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井下泵示功图为基础,结合油井工况自动诊断技术,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自动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经油田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以该理论为核心的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计算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3%,最大相对误差为20.26%,最小相对误差为0.07%,相对误差在15%以内的井占85.71%.因此,利用该方法中封闭曲线的曲率来确定泵示功图的4个凡尔开闭点的方案是可行的,用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单井自动量油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游梁式有杆抽油泵采油井自动监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原油田有杆泵采油生产的实际 ,对电模拟法、常规APIRP 11L方法及Rodstar方法等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Rodstar方法是一种能与实际生产情况完全拟合的系统设计和模拟技术。该方法可根据油井当前的运行参数、生产状况、井底流压变化幅度和流入动态曲线判定油井是否有提液潜力 ,能定量地分析拟合系统的设备工况 ,模拟液面撞击以及井被抽空时的状态 ,并能用于对整个有杆泵系统作定量的经济分析评价。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较好 ,是迄今为止对有杆抽油系统进行设计、模拟及分析的较为完善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抽油机井抽油泵作为容积量油器,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示功图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通过抽吸参数计算每冲次抽油泵的理论产液量,依据柱塞泵示功图的特征对泵内液体的充满程度、气体影响、漏失等进行校正,进而计算出单井的产液量。利用示功图检验产液量操作方便、快捷且直观,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有杆泵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中原油田有杆泵采油生产的实际,对电模拟法、常规API RP 11L方法及Rodstar方法等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odstar方法是一种能与实际生产情况完全拟合的系统设计和模拟技术。该方法可根据油井当前的运行参数、生产状况、井底流压变化幅度和流入动态曲线判定油井是否有提高潜力,能定量地分析拟合系统的设备工况,模拟液面撞击以及井被抽空时的状态,并能用于对整个有杆泵系统作定量的经济分析评价。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较好,是迄今为止对有杆抽油系统进行设计、模拟及分析的较为完善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塔里木等深层油气田的开发,能够满足深井大排量深抽的工艺技术逐渐成为现实需要,考虑到机采井的泵挂深度不断加深,单一的举升方式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将螺杆泵和有杆泵安装在同一生产管柱上进行“接力”采油。为论证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的可行性,在分析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工艺的工作原理、流量匹配及杆柱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在油井深抽条件下的悬点载荷计算模型,与单独的有杆泵抽油相比,在保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组合系统能通过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达到增加泵挂深度及排量范围、降低抽油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抽油杆柱在粘性流体中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在抽油杆与油管环形空间的流动是有杆抽油系统的一个动态子系统。本文对抽油杆柱的粘滞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井利用自行设计建立的有杆抽油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对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抽油杆柱阻力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计算抽油杆柱阻力系数的相关式。  相似文献   

7.
流体在抽油杆与油管环形空间的流动是有杆抽油系统的一个动态子系统,本文对抽油杆柱的粘滞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自行设计建立的有杆抽油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对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抽油杆柱阻力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计算抽油杆柱阻力系数的相关式。  相似文献   

8.
以有杆抽油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为基础,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考虑悬挂系统弹性的直井和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诊断模型,研究了基于B/S(Brower/Server)模式的有杆抽油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利用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通过浏览器即可实现对有杆抽油系统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并给出了诊断算例,诊断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基于B/S模式的有杆抽油系统故障诊断对避免井下作业的盲目性,提高系统效率,降低采油成本,实现油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油井的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以产能预测与有杆抽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经验对优化设计部分参数进行设定和调节,从而建立完善的有杆泵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它具有预测油井产能、优化有杆泵采油设备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经济性评价和作业方案输出等功能。从现场应用效果来看,在单井产液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平均单井日节电14.48度,节电率达到了50.96%,平均单井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本文建立了有杆抽油系统的模型。首先,利用四连杆机构原理推导出有杆抽油机悬点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运动规律;其次,对具有初值及边界条件的Gibbs模型求解,利用其解得到两口油井的泵功图;最后,建立检验泵内有无气体的充满系数模型,进而分析了实际泵内的充气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油井生产能耗和提高系统效率,油田应用了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但缺乏节能抽油机特性与节能效果及其选型理论的研究。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调径变矩抽油机、异型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的工作动态特性,建立了不同抽油机的油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并运用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井下泵的受力状况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抽油机井地面功图与泵功图的计算模型;井下举升效率和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节电率,分析了不同井液黏度和不同下泵深度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较,其它四种抽油机都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电节能的目的,其中皮带式抽油机的系统效率为最高,相对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提高9.06%,节电率为22.36%;随着井液黏度的增大,油井生产系统效率均降低,皮带式抽油机井的下降幅度较小,适合于稠油井的应用;抽油机井存在油井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的合理下泵深度(或合理沉没度)。  相似文献   

12.
李云志 《科技资讯》2012,(26):238-239
通过对多弹种多重反导武器系统的分析,建立其反导效能指标体系。把神经网络运用到某型反导武器系统效能评估中,得到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估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此类反导武器系统的预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启动扭矩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启动扭矩模型是螺杆泵井提高系统效率、进行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对启动过程中单螺杆泵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系统启动扭矩动力学模型。运用经典碰撞理论并考虑杆管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计算出整个抽油杆柱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模型在二连油田B18-4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的扭矩曲线在稳定时的井筒扭矩曲线左右摆动;延长启动时间可降低启动扭矩峰值,有效地解决螺杆泵井瞬时启动抽油杆扭矩过大造成的断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模型。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的应力计算模型。矿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模型合理,建立的杆柱力学模型计算准确性高,可作为地面驱动螺杆泵井的生产设计和工作状况分析的理论基础和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矿井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泵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并对这种方案的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排队理论研究预拌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的综合性能与配置优化.运用仿真工具建立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排队仿真模型,探讨混凝土泵车数量变化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泵车数量的增大,系统性能逐渐变好,泵车繁忙率降低,排队队长和排队时间降低,可服务的混凝土运输车数量增多,且存在一个最优泵车数量值.通过构建混凝土泵送系统最优配置模型,探讨泵车数量、泵车效率、混凝土运输车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指出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性能的措施.该排队系统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type micropump without moving parts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this note.To analyze the pumping mechanism of the micropump, a simplified physical model was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ump characteristic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conditions. For a given system, there exist an optimal combination of heating current and switch time with which the flow rate reaches maximum. Comparing with the natural cooling, the forced convective cooling needs larger heating current to obtain the same flow rate. In our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flow rate is 33 μL/min wh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micropump is 200 μm, and the maximum pumping pressure reaches over 20 kPa.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umping mechanism of the micropump mainly lies in the larg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liquid and gas phases and the effect of gas chocking.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夹有弱透水层的双层含水层组的渗流问题,提出了考虑含水组土骨架的三维粘弹性抽水压密变形的越流模型,得到了模型的严格解,用于计算粘弹性含水层组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整化群湍流模型的双向轴流泵出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向轴流泵装置是一种特殊的泵站形式.结合某泵站技术改造,运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出水结构进行研究.基于定常不可压流体的控制方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应用SIMPLEC算法,数值模拟了X型双向流道泵装置三种出水结构方案内三维湍流流场.通过给出计算流速矢量分布图、流速等值线图,直观地显示了出水结构内水流流场情况.分析表明,设计控制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出水结构内部流态较差的主要原因,不良流态引起水力损失增加.文中依据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出水结构水力损失,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表明通过采用重整化群湍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双向泵出水结构的水力性能.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在泵装置内特性数值模拟和外特性预测研究方面中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