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39%和73%~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143%和88%~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69%、18%~36%和21%~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干制脱水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的保藏和精深加工,但是干制加工会影响产品活性物质的含量,导致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为了研究微波真空干制功率对荷叶酚类物质的影响,比较了300,400,500W等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干制及热风干燥、日晒条件下,荷叶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DPPH和FRAP方法比较不同微波功率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荷叶经微波真空干制加工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热风干燥法显著提高,分别是后者的1.79和1.76倍;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微波真空干制荷叶清除DPPH·活性优于热风干燥方式,300,400,500W微波功率干制荷叶清除DPPH· IC50值分别是62.52,49.31,43.59μg/mL;微波功率500W干制荷叶提取物FRAP抗氧化活性分别是日晒荷叶和热风干燥荷叶的3.18和1.82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荷叶总黄酮含量与FRAP和DPPH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微波真空干制能够显著影响荷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4种干燥方式对山楂总黄酮、总有机酸、维生素C和色泽的影响,考察山楂适宜的干燥加工方式。以金丝桃苷为标准品,采用比色法测定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黄酮的含量;以酚酞为指示剂,采用酸碱滴定法,测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用2,6 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4种干燥方式处理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用色差仪测定4种干燥方式山楂粉的颜色数据。结果显示,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有机酸、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冷冻干燥处理的样品总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133.25 mg/g和0.322 4 mg/g;自然干燥最低,分别为94.55 mg/g和0.163 1 mg/g。总黄酮以微波干燥样品含量最高,自然干燥样品含量最低,分别为42.26 mg/g和32.25 mg/g。在色泽方面,真空冷冻干燥的山楂色泽最好。真空冷冻干燥在最大程度保留维生素C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总黄酮的损失,且表现出最理想的色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5.
以山葡萄为材料,通过模拟家庭自酿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探究加糖(冰糖和砂糖)对自酿葡萄酒中酒精度以及糖类、总酸、甲醇和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酿葡萄酒时加糖显著降低了酒液的酸度,且酒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冰糖组和砂糖组酒液中甲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3组的甲醇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0.4 mg/mL);酒液中杂醇油含量在国家规定含量(白酒的杂醇油标准≦2.00 mg/L)范围内;不同加糖方式与甲醇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自酿葡萄酒时加糖量应≦1∶10.  相似文献   

6.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试管苗成活率、幼苗叶片中POD、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茉莉酸甲酯(0.5~1μmol·L-1)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外植体的成活率,用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试管苗后叶片中POD、SOD、CAT的活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而丙二醛和总酚的含量较对照有所下降;高浓度的茉莉酸甲酯(2~3 μmol·L-1)则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当MeJA浓度达到3μmol·L-1时对试管苗的抑制作用最强,总体上用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试管苗提高试管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非质子溶剂中,选用碘乙烷与多元有机酸的四甲基铵盐反应制备各酸相应的乙酯,乙酯在SE-30色谱柱上程序升温得到满意的分离,同时采用内标法鉴定分析了葡萄酒中的多种多元有机酸,并比较测定了品牌和自制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的,由于制造方式和保存状态不同,其品质也不同。同时葡萄酒的品质还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放在家中的葡萄酒也在一刻一刻地变化着。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为此研究开发了这种高精度的有机酸分析器。 为什么葡萄酒需要高精度的有机酸分析装置呢?因为决定葡萄酒品质的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各种有机酸,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基本成份主要有果酸、乳酸、柠檬酸、醋酸等有机酸。另外,由于环境影  相似文献   

9.
不同热处理对棉籽饼中棉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不同形式棉酚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了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不同组合处理对棉籽饼中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籽饼在加热处理条件下,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对消除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游离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湿度、时间和温度;而对总棉酚和结合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温度、湿度和时间。三因素间具有极显著(P0.01)的组合效应,其中A3B3C2处理为最优水平组合,即加热时间30min、温度120℃、湿度50%。2)棉籽饼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游离棉酚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的交互作用,游离棉酚绝大部分被分解消除,未形成结合棉酚,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的方式对油菜籽进行热处理,然后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方式热处理后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菜籽中酚酸、植酸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均逐渐减少,硫甙的含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微波辐照法对四种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干热法及湿热法小,表明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TMSOTf、SbCl5和活性炭制备固体酸催化剂.以环己烷为溶剂,对葛亭煤进行非催化和催化加氢裂解,用石油醚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溶剂萃取,分别得到萃取物E1和E2,并对两种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在E1和E2中共检测出200种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8类:芳烃、烷烃、烯烃、酚、酯、酮、其他含氧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其中芳烃含量最高;E2中8类产物的含量均高于E1中对应产物的含量,其中芳烃含量差别最大;与E1相比,E2中荼、菲和芘及其同系物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在E2中还检测出了角鲨烯和几种茚酚.结果表明,所制固体酸催化剂可促进葛亭煤中Car-Calk和Car-O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部广州黄皮资源圃中保存的184份黄皮种质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果实果汁的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质资源有机酸组分的差异及其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黄皮种质的总酸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范围在1.28 ~26.46 g/L之间,黄皮果汁的有机酸主要由柠檬酸、苹果酸、还原型抗坏血酸和酒石酸组成,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且不同种质间含量变化幅度较大(0.54 ~25.12 g/L),均值为11.85 g/L,约占平均总酸含量的83.3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柠檬酸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所有黄皮种质资源均为柠檬酸积累型.按照柠檬酸含量可将184份黄皮种质分为2类:一类为低柠檬酸积累型,其含量分布在0.54~3.21 g/L之间;一类为高柠檬酸积累型,其含量分布在6.40~25.12 g/L之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第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67.37%,其分析结果与按照柠檬酸含量高低的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阶段有机酸代谢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有机酸作为植物生化反应的中间体和终产物,其含量和组分变化对植物机体发育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以8个发育关键阶段库尔勒香梨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总酸,开发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定性、定量8种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在发育前期总酸含量高(1.3...  相似文献   

14.
不同消解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2种方式,分别选用2种常用的酸体系对4种类型的土壤进行消解,重点对Cu、Pb、Cr、Zn、Mn 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本文选用的4种常用消解方法对标准土样Cu、Pb、Zn含量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2种酸体系的微波消解对Mn含量的测定值都在标准值范围内,Cr含量则只有HNO3+HF+HClO4酸体系微波消解的测定值在标准值范围内。4种方法对标准土、A类土(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土)、B类土和C类土(广西荔浦锰矿区的恢复区土和尾矿土)中Cu、Pb和Z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中的Cr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或非常显著的影响,对B类土中的Mn含量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HNO3+HF+HClO4体系的微波消解对土样中各种重金属都有较理想的消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融冻微波破壁法提取枣核中黄酮类化合物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自嵘  李平菊  许莹堂  吴冬青 《甘肃科技》2006,22(4):112-114,176
本文将融冻微波破壁法和微波破壁法相结合技术用于枣核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详细研究了融冻微波破壁法和微波破壁法提取枣核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最佳工艺,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条件作以研究。结果表明:融冻微波破壁法是提取枣核黄酮类化合物的优选方法,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料液比为1g:20m l,体积分数40%的乙醇为浸提剂,在低火、微波提取2m in。具酚羟基和游离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料液比为1g:20m l,在中火、微波提取3m in。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波萃取技术,以柚子皮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pH值、溶剂及溶剂的浓度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微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是:微波功率是595W、微波处理时间20s、液料比为15:1、pH值为11、溶剂是浓度为80%的乙醇,在此条件下浸提,所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0.748%.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比较高、所需要的时间短,是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7.
果酒品质与新鲜果品原料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Tifblue、Premier、Brightwell、Garden blue、Powder Blue 5个蓝莓品种的营养组分及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花色苷含量、总酚指数和颜色变化的差异,旨在寻找适宜于酿酒的蓝莓品种。结果表明:Garden blue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不同蓝莓品种其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Garden blue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是其他4个蓝莓品种的1.17~1.97倍和1.15~1.89倍。酒精发酵过程中果酒中总酚指数均显著上升,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Garden blue花色苷含量下降最少,且其酚类物质含量上升最多。经稀释3倍的蓝莓汁调味发酵,发酵结束后Garden blue总酚指数含量最高达79.9,是其他4个品种的1.30~2.08倍,花色苷含量为25.27 mg/L,比其他品种高出1.25~8.1倍。结论:综合蓝莓营养成分及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含量等因素,发现Garden blue更适于酿造高品质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18.
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总酚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4种鳞毛蕨科常见植物中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及含量测定 .样品经乙醇—三氯乙酸的混合液提取 ,以 Folin-酚法于波长 5 0 0 nm下测定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计算样品中总酚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的总酚含量较高 ,以 Folin-酚法测定蕨类植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是可行的 ,且在 90 min内显色稳定性好 ,平均回归率为 1 1 2 .85± 3.4 5 % ,基本符合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光质对植物体内酚类物质的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青钱柳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功能多样,具有材用、药用、观赏价值。通过研究光质处理对不同家系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青钱柳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和进一步开发保健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可控温湿度的条件下对不同家系(广西金钟山7号、广西金钟山6号、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青钱柳当年生实生苗进行白光、蓝光、绿光和红光4种光质处理,测定其叶片生物量、酚类物质含量及单株产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并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除家系对总黄酮含量和单株产量无显著影响外,光质和家系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生物量、酚类物质含量和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讲,白光处理下的青钱柳叶生物量最大,酚类物质含量、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却最低;蓝光和绿光处理下的青钱柳叶具有较高的酚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但绿光处理下的叶生物量最小。因此,蓝光处理对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从家系层面看,安吉1号家系青钱柳的叶生物量最大,而金钟山6号家系青钱柳的叶酚类含量、酚类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青钱柳叶总酚及酚酸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光质的调控显著影响不同家系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积累和抗氧化活性,蓝光处理下的金钟山6号青钱柳叶的酚类物质积累多且抗氧化能力强。研究结果可为青钱柳保健品的开发及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5.11%,其中分离出烃类、酮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酸类,杂环类8大类化合物.在所分离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其百分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10种,分别为:丁酸、十六酸、十七烷、豆蔻酸、圆柏酸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1-乙基-1,5-环辛二烯、2-戊烯-1-醇、1-戊烯-3-醇.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影响机制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