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乙醇胺/多胺的脱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应用于烟气脱CO2的吸收剂以乙醇胺(MEA)水溶液为主,提高其性能是吸收法脱CO2的关键。对相同浓度的MEA及其与4种多胺,包括N-(2-羟乙基)乙二胺(AEEA)、哌嗪(PZ)、二乙烯三胺(DETA)和三乙烯四胺(TETA),所组成的混胺水溶液(MEA/多胺)对CO2的吸收、再生性能和腐蚀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胺含量较低的MEA/多胺的吸收和再生性能都较MEA所有提高,腐蚀速度较MEA降低。但是多胺含量增大,再生率有所降低。因此,适当含量多胺的MEA/多胺是较MEA高效的吸收剂;4种混胺中,MEA/DETA和MEA/TETA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以乙二胺(EDA)、己二胺(HDA)、二乙烯三胺(DETA)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等四种脂肪族多胺室温固化剂对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AC-E44)进行了固化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固化条件下,四种固化产物的综合性能都是随着固化剂用量增大而先增加后降低的,即存在着最佳固化量:EDA为8%,HDA为14%,DETA为10%,IPDA为22%。采用DSC技术研究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环氧树脂E-51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原料,分别以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二乙烯三胺(DETA)、二氰二胺(DICY)为固化剂制备皱纹涂料,并用于涂布冷轧钢板。采用数显螺旋测微仪、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涂层进行表征,研究树脂配比、涂层厚度、固化剂种类以及固化温度对涂层褶皱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配比为3∶2时,共混体系中能产生较多的双连续相结构,涂层起皱最明显,褶皱波长最大为1.726mm;在所设定的工艺条件下,涂层厚度和褶皱波长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固化剂中,反应活性高的脂肪胺固化剂DETA更容易使涂层出现褶皱;涂层固化时产生褶皱需要高于一定的临界温度,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配比为1∶1、以DETA为固化剂的情况下,产生褶皱的临界固化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乙二胺(en)和二乙烯三胺(DETA)插层硫化锌(ZnS)材料ZnS(en)_(0.5)和ZnS(DETA)_(0.5).选用SRV-V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ZnS(en)_(0.5)和ZnS(DETA)_(0.5)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D光学轮廓仪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S(en)_(0.5)和ZnS(DETA)_(0.5)作为添加剂均能够提高锂基脂的承载力、减摩和抗磨能力;层间距的增大有利于改善抗磨性能,含ZnS(DETA)_(0.5)锂基脂的抗磨性能明显好于ZnS(en)_(0.5).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四元伯胺封端的氨酯脲型聚醚胺(TAPEU),并用于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DGEBA/DETA)固化体系。利用核磁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TAPEU的结构,系统表征了TAPEU改性DGEBA/DETA材料的氢键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网络结构、拉伸断裂面形貌特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TAPEU;当TAPEU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时,材料交联密度降低,氢键化作用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引入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断裂面具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且出现微相分离;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摩尔分数为50%TAPEU2000的改性材料冲击强度提高了6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0%。  相似文献   

6.
DETA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使用方便和安全可靠的驱蚊剂。本文研究了以间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酰氯胺解的合成方法,发现以无水乙醚为溶剂,酰氯化反应温度为77~79℃,回流时间为2~2.5h,酰氯胺解的反应温度为53~55℃,回流时间为0.5h,DETA的产率可达74%。 DETA,化学名为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系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油状液体,微溶于水,可与乙醇、异丙醇、乙醚、氯仿、棉籽油等混溶,密度(20℃)0.996g/cm~3,折光率(20℃)1.5212,常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44韧性,通过改变环氧树脂E44与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中丙烯酸树脂的含量,观察混合树脂分别在二乙烯三胺(DETA)和六氢苯酐(HHPA)固化时的相结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伸试验机、简支梁冲击试验机进行表征,SEM结果显示在两种固化剂条件下随着丙烯酸树脂的增加都依次出现单分散相机构、双连续相结构、相反转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DETA固化条件下出现双连续相结构时丙烯酸树脂含量在15~20phr,可提高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但韧性降低;在HHPA做固化剂条件下,出现双连续相结构时丙烯酸树脂含量在40~50phr,可显著提高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并且材料韧性增强,显示出比较好的增韧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CO2作为一种碳资源,对其进行化学利用以达到减排目的,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1,3,5-均三嗪三醇是一种CO2封存产品,开发其下游产品具有广阔前景。以1,3,5-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CA)与二乙烯三胺(diethylenetriamine,DETA)为原料,合成6-二乙烯三胺基-1,3,5-三嗪-2,4(1H,3H)-二酮。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由FT-IR、1H NMR与13C NMR等表征产物。反应最佳条件:CA与DETA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为4 h,催化剂为5A分子筛,产率为70.9%。  相似文献   

9.
聚偏二氯乙烯(PVDC)被二乙烯三胺(DETA)修饰后可以有效负载氯化钯,从而制得催化剂PVDC-DETA-Pd.利用IR、TG、XP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热分析表明,催化剂在室温至200℃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该催化剂在微波促进条件下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催化各种芳基卤化物和四苯硼钠间的Suzuki反应.并且催化剂回收再利用5次后,产率仍能达到75%.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传统的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磁性Fe3O4,并用油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双层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稳定性好,能够很好的分散到极性溶剂中的磁流体。以磁流体为种子,通过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原料进行交联共聚得到了表面带双键的磁性微球,再利用二乙烯三胺(DETA)与磁性微球表面的双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使其氨基化,最后用丙烯酸正丁酯(BA)与DETA改性磁性微球表面氨基反应得到多齿胺配体。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测得其含氮量约为1.0mmol/g。进一步将此种配体与CuCl配位并多次重复应用于催化CCl4与MMA及三氯乙酸甲酯与苯乙烯(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RA)反应,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原料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催化CCl4与MMA和三氯乙酸甲酯与St的ATRA反应中,此种配体至少可以重复使用5次,且第一次转化率在40h内可达到80%以上,第5次时仍可达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曼尼希型改性二乙烯三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二乙烯三胺(DETA)环氧树脂固化剂进行了曼尼希改性及其固化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可制备出具有合适的粘度,适中的胺值以及游离酚含量小于5%的曼尼希型改性二乙烯三胺环氧树脂固化剂,但二者的粘接剪切强度相似。  相似文献   

12.
在常压和接近工业生产温度、浓度条件下,测定了若干过渡金属离子与多元胺配位络合催化的吸收速率和解吸速率。进而用最佳配位络合剂研究了影响吸收速率的因素、金属离子和配位活化剂的活性顺序以及最佳工艺特性;并分析了配位络合活化反应的机理,提出机理模型。由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可望为改进目前的DETA脱碳工艺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常压、高温下,测定了热钾碱液、二乙撑三胺催化热钾碱液吸收CO_2的吸收速率系数(k)。讨论了温度、转化度、液体喷淋密度对k的影响,并建立了k的数学关联式。比较了改良型湿壁塔和搅拌反应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k值,当吸收符合拟一级快反应时,两者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题述速率方程的近似解。该解考虑了液相中存在平行反应时,被吸收气体在各反应中的不同平衡浓度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采用搅拌反应器,以二乙醇胺为有机胺,吸收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53K和373K,系统总压0.104MPa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对该解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胺催化吸收的穿梭机理中,消耗的游离胺大部分在膜内再生。界面游离胺浓度下降所引起的传质推动力减小是影响胺催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这下降要受界面CO_2平衡浓度的制约。加速游离胺再生能显著促进吸收。解吸中有机胺并非一定通过均相催化起作用,其机理和吸收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醇胺溶液再生二氧化碳的特性,提出测定溶液中醇胺浓度和CO2体积分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MEA和DEA是优良的醇胺吸收剂;做出速率-电位曲线或速率-酸碱度曲线,就可以利用电位法或酸碱度法对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程度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6.
MDEA水溶液对CO_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 ,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 0 .0 5 %。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 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 32 .4 % ) +哌嗪 (2 .6 % )水溶液吸收 CO2 的动力学速度 ,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 ,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柴油与二甲氧基甲烷(DMM)的混合燃料及纯柴油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碳烟和NOx的排放,同时研究了EGR对柴油机碳烟及NOx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碳烟排放随混合燃料中DMM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NOx的排放有所增加;随着EGR率的增大.NOx的排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碳烟的排放有所恶化.运用DMM混合燃料同时控制EGR率在10%~15%左右时,可达到同时降低碳烟与NOx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设计搭建了一套用于测评空间位阻胺脱硫选择性的装置,在CO2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3种位阻胺TBE(叔丁氨基乙醇)、TBDEE(叔丁氨基二乙氧基乙醇)和AMP(2-氨基-2-甲基-1-丙醇)水溶液的脱硫选择性和再生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3种位阻胺对H2S的吸收率均大于CO2,且H2S吸收率和脱硫选择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TBE具有最好的脱硫选择性,其选择因子在22 min时达到最大值34。最后,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对胺液进行解吸再生,考察解吸时间对胺液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胺液经过再生后的脱硫选择性低于新鲜胺液。AMP具有最好的再生性能,经过1 h再生后对H2S仍具有85%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事件树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系统安全分析过程中,传统静态方法的局限性和现有动态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对动态事件树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基本理论概念,描述了基本建模过程.以某冷却缓冲装置的安全控制为例,实现了动态事件树的建模方法,通过仿真得到了该装置随时间演化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及其事故演化的路径、时间和概率等信息.分析结果验证了动态事件树分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