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年径流序列存在多年变化周期,但径流时间序列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的情况,笔者采用极大熵谱分析来提取径流时间序列的周期成分,对黄河上游贵德站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得出贵德站具有12.5,5.9,4和3年的主周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同时其结论为研究径流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入海流域径流的演变特征,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流域径流的影响,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采用彭曼公式、滑动t检验、Hurst指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趋势,并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空间分布格局分异较大,北仑河流域和防城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较大,分别为2 115.58 mm和2 105.56 mm;径流深较小的是钦江流域和南流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19.33 mm和744.50 mm。仅钦江流域径流深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余流域均为下降趋势。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各流域径流深的突变年份呈现一致性,均在1992年和2003年附近。在演变周期上,钦江流域、南流江流域、大风江流域、防城江流域、北仑河流域的历年年均径流深演化过程中存在2-6 a、7-15 a和16-24 a 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丰、枯交替变化比较明显;茅岭江流域径流深的周期震荡变化稍有不同,存在7-24 a和25 a以上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T2时...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玛纳斯河流域的径流与洪水特性,更好地发挥玛纳斯河在工农业生产和防洪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玛纳斯河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对玛纳斯河的径流与洪水特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结果表明,冰川是玛纳斯河流域径流的主要补给源,影响该流域径流年际、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其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在6~8月,径流过程略滞后于气温和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闽江下游径流演变趋势,应用MK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闽江下游竹岐站1950—2019年长序列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多年径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季节变化大,春夏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秋季呈上升趋势;前三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冬季径流量则呈显著上升。多年径流量突变发生于2015和2017年,春季突变年份出现在1955年,秋季为1996和2001年,冬季则是2001和2006年;多年径流量存在32a、12a,8a的主要周期,汛期径流量第一主周期为32a,第二主周期为12a,第三主周期为5a,非汛期第一主周期为25a,第二主周期为5a,第三主周期为52a。研究成果加深了闽江下游径流演变规律的理解,可为闽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1956-2003年间的潘家口入库径流时序为研究对象,采用S变换对该径流时序的演变特征进行了时频分析,得到了该水文时序频谱在时-频平面土的三维分布图,它清晰地显示了该时闻序列在不同时段内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然后再对得到的频谱图进行拓扑结构分析,总结了潘家口水库入库径流时序的宏观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的年入库天然年径流近50年来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其演变过程中存在16年和多个10年以下的多重变化周期:时间尺度为16年的周期分量波动特征较为平稳;但是对该径流时序演变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是3~10年的周期分量,并且3~10年的多个周期分量在不同时段内对该径流时序波动特征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河川径流的周期波动性,揭示河川的径流的丰枯交替以及干枯或洪峰的规律,进而计算出全局性的主要周期,从而达到反应河川径流整体特性的目的.方法:运用极大熵谱法,经基于Burg算法的AIC准则来选择模型参数,分析河川径流的主要周期.结果:将极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后河径流演化规律分析中,结果显示:后河具有5年的显著周期.结论:极大熵谱分析法分辨率高,也可为未来总结、预测年径流变化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的三江源年径流变化的周期性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三江源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三江源唐乃亥、直门达、香达站52年(1956-2007)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周期性分析.每个站都有各自的径流丰枯变化周期,三个站作为组成三江源的整体又有共同的周期变化特性.从小波变换时频分布图中得出以下结论:唐乃亥站表现为23年、18年、8年、4年尺度周期变化,直门达站为23年、17年、9年、7年尺度周期变化,香达站为23年、16年、8年尺度周期变化.经小波方差图对主要周期的检验,证明前述结论是正确的.可以看出,三个站表现出了23年的共同周期,同时具有唐乃亥站18年、直门达站17年、香达站16年的近似周期,并且唐乃亥站和香达站有8年的共同周期(直门达站为9年).1956-2007年间,直门达9年尺度下径流变化趋势与香达8年尺度下径流变化趋势非常相似.研究还表明,三个站径流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即2007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径流还将处于偏丰期,一般持续到2009年,2010-2014年径流将处于偏枯阶段.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河川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分析,对小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乌江吊水岩冲沟1961—2014年天然径流序列,通过基尼系数、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年径流序列的年内分配、趋势特征、突变特征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吊水岩冲沟年径流年内分配大部分相对合理,部分径流年内分配差距较大;吊水岩冲沟年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变化;年径流量丰枯转变频繁,突变多发生于1992—1998年;年径流量存在明显周期特性,第一主周期为23 a,次周期为17、6 a。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志翔 《科技资讯》2010,(21):217-217
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多年长系列丰、枯周期性变化分析,研究其周期规律,另一方面是分析短系列代表性,对所采用系列代表性进行评定。本文在新安江月潭水文站径流资料(1951年至2002年)基础上,分析了该水文系列所表现的丰枯规律、周期变化以及特征值变化等水文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随机模拟和模糊聚类的水文干旱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水文干旱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确定黄河上中游地区连续枯水段的发生概率和重现期 ,采用多站季节性随机径流模型生成长序列人工径流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人工径流序列中的枯水年份进行了识别 ,最后以黄河中游测站为例 ,通过对径流序列中不同长度连续枯水段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几种条件下严重水文干旱的发生概率和重现期。多站季节性模型和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水文干旱特性分析 ,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方法 ,所得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干旱年份的水资源调度和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染料分类,结果表明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能够提供比判别分析更为丰富的信息,便于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同时,该方法既能聚类,又能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长江沿线17个水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各项特征因子的数据,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构造相似矩阵。根据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的λ阈值,对长江沿线17个水域的水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于水质的评价是可行的。以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是不需要建立评价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古陶瓷研究中的模糊聚类分析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具体的模糊聚类分析数学模型和程序设计方法,对古钧瓷胎和釉的3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古钧瓷胎和釉的原料产地和分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选用化合物中影响酸碱性的 5个参数,运用模糊 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酸碱性分类研究,得到了比判别分析等方法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糊 K均值聚类分析既能聚类,又能进行判别,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模糊聚类分析在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对统计分析中就简化指标体系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动态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构件耐久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先利用相似系数在各构件的耐久性指标序列之间进行相似性度量,得到具有分类功能的模糊等价矩阵:然后按照不同的置信度水平,对构件耐久性进行动态聚类.算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避免按传统方法进行评估的不合理性,而且易于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加权模糊优先相似法的基本算法,并且利用该方法解决了一类特殊的模糊聚类问题。为实际应用中处理聚类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发声器件的频谱曲线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分别采用传递闭包法和最大树法进行模糊聚类.两种方法所得聚类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GA和FCM的岩体结构面的混合聚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和模糊C均值(FCM)算法的岩体结构面混合聚类方法.利用GA的全局搜索性能,求得初始聚类中心:在此基础上利用FCM算法,根据精度要求再作进一步求解.该方法避免了人为划定分类界限的主观性,消除了FCM聚类算法的局部最优的弱点,解决了采用普通遗传算法聚类时搜索速度和聚类精度的矛盾.结合实测数据,对应用该方法进行结构面组识别的步骤、参数选取、分组有效性、优势方位的判定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笔者原推荐的考虑扬程限制多年均衡法的基础上,再提出多年均衡数理统计和多年均衡Monte-Carlo法。并结合具体资料,分别对实际系列传统时历法和考虑扬程限制时历法,生成系列传统时历法和考虑扬程限制时历法,以及实际系列数理统计法等五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以论证各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祈使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多年均衡法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