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利人与使人服从统治、政宽与政猛、用官与服民、治己与治人、察人中的听言与观行、政事的速与达和小利与大事、政治上的“和而不同”等矛盾统一关系或差别的统一的认识。孔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是其基本政治主张的体现,并与其“知者动,仁者静”、“叩其两端”、“事举其中”等哲学辩证法因素有密切的关连。孔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因素吸取、概括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①李贞祥一人文、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对这句话,唐人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观乎人文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总是和文化血肉相连,难舍难割,故文学中有咏物诗、山水诗,绘画有花鸟画、山水画,书法有鸟虫书、宇象体。这些文艺形式无不是人类热爱大自然、讴歌大自然和反映生活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产物。“万物静观皆自得”,任何事物任何时代都有它的本质和丰厚内涵,能静观者方得其妙。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务必练达人生的慧眼,练达独持的观世察物方法,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夫子观察兰花便观出了“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贞品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     
何谓观察? 观察为复合词。观,谛视也,多也(物多谓之可观);察,复审也。观察,即仔细地看,详尽地审视,所以说是视觉活;在思维科学中,则称之为知觉活动。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以先秦道家圣人思想为主体,兼收儒、法等家的圣人思想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圣人观。在《淮南子》中,圣人一般是指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等人,是体道者、载道者、践道者和治世者,具有无为、因循、虚静、无欲和察微知几等品格。《淮南子》的圣人观彰显了《庄子》所标示的传统道家孜孜追求的“内圣外王”之至高理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7.
土司制度论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文?根据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的解释,“人文”这个概念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朝李贤对此注日:“人文尤人事也。”由此可见,所谓人文就是与人有关的事情,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事情。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它是一种以人道、  相似文献   

9.
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只能通过目镜观察金相组织。将光学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在显示屏上观 察金相组织,以方便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这“五观”教育。“五观”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目的,又相互联系、补充,构成完整的体系。提出“五观”教育,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对于推进新世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应该在深入调查“五观”教育观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以此促进“五观”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吉安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完成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描述它们的异同。在动词的完成体方面,普通话的“了1”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完成,也可以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吉安方言中用“哩”和“【pu】”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同时,“【pu】”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以外,还表示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强调。在动词的已然体方面,普通话的“了2”,吉安方言用“哩”表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了1”和“了2”同时出现的句子当中。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史官”和“使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分别对“史”“使”二字的本义做一介绍,从而发现“史官”与“使官”命名之由来。另外,还从文化史角度对这两种官职中的主要称谓进行了阐述与辨析。  相似文献   

13.
时态通常被定义为动词表示其动作或状态时间的语法范畴。时间常被区分为过去、观在、将来三个时域,在许多情况下,英语动词的不同时态与不同时域有对应关系,但在许多情况下,过去时态不表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时态不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于观在。时态与时间具有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4.
学习礼貌语略说李建信“礼貌”,是对人恭敬和顺的仪容,但礼貌的表现必须借助语言动作,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由此可知表示谦虚恭敬的动作是礼貌的动作,表示谦虚恭敬的语言就应称之为礼貌语。在交际中有表示对人恭敬的话,如“贵校”“...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会说到一个词——“察言观色”,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的方方面面。“察言”无非是从一个的言谈中来初步观察判断一个人的素质,可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这个人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却重读写,轻听说,重语言分析,轻语言训练,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教学方法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16.
西汉武帝时,是北击匈奴,南征南越,频频用兵,武功赫赫的“盛世”时期。朝廷内外歌舞升平,议者无不美之。而正是在这一片“盛世”的颂扬中,中大夫徐乐透过“盛世”的表象察隐观变,上书呼吁最高统治者要重视秦亡的历史教训,一字千钧地写下了“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这一石破天惊的警世名言。  相似文献   

17.
魏明帝曹rong在位期间实施“权法之治”,在专制用权,实施法治这两个主要方面,他与秦始皇,汉武帝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在“宰官治民”方面,虽然也存在一些弊政,但他注重法制和吏治,依法管理官吏,基本上保证了当时政治的清明。与“宰官治民”相比,魏明帝在处理充治集团上层关系,维护皇权方面的失误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这决定了“以德治官”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德治官”的根本内容是始 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魏晋玄官赋或重具体事物的描摹以点出玄理,或以生活指向来展开玄理阐发,具体事物与玄言玄理二者构成玄官赋的“有意无意之间”,这就是如何以文体的“有意”、文学形象的“有意”、探讨理论时进入审美状态的“有意”来把握玄学理论的“无意”;最后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以玄学理论来把握现实生活的“有意”  相似文献   

20.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