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其中20株细菌对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20株拮抗菌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7株拮抗菌对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超过35%,用这7株细菌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接种病原菌第20 d时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效达46.86%.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S1基因组中含有伊枯草素、脂肽和杆菌霉素的编码基因,AS1处理后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率下降了74.4%.接种AS1第8 h后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氧合酶活性和茉莉酸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0%,21.5%,10.6%,12.6%,14.2%和97.3%.此外,AS1处理15 d后使黄芪的根长和株高分别增加了37.52%和12.7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发现菌株AS1归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因此,AS1是一株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成功地用发光酶基因 lux AB标记荧光假单胞菌 ( Pseudomonasflu-orescens) AS1 .86 7- L和 3 - PHB菌株 ,获得的标记菌株 AS1 .86 7- L和 3 - PHB- L在不同的条件下能稳定发光。将 AS1 .86 7- L和 3 - PHB- L制成固体微生物接种剂 ,并利用土壤微缩系统将其接种于小麦 ,研究它们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动态和散布规律。结果发现 ,二株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上的定殖水平高于不灭菌土壤 ,在垂直方向上定殖主要发生于 0~ 8cm根段间 ,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接种菌株在第 7天之前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 ,在每克根的初始接种量为 2 .3 2× 1 0 8cfu时 ,第 7天的灭菌土壤中 AS1 .86 7- L和 3 - PHB- L的根际菌数分别为 9.6 7× 1 0 6cfu和 6 .90× 1 0 6cfu,不灭菌土壤的根际菌数为 1 .41× 1 0 5cfu和 7.71× 1 0 5cfu。随着时间的延长 ,定殖数量均明显降低 ,3 - PHB- L在 40 d后就已无法检测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基因、志贺氏菌ipa H基因及空肠弯曲菌gyr A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优化退火温度等条件,分析多重PCR的特异性、敏感性,使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小鼠和豚鼠样品。结果多重PCR扩增出了预计的PCR产物,即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511 bp)、假结核耶尔森氏菌(779 bp)、志贺氏菌(290 bp)和空肠弯曲菌(156 bp)。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ng/μL(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1×10-2ng/μL(空肠弯曲菌)。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菌中检测出阳性条带。使用该方法从样品中检测出不等的阳性样品数。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法建立了一种由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鱼腥藻7120(Anabaena sp.PCC7120)、硝化细菌(Nitrate bacteria)和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组成的复合藻-菌净化系统去除造纸废液中有机质和氨态氮的最优化模型,确定了藻类与细菌的最优化数量配比关系为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7120∶硝化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1∶2.17∶2.83∶5.09.比较了复合藻-菌净化系统最优化模型与单藻、单菌去除造纸废液中有机质和氨态氮的代谢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复合藻-菌系统代谢有机质、氨态氮的速率远高于单藻、单菌,其去除率分别为91.3%、79.2%;39.9%、22.7%;58.6%、68.9%.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复合藻-菌净化系统最优化模型代谢有机质和氨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复合藻-菌系统代谢有机质和氨态氮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黑暗有利于有机质代谢而光照利于氨态氮的去除.藻-菌系统对有机质和氨态氮的代谢能力与系统的环境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蚯蚓粪与根际促生菌配施对土壤生物活性与物理性质的影响,本课题组在上海市松江区辰山植物园木樨园内布置原位修复实验,设置了单独施用根际促生菌(AS)、单独施用蚯蚓粪(AW)、根际促生菌配施蚯蚓粪(SW)、不施用根际促生菌与蚯蚓粪(CK)4个处理组,分析了不同处理下10~25 cm表层土中土壤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动...  相似文献   

6.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对羟基苯甲酸(5).本文是首次报道半伏小薄孔菌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3为含氯代谢物,1,2和4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8.
筛选石油烃高效降解菌有利于石油污染湖泊湿地的原位修复。本文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安庆湿地的石油烃污染水体中筛选出了一株原油高效降解菌,经形态学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p.L1)。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该菌在实验室动态(37°C,180 r/min)和静态(37°C,0 r/min)培养3个月的原油降解效果。原油动-静态降解结果发现该菌株在动态下对nC13~nC35(M/Z=85)的降解率在86%~100%之间;静态下nC13~nC19的降解率在95%~100%,但nC20~nC35的降解率在69%~97%之间,整体呈现随着分子量变大降解效率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该菌在动-静态下均可以有效降解原油中烷基环己烷(M/Z=82)、烷基苯(M/Z=92)和烷基甲苯(M/Z=106)等组分,而且,对原油中大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同时芳香族同系物家族内部各分子降解难易程度也存在差异。Baci...  相似文献   

9.
用 2 2 77热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一株石油菌在不同NaCl浓度下生长的功率—时间曲线 .根据广义Logistic方程 ,建立了石油菌生长的功率—时间曲线方程 :ln[aPk/P(t) -1] =ln[(aK -N0 ) /N0 ] -akt,用四点法求得了PK.得到了该石油菌生长的最适NaCl浓度为 32 1g·L 1 .  相似文献   

10.
鸡油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鸡油菌挥发油(得率为1.2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鸡油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并鉴定出了32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6.79%,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挥发油主要成分是1-辛烯-3-醇(33.42%)、2-辛烯-1-醇(17.25%)、棕榈酸(9.19%)、(E)-9-十八碳烯酸(4.82%)、亚油酸(4.56%)、3-辛醇(2.75%)、3-羟基-2-丁酮(2.24%)、己醛(2.03%)、2-环戊烯-1,4-二酮(1.52%)和3-辛酮(1.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解磷能力和解磷条件的优化,为解磷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株和培养技术。【方法】实验选取一株从杨树根部分离的促生真菌菌株SH16,分别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和钒钼酸铵法测定其解磷能力,以磷酸钙为磷源,测定不同培养因素对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SH16对磷酸钙、过磷酸钙、磷酸铝、植酸钙等4种磷源均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对磷酸钙溶解效果最好,7 d后可溶性磷浓度达660.9 mg/L,解磷效果可达45 U/L; 初始pH、碳源、温度及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SH16的解磷效果影响最大。设定初始pH为8,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温度为30 ℃,培养基中添加50 mg/L的水溶性磷时,该菌株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对NaC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着NaCl质量分数升高,解磷量逐渐下降,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5%时,解磷量仍可达173.1 mg/L。【结论】菌株SH16对磷酸钙表现出较高的溶解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为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2.
为从Talaromyces 属中获得更多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红树植物白骨 壤(Avicennia marina)根际海泥来源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21033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进行研究。综合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技 术,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MS波谱对纯 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评价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真菌T. flavus 210331 中分离鉴定 7 个单体化合物,包括 2 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hypoxymarin C(1)和 peniciisocoumarin F(2),1个联烯类化合物penicilactone A(3),4个苯衍生物diorcinol(4)、p-hydroxybenzaldenhyde(5)、trans-ferulic acid(6)和agidol 10(7)。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 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180±0.025)、(0.180±0.037)和(0.230±0.013) mmol/L,强于 阳性对照trolox[IC50=(0.290±0.011) mmol/L]。  相似文献   

13.
为从Talaromyces属中分离获得更多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本文对一株药用红 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TGGP3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 活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薄层色 谱 TLC 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粗浸膏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综合利用 1D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抗氧化活性模型对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从 内生真菌T. flavus TGGP35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hyscion(1),paeciloxanthone(2), 5-[(3E,5E)-3,5-nonadienyl]-1,3-benzenediol(3),trans-ferulic acid(4),3,4-二甲氧基甲苯 (5),对羟基苯甲醛(6)和对羟基苯乙酮(7)。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鉴定了7个次级代谢产 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为0.12 mmol/L,强于阳性 对照trolox(IC50值为0.23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