imperrator Oberthur)活动的生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根据所选的四个样方的数据统计,得出了目前西山上君主绢蝶的最适宜生境类型,且生境类型一旦遭到改变或破坏,君主绢蝶的生存也要遭到严重威胁。为以后人工绿化的实施、保护和深入研究君主绢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君主观念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的君主观念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董仲舒的君主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蓝本,通过吸收墨家的天志思想、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而形成的,明显地呈现出对先秦诸子思想综合吸收的特点。可以说,董仲舒的君主观念是以儒家面貌出现的诸子思想的综合体。他的君主观念的形成。对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1892—1978)创作于1904—1912年间的少年诗稿。郭沫若的出名更多地在于他那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诗歌",如《女神》,但他同时也写自传。论文从比较的视野对郭沫若的自传体作品《少年时代》和收录在《郭沫若少年诗稿》中的那些诗歌与传统的唐诗进行了对比分析。郭沫若从小熟读唐诗,所以他在1904—1912年间写作的诗歌深受唐诗影响。在他早年写作的诗歌中,郭沫若非常注重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这些诗歌可以看作他年幼心灵的独特理想和愿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青年时期的"叛逆"形象主要源自《沫若自传》的文学塑造,长期以来,学界亦是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郭沫若的"叛逆性格",并进而认为此种性格"与生俱来"具有"必然性"。本文以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家信的合集《樱花书简》为中心,通过其透露的郭沫若勤奋向学的传统一面和《沫若自传》塑造的叛逆形象间的距离来发掘"叛逆"、"叛逆性格"遮蔽下郭沫若真实而平凡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对郭沫若历史剧的真实性,曾不断有人提出疑问,较近的一次批评,大约要数文汇报80年11月16日周振甫《积学、酌理与文艺批评》一文了。文章列举史料加以分析,说明历史上东汉蔡邕之女文姬没有嫁给南匈奴左贤王;曹操赎文姬只是把她从奴隶的地位中救拔出来,没有要她续《续汉书》;蔡伯皆《续汉书》稿子早已散失,无法续写,又指出剧情几处明显的漏洞。虽然文章对郭沫若的《蔡文姬》的真实性并未作什么结论,但人们读后不能不认为郭沫若写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而且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三年七月三日,郭沫若写了《道德与良心》一文,发表在同年七月七日《创造周报》第九号上。这篇文章对于研究郭沫若早期的伦理思想很有价值,但不知什么原因,作者所编的专集、文集和选集均未收录此文,有关研究郭沫若的论著、资料,也很少涉及这篇作品,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篇佚文了。笔者撰写此文,试图对《道德与良心》作一简略的介绍、评论,希望能对认识郭沫若早期思想的特点有所帮助。因为郭沫若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故全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早年曾服膺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并受其深刻影响。究其原因,一是表现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广泛传播;二是表现主义的价值观、审美观与郭沫若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但郭沫若并不是一个表现主义作家,他的思想和创作与表现主义仍有很明显的区别。不管是在作品的主题意识,还是在所运用的创作方法等方面,都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郭沫若根据本国的现实需要,择取表现主义的某些观点为我所用,并非对表现主义全面认同。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精神是郭沫若、闻一多新诗创作最主要的情感趋向,他们的爱国诗篇,唱出五四时期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郭沫若诗篇集中表达了作者急切希望祖国新生的火一样的激情;闻一多赋予祖国的是植根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花一般的热恋。他们对民族的挚爱与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憎恨,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史上,郑学稼以"第四种人"著称。对早期郭沫若,有过别具一格的论述。郑学稼论郭,主要从郭沫若与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关联中展开。如果说创造社是中国文学史中浪漫主义的符号,郭沫若的名字,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其中《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翻译,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独放异彩的珍珠。郭沫若从浪漫主义文学转到普罗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政治化的表征,而文学政治化也正是左翼文学的病源。  相似文献   

19.
周慧 《科技信息》2012,(26):179-179
思想家在专制君主的支持下一步步将君主的地位神话,片面地绝对要求臣下对君主的"忠","愚忠"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的封建历史,鼓吹君权至上,维护封建帝王专制统治,愚弄了臣民,显然是封建性糟粕,应予以批判和抛弃。岳飞的忠诚是对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忠诚,绝不是封建伦理思想中一味服从的愚忠,这点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是很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天狗》一诗中的天狗形象,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否定旧世界的反叛精神,也反映出了泛神论思想及惠特曼的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五四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