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恩格斯指出:“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天文学也是起源于生产实践。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迁都安阳以后,就有甲骨文的历日资料遗存下来了。天文学产生后,有很多因素影响它的发展。比如,古代社会很重视祭祀,为了按时祭祀,天文历法是绝对需要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是占卜每日吉凶的卜辞,其中经常可以看到从某日起占卜十  相似文献   

2.
薮内清发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存在极限限制因素,难以转型成现代天文学。回顾明清史可以发现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后遭遇了本土文化的严重排斥和学习吸收不良。上述二者是导致中国古代天文学逐渐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同为面对外来文明,较之日本对中西天文学的吸收和取舍之历程,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天文学的不顺遂存在着深刻内因。  相似文献   

3.
哈勃和他的天文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1):74-79,60
艾德温·哈勃 (EdwinP .Hubble)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结构的知识革命。哈勃在天文学中的贡献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 )他在现代银河系外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关于宇宙基本结构的最关键的贡献 ;2 )他也是第一个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观察证据的人。可以说 ,他是当代天文学范式的奠基人。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 (CaseStudy)方法 ,首先对他在天文学中的工作 ,尤其是第一方面关于银河系外星云的工作 ,作一个历史的论述 ;然后我将试图用该历史案例来检验科学哲学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有关哲学结论的恰当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河流奔腾向前,回溯历史,我们只能撷取浪花朵朵,见证那些曾经风起云涌的历史大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医院,从1892年的教会医院到现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华西医院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和百年沉浮,华西医院的历史就像一部中国巨变的史诗。  相似文献   

5.
从宇宙论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计算是相互脱节的,这不仅体现在历法运算与狭义的宇宙论模型之间,还体现在历算与广义的宇宙论之间.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明清天文学家对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论、计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接受了西方天文学的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以及藉助于几何及逻辑方法而展开的说理体系,宇宙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得以融会.但是,这一转型只停留在宇宙论模型这一层面上,明清之际历算之学还是缺乏更深层次的广义宇宙论作为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6.
嵩山的诱惑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狩天下,亲自登临嵩山,将太室山更名为嵩高,立为中岳。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被正式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的古老圣山,嵩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被奉为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分析“元嘉历”作者何承天的天文学知识结构入手,讨论了何承天在“元嘉历”中所进行的五项改革,指出何承天在“天嘉历”中的改革是印度天文学首次比较明显地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李海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20(3):62-64,69
北魏永兴四年,太史令晁崇和鲜卑族天文学斛兰受语主持铸成我国历史上第一台铁浑仪。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及唐初的天文都用这台铁浑仪测天观象,直到725年,唐一行和尚另造新浑仪后,才停止使用,历时300余年。该浑 仪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光地是清初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十分重视我国传统天文学与近代西方天文学的研究,深入发掘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思想精华,在整理研究中传统天文学方面做出了贡献。该文就李光地在古老“天圆地方”说辨析上、传统地圆思想考释、重建《周髀算经》天文学体系以及提出新一代浑合通论诸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脉冲星是天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开启了射电天文学的新纪元。从科学与技术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发现过程。本文认为有两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科学的传统,即20世纪30年代以来天体物理学思想和理论的传统;一是新的观测技术,即射电天文观测方法与仪器的发展。这两个因素犹如发现脉冲星的两只"眼睛"。就科学传统而言,脉冲星的发现与行星际闪烁的测量、类星体的发现、恒星演化理论的中子星假说等一系列天体物理学理论一脉相承。就观测技术来说,脉冲星的发现与射电望远镜行星际闪烁阵列的观测方法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新技术为天文学带来了新发现。脉冲星的发现,见证了近现代天文学是如何在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织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