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2000为软段,不同二元醇扩链剂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丙烯酸羟乙酯(HEA)封端,采用预聚体法合成UV固化聚氨酯.分析了不同二元醇扩链剂的相对动力学活性;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光固化聚氨酯树脂的结构,研究了不同的二元醇扩链剂对光固化膜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80℃,乙二醇(EG)与苯基异氰酸酯(PI)的反应速率最快,1,2-丙二醇(1,2-PEG)与PI的反应速率最慢;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扩链剂的聚氨酯膜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MW=600)和双羟甲基丙酸为主要原料,双酚A作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UV固化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了光引发剂含量、光固化前的干燥条件、固化温度及光照强度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条件对光固化速度影响很大,其最佳引发剂含量为5%(wt%),最佳光照时间段为涂装后10~20 min内,固化温度为70℃,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固化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室温固化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多元醇低聚物、分子量、异氰酸根含量和扩链系数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聚酯多元醇CMA-24和TDI100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根(NCO)含量为3.6%,扩链系数为0.97时,可以得到拉伸强度为38MPa,断裂伸长率为480%的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4.
选用聚醚二元醇(PP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合成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采用该聚氨酯预聚体(PUP)、扩链剂、交联剂对TDE-85/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分析,探讨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EP)体系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TDE-85与MeTHPA之间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环氧聚合物网络Ⅰ;1,4-丁二醇(1,4-BDO)及三羟甲基丙烷(TMP)与PU预聚体之间发生了扩链、交联反应,形成聚氨酯聚合物Ⅱ;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为非均相结构,PU含量是影响PU/EP材料两相相容性和相区尺寸的主要因素;当添加的PUP质量分数为15%时,PU改性TDE-85/MeTHPA体系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酯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制得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NCO与-OH摩尔比值、反应温度、扩链剂种类及催化剂等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初始-NCO与-OH摩尔比值2.6~4.0之间,反应温度80℃。在此反应条件下,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胺复合催化剂及二乙烯三胺/乙二胺复合扩链剂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耐水性和物理性能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  相似文献   

6.
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自乳化聚合引入低分子扩链剂制得具有嵌段结构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不同扩链剂及其用量对聚醚型和聚酯型聚氨酯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扩链剂制得的聚氨酯乳液稳定性较好,且所得的聚酯型聚氨酯涂膜的力学性能也较好,但耐水性较差。扩链剂的最佳用量为2.05%(质量分数)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亚磷酸三苯酯(TPP)为扩链剂,对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3,HB-co-4,HB)/(PLA)]共混物进行扩链改性.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两种扩链剂及用量对扩链前后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扩链剂均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剪切黏度和两组分间的相容性,IPDI和TPP添加量分别为1.5份和1.0份时,改性效果最明显,共混物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4.5%、69.6%和89.6%、81.0%;IPDI扩链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8.3%,而TPP扩链体系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表明IPDI扩链效果优于TPP.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改性TDE-85/MeTHPA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氨酯预聚体、扩链剂和交联剂对TDE-85/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树脂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探讨聚氨酯(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研究表明: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TDE-85/MeTHPA树脂体系的83.14 kJ/mol降至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体系的67.91 kJ/mol。确定的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体系合适的固化工艺条件为:120℃,2 h 140℃,2 h 160℃,2 h。在该固化工艺制度条件下,PU改性TDE-85/MeTHPA体系固化反应完全,能满足固化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用DSC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的热氧化反应发生在软段不饱和双键。热氧化反应的温度约470K附近,氧化反应级数接近于2,热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范围约为200~350KJ./mol,氧化反应热在80~200J./g范围内,其中异氰酸酯的种类及扩链剂对其氧化反应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具有刚性苯环结构的异氰酸酯和二醇扩链剂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抗氧化性能。软段分子量对其氧化反应影响不大,且无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烯为原料,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柠檬烯基二元醇(LDO)和羧酸型柠檬烯基亲水扩链剂(LHCE)。将这两种扩链剂代替1,4-丁二醇(BDO)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比较制备了四种聚氨酯水分散体。采用核磁(NMR)确认了两种扩链剂的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红外光谱(IR),动态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对柠檬烯基水性聚氨酯乳液及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柠檬烯基扩链剂可制备出稳定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并且柠檬烯基聚氨酯膜的储存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不含柠檬烯聚氨酯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Co60射线辐照交联的方法研究了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脂(TMPTA)、改性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辐照剂量对聚氯乙稀(PVC)电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凝胶含量、断裂伸长率、断裂应力的测定,分析了TMPTA、EVA、辐照剂量对PVC电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A含量一定时(15wPhr), 电缆料凝胶含量随TMPTA含量的增加、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该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其凝胶含量存在正比例关系;当TMPTA含量一定时(12Phr),加入EVA不利于电缆料凝胶含量的提高,并且与凝胶含量间无对应关系.可能由于辐照条件下TMPTA优先与EVA接枝交联,形成EVA交联体系,该体系与交联的PVC基体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该研究结论对于高性能PVC电缆料改性剂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锌和氰尿酸为原料,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了氰尿酸锌热稳定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热重分析表明,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能钝化PVC链上的不稳定结构,吸收释放的氯化氢气体,抑制PVC的自催化作用,有效减缓PVC的热降解。通过静态刚果红测试、烘箱热老化测试和动态流变测试,测定了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热稳定剂添加量为PVC的0.3%(质量分数)时,相比于硬脂酸锌,氰尿酸锌的热稳定性能更好,此时添加氰尿酸锌的PVC热稳定时间为18min,约为加硬脂酸锌热稳定时间的2倍;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硬脂酸锌热稳定剂,氰尿酸锌还能有效延长"锌烧"现象,与PVC有良好的相容性和润滑性。  相似文献   

13.
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HPBD—b—PMMA)共聚物是PVC/LLDPE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其分子量在很大的范围内都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增容本质是增加了相界面间的热力学相容性,而相间分子缠结对体系的宏观性能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Thin films of poly vinyl chloride(PVC)/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 and PVC/graphene(GN)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nanoparticles. Film casting was performed using tetrahydrofuran as a solvent. The as-prepared PVC/MWCNT and PVC/GN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diffus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Only the PVC/GN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evaluated further for detailed mechanical analysis because of the poor dispersion of MWCNTs in PVC. The PVC/GN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thermo-mechanically more stable than the PVC films. These nanocomposites have potential as a replacement material for PVC and PVC/MWCNT owing to their better dispersion and high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防渗漏、抗冻胀PVC复合土工膜的生产工艺,讨论了增塑剂种类、用量对土工膜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抗冲击改性材料对PVC土工膜低温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土工织物的种类并对之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型PVC色母料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析系统、扫描电镜、热流变仪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新型PVC色母料在PVC塑料中的分散性及该母料对PVC塑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PVC色母料热稳定性好,用其对PVC塑料进行着色,着色均匀,色彩鲜艳,且不影响PVC制品的机械性能,是一种较理想的PVC塑料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改性PVC塑料材料,根据矿用风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开发了改性PVC塑料风门。该风门克服了目前矿用木制门的诸多缺点,它具有重量适中、安装方便、强度大、寿命长、密封效果好和安全实用等优越性,是矿山井下通风的理想新型风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加入各种增容剂(Compatibilizer)和采用粉末丁苯橡胶(PSBR)及经接枝、交联改性的粉末丁苯橡胶(PMSBR),研究了提高聚氯乙烯/丁苯橡胶(PVC/SBR)共混相容性的途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增容剂对软质PVC/SBR共混物的改性效果以粉末丁腈P83和丁腈-26(NBR-26)最佳;粉末橡胶对PVC的改性效果优于块状橡胶,PMSBR对软质PVC的改性效果优于以NBR-26作增容剂的块状SBR和PSBR;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四种PMSBR中,以多层乳液接枝改性的PMSBR-4对PVC的改性效果最佳,用它改性硬质PVC的缺口抗冲击强度和软质PVC的耐寒性,效果皆超过粉末丁腈P83。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谱分析表明:PVC/PMSBR-4共混材料呈良好的韧性断裂,橡胶粒子分散较均匀,相界面模糊,低温Tg升高,说明PVC/SBR的相容性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纯PVC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易脱去HCl而生成共轭双键,RM-PVC优良耐光老化机理主要是,红泥中的Fe_2O_3,能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以及红泥中的钙、硅等其它一些成分也能一定程度地吸收紫外光,从而使基体PVC基本上免遭光能作用而降解、破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制碱盐泥用于聚氯乙烯(PVC)填料的可行性,讨论了盐泥填充PVC制品的多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盐泥填充PVC材料的加工性能良好,力学及物理性能与碳酸钙填充PVC相近,可以用做PVC的填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