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说到良渚古城,就不得不提到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苏南地区以及上海的西部。人们对良渚文化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其中精湛的琢玉技术,也会被如玉琮上用微雕与浅浮雕技艺表现的神徽像、玉冠状器上的镂空技艺所吸引。其实除了玉器,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妙。这些漆器不仅代表了当时制漆、用漆的高超技术,更展示了良渚先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及良渚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自良渚博物院展厅改造后,陈列区新增了近10年良渚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及大量文物,并开始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参观者揭开良渚古国的神秘面纱。其中一个展厅主要介绍5000多年前良渚古国的衣食住行与手工业等生活面貌。有意思的是,大家往往会在"原始家猪结构图"前驻足,图中介绍了家猪的驯化过程,图下则是出土于  相似文献   

3.
<正>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非玉器莫属。凡走进良渚博物院的观赏者,都可以欣赏到象征权力的玉琮、玉璧、玉钺,用于装饰的玉管、玉璜、玉冠状器,以及让人怜爱的玉鸟、玉鱼等。这些体现良渚先民精湛的玉器加工工艺和高超的艺术造诣的玉器,令人叹服。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颜值较低"  相似文献   

4.
燕子,不辞辛劳地衔草含泥,混筑成巢.目睹者无不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地好奇:是否是目的性的智慧使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上千年以来,动物的建筑杰作一直令人类"目的论"(目的、设计和意义)探索者们着迷.  相似文献   

5.
<正>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皮脆肉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生长于欧洲及中国南方等地。菱角的历史悠久,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中就已十分常见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食物都是人类的必需品。但自古以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原始先民们的生业模式也会有所差别。距今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生活在环太湖流域,那里地理环境独特,食物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穿出质地     
自古以来,服装与人就是形影相伴的朋友,而服装材料则是服装的基础,是设计师挖掘材质的灵感。现代人希望了解相关的服装材料知识,以便更好地穿出时尚,穿出科学,穿出健康。 “面料”史话 远古时代,人们用兽皮、树皮树叶裹身,用植物的茎编织草衣。一两万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在尼  相似文献   

7.
科学讲坛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座繁荣的城市,就是那座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城。那些被漫漫黄沙掩盖的曾经灿烂的文明,是不是让你魂牵梦萦?2014年12月20日,"科学梦大讲堂"2014年最后一场讲座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请到了著名地理学家夏训诚老师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王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们与楼兰古城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古城巴亚,罗马帝国权贵的"世外桃源"。通过探索水下废墟,考古学家正在还原这方"乐土"的生活细节。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在距离庞贝古城和维苏威火山仅几千米的地方,是全球最惊人的水下考古遗址之一。这就是早已陨落的罗马古城巴亚。公元1~3世纪,巴亚城是罗马帝国最独一无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铜草"作为找到铜矿的指示植物,于1951年首先在安徽被发现。它为找到铜矿立了大功。这不仅揭示了地球植物方法探寻矿产的奥秘及功能,还证明了当今不同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性。铜草的植物特征铜草,学名海州香薷,显著特征是深秋在茎顶一侧绽开紫色美丽的花,又因花穗如牙刷,故又名"九月蒿"、"牙刷草",其茎基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初,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一件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玉琮王"的良渚玉器,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这件史前文明"重器"身上,有着太多的秘密。例如,它为何被人们称作"玉琮王"?它到底有着怎样不凡的身世?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它是如何被先人制作出来的,又有怎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黄龍     
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中,青藏高原历来被认为是登上天宫的平台,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的黄龙,正是这“登天” 的第一步台阶。 黄龙,距成都仅300多公里,主要包括黄龙沟主景区和丹云峡、红星岩、雪宝鼎、牟尼沟等外围景区(点)以及松潘古城,面积达1340平方公里,以彩池、滩流、雪山、峡谷、森林“五绝”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人们对待草就象把麻雀列为"四害"时一样,必欲除之而后快。其实,草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有了林草就能蓄水,就能缓解旱情。俗话说"寸草遮大风"。草能减少风沙、保持水土;草能吸附飘尘、净化空气、调节气温;草可以肥田、改良土壤,如稻田里的红花是"天然氮肥厂";草可以作饲料,发展畜牧业生产;草可以覆盖裸露的地面,给人一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感……现在我们有了植树节,却没  相似文献   

13.
一直陪伴我的旧历28年,在灰暗的宇宙背景中,激光交织出一副奇丽的幕布,那是一束束倾泄的能量在无声地咆哮!"帝国"总部"钢巢"的外围工事已经千疮百孔!我们"抵抗同盟"的战舰已经完成了总攻集结!短短的四年,我们几乎倾覆了"帝国"的所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科学家发现一具制作于公元前约1200年、以泥壳包裹全身的埃及"木乃伊"。古埃及制作木乃伊的传统方法是把尸体掏空,用香料填充尸体内部,并用树脂涂抹全身。在当时,香料和树脂都是昂贵的材料,因此只有贵族死后才会被制作成木乃伊保存。科学家猜测,这是穷人为了模仿贵族的礼制而制作了泥壳木乃伊。  相似文献   

15.
正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隋开皇三年(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新绛小手工业发达,曾获"七十二行样样有"的美誉。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新绛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当时山西仅有的五座  相似文献   

16.
正1997年,一座安静古朴的历史小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平遥古城,在四大古城中唯一一座整体申遗成功的古城。作为中国明清时期城市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时至如今,平遥古城依然展示着山西生活的特色,而晋商文化是这座古城最厚重的底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先后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建立都城,存续539年。如今,在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汇流处,依然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蔚为壮观的古城城垣,它就是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郑韩故城。  相似文献   

18.
论草牧业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生态草畜产业,包含饲草料生产、加工以及畜禽养殖(含加工)三个生产过程,其精髓在于"草-畜结合""草-畜协调""草-畜互为依存、不可分割".草牧业试图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饲草料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中的草畜矛盾、草畜"两张皮"的问题,强调饲草料(广义的牧草、饲草,包括饲用作物和饲用木本植物)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与传统畜牧业相比,它具有明显的科学性、生态性和先进性.本文在简述草牧业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技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提出了发展草牧业应遵循的8个基本原理,即草畜良种选育原理、人工草地建植原理、天然草地保护恢复与适度利用原理、草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合理配置原理、饲草高效收获与加工原理、畜禽高效饲喂原理、水分有效利用原理以及区域系统发展原理,它们构成了草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为了践行"草牧业"理念,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展了草牧业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初识刘兴东老师,缘于山西青铜博物馆一场关于山西传统银饰的展览,我凝望着展柜中流光溢彩的老物件,继而寻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发现了展厅视频里播放的錾银人——"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兴东,经多方打听,终于在平遥古城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晋商老宅中寻访到了他。  相似文献   

20.
在风景如画的北京颐和园内,每日里游客如云。当我们漫步于曲折幽雅的长廊中,或泛舟于宁静开阔的昆明湖上时,不知可曾想过,在这碧蓝湖水底层淤泥中,至今还保存着英法联军纵火焚烧这座名园的历史"档案"呢!今年3月,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公布了这些档案材料:湖底有一个含碳屑量异常高的泥层,泥层显示的年代是1850年到1910年之间。泥层中每1克沉积物中含2万个碳屑颗粒,颗粒保存完整,不过里面的微生物硅藻已绝迹。档案材料表明,昆明湖地区在那段时间内发生过一场大火,否则不会出现大量燃烧灰烬沉积。接着,科技工作者又排除了那段时间可能发生过山林火灾等自然因素,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