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 ,我们正借助于科学面对SARS的挑战。科学知识将揭开SARS的面纱 ;而科学精神将引导人类走向反思。罗马俱乐部主席A 佩奇在很多年前曾反思到 :“现代人虽然有能力改变一切 ,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一切都没法使现代社会从困难的沼泽中争脱出来 ,因为现代人一直保留着成为当今危机根源的精神状态 ,没有考虑过怎样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 ,忽视了惟一能够不断起到协调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惊人的科学技术成就迫使人类丧失了某些最重要的观念 ,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失去平衡 ,外在世界失去协调 ,前途难以预测”。这话很深刻。我们没有权利去抱怨 ,但我们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秩序。除了科学之外 ,哲学、道德、伦理、自律、信仰也正在发挥着作用。这是自然辩证法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科学视野中的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 ,我们正借助于科学面对SARS的挑战。科学知识将揭开SARS的面纱 ;而科学精神将引导人类走向反思。罗马俱乐部主席A 佩奇在很多年前曾反思到 :“现代人虽然有能力改变一切 ,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一切都没法使现代社会从困难的沼泽中争脱出来 ,因为现代人一直保留着成为当今危机根源的精神状态 ,没有考虑过怎样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 ,忽视了惟一能够不断起到协调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惊人的科学技术成就迫使人类丧失了某些最重要的观念 ,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失去平衡 ,外在世界失去协调 ,前途难以预测”。这话很深刻。我们没有权利去抱怨 ,但我们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秩序。除了科学之外 ,哲学、道德、伦理、自律、信仰也正在发挥着作用。这是自然辩证法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时下 ,我们正借助于科学面对SARS的挑战。科学知识将揭开SARS的面纱 ;而科学精神将引导人类走向反思。罗马俱乐部主席A 佩奇在很多年前曾反思到 :“现代人虽然有能力改变一切 ,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一切都没法使现代社会从困难的沼泽中争脱出来 ,因为现代人一直保留着成为当今危机根源的精神状态 ,没有考虑过怎样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 ,忽视了惟一能够不断起到协调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惊人的科学技术成就迫使人类丧失了某些最重要的观念 ,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失去平衡 ,外在世界失去协调 ,前途难以预测”。这话很深刻。我们没有权利去抱怨 ,但我们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秩序。除了科学之外 ,哲学、道德、伦理、自律、信仰也正在发挥着作用。这是自然辩证法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启蒙以后出现的理性的高扬、信仰的失落,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的意义危机。生态伦理学重建人的信仰——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它是一种生命信仰、道德信仰,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哲学信仰。它具有信仰的超越性、优位性特点,但只有将科学理性、哲学理性、情感和意志合一,才能重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信仰,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危机和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5.
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现代医疗形态,在临床应用、功能康复和智能陪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机交互安全性、患者医疗信息隐私保护、医疗责任归属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伦理风险。反思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并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风险是正确处理机器人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解决之道。在大力提倡机器人应用的时代背景中,需要对医疗机器人在负责任创新、主体权利保护、机器人道德能力建构等方面进行伦理设计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形而上学和伦理的原则是人类所有理论知识与实践选择的首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考察古代对形而上学和商业伦理的哲学反思,人自身、人的才能和商业伦理,西塞罗、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关于人自身的反思,训练智力和伦理美德的商业教育,从无创造、道成肉身和现代商业伦理,基督教、有限管理和现代商业伦理,现代企业的成功及商业伦理等,揭示出健康的政治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好的形而上学原则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科学反灵论是《新青年》的核心议题之一,现有研究框架并没有超越科学启蒙语境,大部分理论叙事具有科学"辉格史"~①色彩。这种科学中心论的研究进路严重遮蔽了科学与灵学的论辩逻辑,忽视了二者辩理的文化生成性功能,使现代中国文化建构缺失了一种传承意识和反思性的观照镜像。为此,我们跳出科学启蒙视域,从文化哲学视域重新审视《新青年》科学反灵论的逻辑构成,揭示出二者论辩蕴含着新文化中国生成的思想结构张力,为重新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一种修正视域。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科学技术以往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外在的物质世界 ,那么今天 ,除了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探索外部世界外 ,科学技术正把探索的重点转向人类自身的生命体及其活动 ,与人类自身的命运越发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发出了严峻的挑战 ,使人不无忧虑、恐惧和不安。正如瓦托夫斯基所言 :“一方面我们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 ,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害怕科学业已变成一种发展得超出人类控制的不道德的和无人性的工具 ,一架吞噬着它面前的一切的没有灵魂的凶残机器。”科学技术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性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所持有的一种精神。它能够使人类社会在遵循规律当中有序地向前发展。但是,科学理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其负面效应限制了人类向对象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寻。对科学理性进行人文反思,倡导科学理性的人文关怀,是有效地克服其局限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史视角的机器换人“常识”深藏着技术哲学新的分裂风险。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哲学需要继承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纲领的精神,在机器换人“常识”的经济史理解基础上打开“技术黑箱”,引入《资本论》的技术史视角批判和反思机器换人“常识”,进而找到新的认识论和推理逻辑问题,即“机器如何接受并重现人类能力的知识”——技术知识论。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思路,技术史与经济史如同技术哲学的“内史和外史”,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分裂的,没有经济史的技术哲学是瘦弱的。  相似文献   

12.
利奥塔将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相结合,通过对科学与叙事之间关系的考察来揭示引发现代科学合法化危机的根源。他借助于语言游戏,将科学知识视为是一种语言游戏及其规则来解构现代科学的霸权,进而诉诸于悖谬推理来为后现代科学进行合法化。利奥塔对于科学的后现代反思,深刻揭示了现代科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它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促使我们去反思现代科学,反思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学主义是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到专家决策的背景认知观。同时,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及其背后的知识博弈、利益博弈和道德博弈等也要求我们必须反思现代专家系统的各种困境及其出路。一般说来,当前专家系统主要面临专家界定的模糊性、专业权威的挑战性、专家决策的风险性三大困境,并遭遇到利益、良知、责任、认同等多种价值排序和伦理拷问。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专家困境进行解读,引入道德过滤器对于专家界定的考量、道德想象力对于专家权威的分析、道德运气对专家决策的责任甄别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专家系统的现代境遇,从而实现专家困境在政府、市场、公共领域之间的结构平衡和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上升为信仰是现代技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技术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技术的顶礼膜拜也造成了唯技术论、效率崇拜、物质至上和道德沦丧等诸多自然社会问题。技术信仰既是技术系统对社会敌托邦式扩张的结果,更是人类思维缺陷和伦理信仰缺失所致。解决技术信仰导致的诸多问题,就要重塑人的伦理信仰,规范技术行为,推进技术民主化,进而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已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力量。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但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 关于科学的负面作用,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相似文献   

16.
价值敏感性设计的产生肇始于信息技术系统及其伦理问题的爆发,试图通过技术设计实现人工物系统中“价值偏差”最小化,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一种典型的工程创新实践进路。其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使关于技术与人类价值关系的哲学理解与经验性、微观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对日益增多的新兴技术伦理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方法回应。面对新兴技术的持续涌现与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研究中,不仅要完善实践方法,更要超越自身的“工具性”角色,对新兴技术重构之下的人机关系,现代西方技术的发展路径及技术转型等实施根本性反思,以真正促进技术与人类伦理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从生态道德关系的角度,承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任务;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生态伦理学只建立了生态伦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的思维模式,而没有从理论上建立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行为模式。本文从人地关系角度,以行为地理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这是对生态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SARS在我国流行提出的伦理和政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SARS在我国流行提出的伦理和政策问题。作者指出SARS的流行说明不能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疾病将会逐渐减少以至被消灭,更应该警惕跨物种感染的发生。SARS的流行突出说明公共卫生在保障公众健康和卫生资源公正分配中的重要性,而公共卫生由政府负起责任,建议起草“公共卫生法”,并加强公民的医学和健康教育,对不卫生和不文明的管制。SARS的流行也突出了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应按照国家、单位和农民共同负责的原则,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并各级政府对此责无旁贷。SARS的流行也说明医院改革中的问题,一些错误的政策和措施恶化医患关系,必须改革医务人员的工资制度。SARS的流行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人们有责任关怀动物,建议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取缔和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和作为人类助手和朋友的宏物。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的可能世界实在论阐释是传统哲学本体论追求与现代逻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特殊产物,是唯名论时代的理性实在论。刘易斯在模态逻辑与哲学本体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却放弃了我们现实世界的优先性和绝对性这样一个现代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使人类的认识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使刘易斯在后现代语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神目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对科学的正当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人性欲望等提出诸多挑战。揭示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实践上的悖论特性,从哲学层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反思,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哲学命题。只有从技术、法制和伦理等多方位协同思考与共同应对,方可为化解基因编辑技术哲学疑难探寻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